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12重大隐私保护更新 谁会瑟瑟发抖?
{video=1}
{image=1}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30秒快读
1、因为疫情停办了一年后,2021 Google I/O大会以线上形式回归。
2、2021 Google I/O大会从北京时间5月18日开始,持续3天。到今天下午为止,与普通用户相关的主要集中在Android 12和Wear OS。
3、Android 12重大隐私保护更新,会动谁的奶酪?Google搭上三星,难道三星要放弃自家Tizen系统,毕竟生态的确带不动?
01
Android 12重大隐私保护更新
谁会瑟瑟发抖?
{image=2}
此次大会上Google特别强调了Android 12 在安全隐私方面的更新。比如在位置共享选项中,Android 12可以让用户只需提供自己的大致位置信息,而不是确切位置。
{image=3}
另外当App正在调用用户的摄像头或麦克风时,在手机顶部也会出现新的提示圆点,这一功能曾经在Android 11某几个版本中出现过,后来被Google取消。
Android 12全新的隐私面板(Privacy Dashboard),以时间线的形式,让用户了解过往 24 小时内所有App的信息获取行为以及对应的权限请求。
{image=4}
另外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App的AI处理能力,一个名为private compute core 的新安全组件也出现在Android 12中,它将App中AI 处理的部分和其他功能部分隔离开来,保证AI任务收集来的个人数据不会被无关调用及泄露。
Android 12公测版已经发布在小米 11 系列、K40 Pro、OPPO Find X3 Pro、一加 9 系列、iQOO 7 等机型,realme、中兴部分机型已经可以下载测试。
根据 Google 公布的更新计划,今年8月将发布 Android 12 的正式版。
02
Google搭上三星
三星或放弃自家Tizen
{image=5}
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苹果Apple Watch的老大地位十分稳固。作为竞争对手,虽然Google 2019年就收购了穿戴设备企业Fitbit,但自家的Wear OS一直以来动静不大。
2021 Google I/O大会终于来了一个大料——今后将与三星合作携手开发Wear OS,而这也许意味着,三星或许会放弃自家的Tizen生态在智能穿戴领域的投入。
{image=6}
根据此次Google的说法,新版Wear OS将使App启用速度提高30%,同时也能让设备的续航时间提升30%。另外收购Fitbit最大的收获是健康记录研发能力,这将在新版Wear OS中得以体现,智慧手表追踪个人身体状态将更加准确。
{image=7}
另外Wear OS 中的 Tiles 卡片也正式提供给第三方开发者, Tiles 卡片可以让用户在表盘向左滑动快速完成如查看天气、倒计时、显示日程等多种操作。
03
用手机能解锁汽车
在国内用智能手机解锁车辆已经是非常普遍的功能,一般由汽车企业或者第三方厂商自研。而Google宣布Android 12将会在系统层面加入数字车钥匙功能,让用户用智能手机锁车、解锁、启动车辆。
{image=8}
据悉该功能引入了UWB (Ultra Wide Band超宽频技术,和苹果的AirTag一样),自带UWB 芯片的手机不用掏出来也能控制车锁。若是不支持 UWB 的话,通过 NFC 感应也能解锁车辆。另外车主在某些时候也能将虚拟车匙分享给亲朋好友使用。
Google在自家Pixel手机和三星 Galaxy 手机上很快就能使用数字车钥匙功能,首家支持Android 12数字车钥匙的汽车企业是宝马。
04
谷歌直男更懂用户的审美啦
{image=9}
在这次大会上,Google宣布新设计Material You。关于“You”的含义,Google表示新设计将更着重个人化,意味在个人风格设置、对应个人使用需求的比重将会提高。
这次公布的Android 12公测版就是Material You下的产物。比如Android 12已经加入可更换更多字体、图标呈现风格,而最让记者感兴趣的是主题(包括通知、快速设置面板、微件Widget)都会随壁纸内容自动调整最佳色彩呈现效果,Google将这一特性称为“Wallpaper & style”。
{image=10}
同时通知和快速设置面板在Android 12中也进行了全新设计,设置按钮更大,更容易阅读及导航,分组和互动动画效果让人耳目一新。
另外Material You 也非常重视无障碍标准设计,Google用上下文感知系统来说明这个特性,简单来讲,就是让用户可以全局调整系统和应用界面对比度、尺寸大小、线条粗细等元素的控制开关,实现更多个性化,而这正是诸多第三方安卓系统或者第三方桌面App已经实现的特性。
作者/IT时报记者 林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