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1900

刘世锦:碳中和目标推动下市场驱动的绿色转型

新浪财经2021-05-10 15:28:490

2021年4月22日下午,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博智宏观论坛月度研判会于线下线上同步召开,主题为“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的绿色技术创新”,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博智宏观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刘世锦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

碳中和目标推动下市场驱动的绿色转型

一、如何理解30-60目标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就挑战而言,有两个基本约束条件,一是我国人均碳排放已达7吨以上,超过欧盟,尽管还有十年的达峰前时间,但这个空间不大,否则加大下一步碳中和的难度;二是目前人均GDP为1万美元,2035年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3-4万美元的水平。简单地说,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少吃草、少排放乃至零排放。我们不可能像老牌发达国家那样走高碳高增长的路,也不会走低碳低增长的路,只能选择低碳乃至零碳较高增长的第三条路,力争减碳和增长双赢。这条路难度和不确定性很大,挑战堪称前所未有。

如果转换思维方式,主动推进绿色转型,就可能抓住换道超车、建立新竞争优势的机会,机遇也是前所未有。我国至少有两大优势,一是不少产品仍未达到需求峰值,可直接以绿色产品替代,如美国、欧盟和日本交通部门排放达峰时千人乘用车保有量分别约为845、423和575辆,而中国目前仅有173辆,在汽车普及期,直接购买新能源汽车。提早转型有利于降低转型的重置成本、沉没成本。二是我国经济增速仍较高,可为绿色产品创新和推广提供更多市场需求,有利于形成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等领域,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从更宽视野看,我们有可能在这场全球范围自工业革命以来最重要的技术、产业和发展方式变革中,发挥重要推动和引领作用。

二、碳减排很重要,同时也要重视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经济增长,几者之间要协调推进。这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重要区别。发达国家生态环境总体上较好,经济也很难高增长了,绿色转型主要是碳的问题。而我们除了碳的问题之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依然突出,还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几个方面都很重要,都要抓,都要硬,不可偏废,而且要形成协同机制。比如,碳减排和其他污染物防治的外部性不同,通俗地说,一家工厂排出受污染的水和气,周边人群反应很大,要求治理的呼声高;而碳减排的成本由减排者自己承担,好处是全世界的。深圳的经验表明,碳排放与其他污染物排放的同源性达到70%,也就是说,在其他污染物减排的同时,也减少了碳的排放,或者说我们可以用用积极性高的事情带动积极性低的事情。再比如,生态修复、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碳汇,而碳汇可以中和碳排放。更重要是,大力促进高生产率、低排放或零排放、低成本的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广,协同实现减碳、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经济增长的目标。深圳空气质量达标、碳达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三达”经验表明,这种协同效应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三、建立碳账户和绿色责任账户,打牢绿色发展的微观基础。从全球范围看,绿色发展仍然是飘在空中的风筝,看起来很美,但根基不牢。欧美国家发展碳排放权市场,我国也建了一些碳交易所,但交易不活跃,主要原因是基于自愿减排,缺少责任约束和激励机制。现阶段推动减排,主要采取的还是由上而下、层层分解任务目标、用行政性手段实施的办法。在相当长时间看起来只能如此。这套办法优点是短期内行动较快,也可能较快取得成效,但问题是指标分配未必合理公平、激励不足、搭便车、实施成本较高、平衡性较差等。应当认识到,这种状况是难以适应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的绿色转型要求的,必须通过改革创新,加快形成市场在绿色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微观基础。绿色转型,既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制度创新。要做的事情很多,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建立碳账户和绿色责任账户。首先要推动碳核算和绿色收益核算,这方面已有一些重要探索和进展。在此基础上,建立包括碳减排、其他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经济增长等要素在内的各级政府(国家、省、市、区等)、企业和个人绿色责任账户,确定各个主体的减排责任,并在一定时期内平衡账户。产权和责任落实了,各人自扫门前雪,这个世界就很清洁。应当鼓励各地积极开展这方面的探索创新,通过绿色责任账户把国家的碳中和目标分解落地,再经由市场机制的作用激励创新和发展,推动绿色转型扎实有效地取得进展。

责任编辑:何中夫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