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966

中国茶企七万家,比不过一个立顿?

财经国家周刊2021-05-21 20:27:321

中国茶企七万家,比不过一个立顿?

文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刘秋娜

中国是当之无愧的茶叶大国,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但另一个尴尬现实是,中国还不是世界茶叶强国,“七万家茶企品牌,年利润还不及英国立顿一家”。

茶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事关国际产业格局,在福建、云南、贵州、四川等茶叶种植区,也是当地致富兴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事关成千上万茶农茶商的生计。

{image=1}

“十四五”时期,应该如何认识中国的茶业发展形势,如何解决产销矛盾,如何打造类似立顿这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茶叶品牌,如何实现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在全球所有产茶地中,中国茶区分布广泛,种类之多,饮茶之盛,茶艺之精,堪称世界之最。

具体而言,中国茶产业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

第一个字是“大”。中国产茶面积大,产量大,中国茶园面积和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有20个省份、900多个县产茶,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绿茶、白茶、青茶、黄茶、红茶、黑茶等六大茶类的国家;茶经济发展步伐大,茶叶生产给身处山区的贫困村带来了希望,在不少地方,茶产业已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支柱,解决了千万茶农的增收问题。

第二个字是“美”。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祥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环境宜人。茶饮、茶艺、茶道文化悠久灿烂,世界各国人民因中国茶文化的吸引而选择中国茶叶。

{image=2}

第三个字是“优”。中国茶产业结构优,发展环境优,人才素质优,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用品等衍生品不断涌现,市场供应更加丰富多样,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种茶、育茶、茶叶加工技术不断得到改良,中国茶叶的整体质量水平不断抬升。

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乌龙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安溪县县长吴毓舟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到福建调研时,特别叮嘱要把茶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可以说,中国的茶产业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

发展质量和品牌问题不容忽视

过去几年,中国茶业的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进程亮点频出,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茶业产品结构性失衡问题凸显,知名品牌不多,万家茶企不及立顿一家的尴尬局面依旧存在。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报告》系统总结了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茶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原先低成本、重扩增形成的竞争优势正在快速弱化;区域品牌、集群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等总体建设水平与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品牌需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科技转化效率低,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不适应茶产业需求,标准更新效率不高,行业管理与服务标准有待完善;业态融合发展形式单一,产品质量有待提升;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将持续到“十四五”前期,在警报完全解除前,生产环节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持续攀升,挤压利润空间。

中国由“茶叶大国”到“茶叶强国”,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中国茶业正在向上突破

机遇与挑战并存,尽管还面临诸多问题,但中国茶业也积极规划、稳步布局,努力突破产业高质量发展瓶颈。

最典型的一个案例即安溪铁观音。在2021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上,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达1428.46亿元,位居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价值第一位。借助茶业和铁观音,安溪县更是实现了从国定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县的华丽转身。

{image=3}

吴毓舟告诉记者,安溪这些年发展茶业,经验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全域生态化、茶园去化学农药化、质量监管信息化、品牌地标化。

具体而言:

第一,重视技术发明。发明乌龙茶制作技术、发明“短穗扦插”繁殖技术、发现并培育铁观音,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已经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选名录。

第二,绿色生产。构建“县域大生态、茶园小生态、土壤微生态”生态体系,让茶树生在氧吧、吃上营养餐,并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让安全真正看得见。

第三,拓展市场,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既重视挖掘国内市场,铁观音网店超过1万家,线上茶叶销售居全国茶叶排行榜榜首;又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频频亮相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印领导人会晤、中朝领导人会晤、中俄领导人第四次双边会晤等国际舞台。

第四,发展数字茶业,安溪很早就建立了茶园投入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商品编号、茶园管理项目、采摘日期、上架时间和农残检测报告等一应俱全。同时,安溪开展的茶贸指数研究及发布,为中国乃至世界茶产业发展提供风向标,助推产业畅通经贸大循环、打造供销平衡链。

