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637

遭瑞士再保险“抛弃”内因:新华保险“失去”的七年

财经自媒体2021-05-27 21:13:570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遭瑞士再保险“抛弃”内因:新华保险“失去”的七年

来源; 环球老虎财经app

原创 徐文峰

在持股新华保险七年半后,瑞士再保险没能再坚持下去,最终选择了落袋为安。在长达七年的陪伴时光里,瑞士再保险经历了新华保险三次换将,并见证了新华保险多次重大改革。然而,大刀阔斧的改革历程,并没有为新华保险带来多少市场优势。恰恰相反,尽管业务结构实现了调整,新华保险却面临着市场份额缩减的阵痛。伴随新一任董事长的到来,新华保险的改革之路似乎正在进入“迷茫期”,而瑞士再保险似乎也没有耐心再等待下去,最终选择清仓离场。

5月24日,据港交所披露易信息显示,瑞士再保险在场内减持新华保险7785.78万股H股股份。通过此番减持,瑞士再保险手中已无新华保险股份。

与“前手”苏黎世保险坚守新华保险十三年相比,瑞士再保险与新华保险的“七年之痒”似乎短暂了一些。瑞士再保险如此“着急”的离场,背后似乎还有更多因素在推动。

在瑞士再保险持股的七年时间里,新华保险换了四任董事长,经历了公司的多次重大改革。从康典开启的“适度均衡”温和转型,到万峰的“大砍银保渠道趸交业务”的铁腕改革,再到刘浩凌重启银保趸交业务,新华保险的改革历程可谓跌宕起伏。尽管业务结构实现了调整,但也面临市场份额缩减的阵痛,保费规模至今仍未回到寿险上市公司前三强。

就在瑞士再保险清仓的四个月前,新华保险再次换将。没有保险行业经验的徐志斌空降新华保险接棒刘浩凌,成为新华保险的新一任掌门人,但任职资格仍待监管层核准。伴随新华保险业务改革的反复以及新任管理层未来战略方向的不明晰,瑞士再保险似乎已经没有耐心再等待下去,最终选择清仓离场。

1

瑞士再保险清仓新华保险,持股七年半净赚20亿

一如汇丰之于平安、凯雷之于太保,在做了十三年战略投资者后,2013年11月,苏黎世保险终于选择从新华保险全身而退,出售了所持有的新华保险的2.925亿股H股。

就在这时,同为“瑞士三大保险公司”的瑞士再保险接手了“前手”近半数出让股份(约1.53亿股),接盘成本38.21亿港元。对于这项投资,时任瑞士再保险首席策略官表态积极,认为“投资新华保险使其能够抓住中国市场中的潜在增长”。

回过头看,对新华保险的投资确实也给瑞士再保险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入股以来,瑞士再保险持股较为稳定,仅在2017年有过一次减持。此时距万峰就任新华保险董事长刚刚过去不到两年,公司的业务大转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2017年的10月31日,瑞士再保险通过大宗交易以每股47.3港元的价格出售了7500万股,套现35.47亿港元,基本覆盖了当初入股时的交易成本。

如今,瑞士再保险选择再次减持7785万股,这意味着,瑞士再保险持有的新华保险股份已经归零。考虑入股后的历年分红,持股的七年半时间,瑞士再保险对新华保险的投资合计回收约62.6亿港元,剔除入股成本,实现投资收益达24.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0亿元。

不过,瑞士再保险对新华保险的清仓,并不代表其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态度已经发生变化。目前,瑞士再保险还持有2888.34万份中国太保GDR,并且还在去年8月参与了水滴公司的D轮融资,与腾讯一道成为领投方。

2

七年换了四任掌门,新华保险改革陷入迷茫期?

值得注意的是,瑞士再保险持股的七年时间,也正是新华保险改革浪潮起伏的七年。

2013年瑞士再保险入股之时,新华保险在董事长康典的带领下,正在权力推动价值转型,回归寿险频道,专注做“纯寿险”。这一年,康典主导完成了一波大范围的人事调整,增设CEO、COO以及多个委员会,并在全国构建了七大销售区域,推出了一系列存在争议的转型措施。

然而,或因时间问题,康典治下的新华保险也在转型之中失去了相当的锐气。2013年新华保险开年保费收入连续数月负增长,遭遇了史上最为困难的开门红,并在2015年丢掉了寿险前三甲之位。

2014年8月,有着中国人寿“铁打的总裁”之称的万峰离开中国人寿,被聘任为新华保险总裁兼执行董事。自此,万峰步步为营,给新华保险打下了深厚的烙印。尤其在2016年正式接棒新华保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后,万峰更是在新华保险掀起了一股改革旋风。尽管延续了康典时代的价值转型,但万峰的改革明显更加“铁腕”。

