登陆注册
603326

中利集团股权融资70.7亿市值仅43亿 扣非净利连亏三年

新浪财经综合2021-04-19 08:17:460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魏度

累计股权融资70.77亿元,市值只有42.72亿元,这一现象极为罕见,而这,就发生在A股公司中利集团身上。

中利集团实际控制人为王柏兴,1988年创业,从5000元的小作坊起家,直至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利集团也于2009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国内主要电信运营商、华为等知名企业等曾是其多年老客户。

然而,上市后,王柏兴热衷资本运作,原本主营特种电缆、光缆等产品的中利集团,通过系列资产收购,大举进军光伏领域。其结果是,表面繁荣之后,风险逐一暴露。

2020年,中利集团亏损金额高达28.49亿元,亏掉了全部历史积累。2018年以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已经连续三年亏损。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中利集团资产腾挪频繁,期间不乏诡异,包括四个月内分三次收购同一标的公司股权,高位接盘导致当年资产减值超过2亿元。

如今的中利集团虽然年营业收入接近百亿,但几乎已被掏空。截至2020年9月底,公司账面货币资金30.17亿元,去年半年报显示其受限资金超过13亿元,而短期债务超过45亿元。公司总资产接近200亿元,但一半以上是应收款、存货及固定资产。

上市以来,中利集团股权融资累计达到70.77亿元,这些资金几乎已被花光。今年3月,公司筹划的定增募资被迫终止。

扣非净利连亏三年

王柏兴实际控制的中利集团正在加速滑落。

今年1月29日晚,中利集团发布业绩预告,2020年全年,公司预计亏损26.06亿元至29.07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5.50亿元至28.45亿元。

2月26日,不到一个月,中利集团披露了业绩快报。2020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0.09亿元,较上年的118.25亿元下降23.81%。净利润为亏损28.49亿元,上年为盈利0.55亿元,同比下降5315%。

去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净利润为亏损3.27亿元,同比下降1683.21%,扣非净利润为亏损4.18亿元,同比下降984.73%。

从单个季度看,去年一二三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60亿元、22.18亿元、23.13亿元,同比下降38.77%、30.39%、15.70%。净利润为亏损1.80亿元、0.80亿元、0.66亿元,环比亏损金额在减少,但同比亏损幅度在扩大,同比下降111.38%、181.38%、970.59%,三个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全线大幅下降。

对比三季报及年度业绩快报,巨额亏损发生在四季度,资产减值是重要因素。

针对全年巨亏,中利集团进行了说明,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因素。一方面,2020年度,预计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合计约13.63亿元,包括对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计提减值。另一方面,光伏扶贫项目的政策性变化、商业电站因补贴指标政策性变化等,部分应收账款折让、电站贬值出让,再加上光纤光棒受行业影响,业务量也出现下降。

毫无疑问,2020年是中利集团业绩最为惨淡的一年。

回望过去,2009年,上市第一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5亿元、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2.60%、22.10%。历经不间断增长,2015年,营业收入达到121.40亿元,净利润在2013年下降26.53%后迅速反弹,2015年达到4.15亿元,是迄今为止最高值。

从2016年开始,中利集团业绩进入下行通道。2016年至2019年,其实现的营业收入为112.92亿、194.15亿、167.26亿、118.25亿元,同比变动-6.99%、71.94%、-13.85%、-29.30%。同期净利润0.74亿、3.06亿、-2.88亿、0.55亿元,同比变动-82.12%、311.49%、-194.25%、118.97%。扣非净利为-0.37亿、2.19亿、-2.73亿、-4.26亿,同比变动-109.65%、798.69%、-224.77%、-56.08%。

2016年以来,业绩波动幅度较大,2018年至2020年,扣非净利润已经连续三年亏损。

整体而言,2009年至2019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累计数为18.36亿元。2020年度亏损,不仅亏掉了全部积累,还倒亏逾10亿元,需要日后填补。

今年一季度,公司预计盈利0.30亿元至0.43亿元,但处置资产等非经常性损益达0.94亿元,意味着扣非净利润依旧亏损。

大举收购后遗症

中利集团经营业绩不堪,是此前疯狂收购后遗症显现。

中利集团前身为常熟市唐市电缆厂,成立于1988年9月,从阻燃耐火软电缆起家,主营产品为特种电缆、光缆等。2009年上市后,王柏兴就推动公司频频进行资本运作。

第一次收购大单,发生在2011年8月20日,中利集团支付4.82亿元现金向江苏中鼎房地产公司收购江苏腾晖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苏州腾晖)51%股权。江苏中鼎房地产公司由王柏兴、王伟峰父子全资控股。

苏州腾晖主营业务为光伏电池片及组件的制造,借此收购,中利集团正式进军光伏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市场。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正是这次关联收购,将中利集团带入经营困境。