第五,重视三产融合,发展一二三产融合的茶庄园业态。安溪建成22座各具特色的茶庄园,每年吸引超百万“铁粉”体验消费,成为了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示范标杆,获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吴毓舟说,安溪将继续牢记嘱托、砥砺前行,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文章,稳一产、强二产、优三产,在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担当主力军。

茶企打造品牌要综合决策

除了整体产业布局,安溪的另一个重要经验,也是当前中国茶业的一大痛点——品牌。尽管安溪铁观音、大红袍、福鼎白茶等已声名远播,但都只是公共品牌,中国茶企品牌一直很难“出圈”。

品牌打造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就茶企层面而言,它是一个对市场趋势、消费行为和企业的综合把握决策行为。

作为安溪县孕育出的领军茶企,八马茶业董事长王文礼说,生产茶叶不是为了自娱自乐、自产自销,而是要推向消费市场,这需要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研究,并不断对产品进行迭代。

在对消费市场的研究上,他们发现,所有畅销的产品都有一个特征:消费者对产品形成稳定预期,销售端对市场有深度追踪,生产者把控产品与服务,企业的产品需打通三个环节,形成链条。我们的企业通过销售端的大数据抓取、网上评论的观察和消费者的深度访谈来把握消费需求,然后生产端和研发端不断进行产品的更新和迭代。

王文礼说,经过多年观察,我们发现茶叶消费有四个趋势:年轻化、品牌化、高端化、精致化。

以八马茶业为例,在年轻化方面,企业会从第三方调研公司获取最新的产品咨询,创新事业部不断推陈出新,推出新产品,以受欢迎程度决定是否继续生产,不断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消费。

比如,最近企业在开发超速溶茶工艺,他们发现年轻人觉得喝水太淡,泡茶太麻烦,因此将茶叶萃取成液体形态的超速溶茶,喝的时候将茶饮倒入水中,1秒就能溶解,根本不用搅拌,好喝又方便快捷。

在品牌化方面,企业会保持明星产品的传承和延续,知名产品如赛珍珠十几年都会保持相同的品质。在高端化和精致化方面,企业不断提升包装的颜值和做工程度,然后再根据市场反馈不断微调。

在行业人士看来,我国茶产业正进入提高茶产业竞争力、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只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发展茶产业的征程上步履从容。

提升全球茶业话语权

“以前好茶不出国门,现在国际上对中国茶叶的认知在慢慢转变,欧美也渐渐地知道中国有好茶、产好茶。等到价格瓶颈打开以后,更多的品种就可以走向世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杨秀芳说。

同时,中国官方也在积极推动国际标准的制定。“这并不容易,因为里面涉及到利益的分配,产茶国之间有竞争,产茶国与消费国之间也有博弈。中国自身也需修炼内功,在保证茶叶质量的基础上,针对市场需求制茶,并提高茶叶的品牌力,向世界展现中国茶文化。”一位茶产业专家说道。

在杨秀芳看来,产茶地区可以从两个方面发力:

一条路是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去传承和发展好文化的茶、高品质的茶,也就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文化的茶具有产品的稀缺性和独特的色、香、味、形,这样的茶量少、品质特征彰显,人们喝到这样的茶之后往往回味、感动、难忘。因此,这样的茶是可以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茶。

另一条路是走现代产业发展之路,也就是走生产工业化的茶发展之路。这个茶是日常的茶、快消茶,也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这样的茶要求方便、快捷、平价,需要产茶地在保证质量安全和品质稳定的基础上,降低成本,让消费者买得起、喝得起,让喝茶成为习惯。

“这就需要在工业化、标准化、机械化甚至智能化上再进一步,从消费者的角度设计产品,在管理上则要向现代企业靠拢。”杨秀芳说。

专家认为,发展茶产业既可以提高茶农收入、振兴经济,又可以保护生态、发展旅游,提升文化、打响品牌。中国应该致力成为世界茶业加工、贸易和文化中心,抢占全球茶产业发展制高点。

责任编辑:张玫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