收购之时,王柏兴承诺,苏州腾晖于2011年至2013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0.31亿元、2.64亿元、3.66亿元。结果,除了第一年兑现了承诺外,后两年均爽约,其中,2013年实际数为2.61亿元,比承诺数少1.05亿元。

蹊跷之处在于,2014年4月2日晚,中利集团宣告向苏州腾晖增资12.18亿元事项完成 ,对其持股比上升至84.80%。4月17日晚,中利集团又宣布,出资4.57亿元收购苏州腾晖剩下的15.20%股权,从而获得其100%股权。

当年底,中利集团又引入国开金融等战投向苏州腾晖增资9.80亿元。2016年5月,中利集团通过发行股份作价11.76亿元将这些战投手中股份收购,苏州腾晖再次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在收购苏州腾晖100%股权交易中,中利集团合计耗资33.33亿元(含股权交易)。

苏州腾晖的经营状况如何呢?2013年实现净利润2.61亿元,2014年至2019年分别为1.56亿元、4.41亿元、-0.77亿元、3.05亿元、-0.79亿元、-3.17亿元,波动幅度较大,2018年、2019年,亏损金额扩大。2013年、2014年、2015年及2017年,苏州腾晖是中利集团净利润的主要贡献者,但从2018年开始变称净利润的累赘。

2020年,从中利集团对全年业绩的说明看,计提资产减值主要涉及光伏领域,这也意味着导致当年巨额亏损的就是苏州腾晖。

中利集团对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简称比克动力)的股权收购也很诡异。

2018年2月7日,中利集团公告称,拟以3亿元现金增资深比克动力,获得其2.93%股权,交易于当年4月3日完成。

然而,交易完成的当日,公司公告称,拟以2亿元现金收购比克动力1.95%股权,交易对方为西藏浩泽商贸有限公司(简称浩泽商贸)。交易于5月4日完成,也是在这一天,公司又公告,拟出资3.50亿元向浩泽商贸收购比克动力3.41%股权。

期间,中利集团还曾两次公告,拟通过收购获得比克动力100%股权,交易交易达百亿,最终没有成功。

增资收购,4个月分三次完成,中利集团共支付8.50亿元获得比克动力8.28%股权,其中,两次交易的对方是同一公司。结果呢,8.5亿元收购比克动力8.28%股权产生投资减值2.55亿元。这也是公司上市后首次亏损的重要因素之一。

164亿资产仅有43亿市值

系列并购后,后遗症显现,中利集团几乎被掏空。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在中利集团的并购中,似乎习惯高位接盘。

在筹划百亿重组比克动力时,市场一片反对之声,重组最终搁浅,但公司仍然不管不顾地收购股权,最终损失惨重。

在收购王柏兴实际控制的苏州腾晖时,2013年,标的公司业绩未达预期。即便如此,中利集团果断向其增资,并在相隔半个月后收购王柏兴等所持剩下的15.20股权,进而获得100%股权。收购之前半个月增资标的公司,存在拉升估值、输送利益嫌疑。

类似事件还有。

2018年12月,中利集团抛出定增预案,拟募资16.79亿元收购江苏中利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利电子)49.14%股权。当时,中利电子净资产4.56亿元,100%估值为24.16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全资控股中利电子。

不过,收购以失败告终,2019年7月,证监会否决了交易方案。

意外的是,全资控股不成,中利集团调整为出售中利电子股权。当年底,其作价6.31亿元将所持中利电子31.86%股权转让。据此计算,估值为19.81亿元。蹊跷的是,转让之时,中利电子净资产为6.98亿元,比一年前计划收购之时增加了2.42亿元,而估值反而减少4.35亿元。

高价买、打折卖,中利集团是在利益输送吗?

如此频繁折腾,中利集团资产质量如何?

截至2020年底,公司总资产为163.58亿元,而在2017年底为318.29亿元,几乎缩水一半。去年9月底,公司总资产为197.64亿元,其中,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合计为112.10亿元,占总资产的56.72%。

如今,公司面临着较大的偿债压力。去年9月底,公司账面货币资金30.17亿元(含受限资金),而短期债务达45.54亿元。

上市以来,中利集团实施了两次定增,加上IPO,公司股权融资合计达70.77亿元。从上述财务状况看,这些募资基本上已经花光。

二级市场上,2015年5月28日,中利集团股价最高达71.18元/股,市值为404.30亿元,今年4月16日,市值只有42.72亿元,蒸发约361.5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利集团股权融资累计达70.77亿元,是目前市值的1.66倍。这一巨大差异,在A股市场即便是ST公司中,也并不多见。

责任编辑:马秋菊 SF186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