上任之初,万峰便提出了价值转型的五年规划,并给出了“两步走”战略:第一步是2016-2017年的转型期,将以期交和续期保费增量逐步替代趸交保费,初步建立期交和续期拉动业务发展的模式;第二步是2018-2020年的收获期,形成续期拉动发展的模式,着重发展长期期交业务,加大业务结构调整。

经过2016年-2017年两年大刀阔斧的改革,新华保险彻底甩掉了趸交保费,初步建立续期拉动模式。不过,新华保险的转型,却是以牺牲保费收入来换取结构的调整。

2016年,新华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125.6亿元,市场份额从2012年的9.8%缩减到了5.2%,行业排名下滑至第九。2017年,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出现负增长,一时舆论哗然。也就在这一年,瑞士再保险进行了第一次减持。

尽管随后2018年新华保险再度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但激进的改革举措还是招致了不少质疑。带着未竟的改革事业,2019年1月,万峰因个人年龄原因辞去了在新华保险的一切任职。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理想国,如果时间充裕,万总会做得不错”。康典曾在一次讲话中如是表示。

万峰离开后,新华保险迎来了七个月的特殊时期,董事长人选迟迟未定,由黎宗剑代行。2019年8月,来自大股东中央汇金的刘浩凌“空降”新华保险就任董事长;同年,新华保险聘任李全为首席执行官、总裁,新华保险进入“刘李时代”。

上任伊始,新任管理层便提出了“资产负债双轮驱动、规模价值全面发展”的发展模式和“二次腾飞”的发展目标,并表示未来3-5年市场份额目标是第一梯队。2019年末,新华保险再次启动了银保趸交业务,“刘李时代”的种种举措似乎更像是对万峰激进改革的一次矫正。

不过,令人不解的是,就在新华保险“反向调整”之际,上任仅17个月的刘浩凌却在今年1月20日突然辞任董事长。新华保险的再度换将,又一次引起业内巨震。而这一次替代刘浩凌的,依然是“空降兵”。

今年1月25日,新华保险发布公告称,选举徐志斌为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长,任职资格尚需银保监会核准。然而,与同是从中央汇金“空降”而来的前任不同,徐志斌的履历中并没有保险行业的工作经验。

徐志斌成为新华保险第五任董事长,这也宣告了新华保险从“刘李配”转向“徐李配”。截至目前,徐志斌对外尚未有公开讲话,新华保险改革的下一步究竟会如何走,似乎还处在一片“谜团”之中。

新华保险业务改革出现的反复现象以及新任管理层未来战略方向的不明晰,可能导致了瑞士再保险最终选择清仓退出。

3

保费收入排名靠后,长期险期交保费大幅“缩水”

从瑞士再保险看,七年半时间获得20亿元的收益无疑是成功的;但从新华保险的角度看,过去的七年可能并不那么如意。

2013年以前,新华保险的市场份额接近10%,但自转型价值、大砍银保渠道趸交业务后,新华保险的份额便出现了严重下滑。随着几年来对银保渠道趸交业务的重启,新华保险才逐渐走出泥潭。

不过,在经历了“失去的七年”后,新华保险与同行的差距已经越拉越大,最新的经营数据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image=1}

从最新的1-4月保费收入情况看,合并口径下,在五大A股上市险企中,尽管同比增速亮眼,新华保险的保费收入依然排在末位。而在寿险业务上,新华保险的保费收入也仅高于人保寿险,与中国人寿、平安人寿相比依然有不小的差距。

这样的排名情况同样出现在最新的年报里。2020年,新华保险累计原保费收入为1595.1亿元,保费收入规模在五大上市险企中最低,但同比增速达15.5%,要远高于平均增速。按渠道分,个险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173.99亿元,同比增长8.3%;银保渠道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97.29亿元,同比增长45.6%。

其中,银保渠道趸交保费达173.6亿元,同比增长188%,成为保费增长的主要推力。与之相反,新华保险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费为96.12亿元,同比下降10.4%。

尽管新华保险重启趸交业务后业绩有所起色,但是对于银保渠道趸交业务,近年来业内普遍认为其价值率不高,许多大型保险公司都在纷纷转型。

此外,新华保险在2020年还有多项指标数据出现了下滑。2020年,新华保险实现营业收入2065.38亿元,同比增长18.3%;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2.94亿元,同比下降1.8%。

对此,新华保险解释称,2019年公司及行业受国家税务政策优惠的影响,2019年因减税有了18.5亿元的利润贡献,使得2019年的利润基础比较高,2020年有一定的压力。

不仅如此,2020年新华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也出现下降。截至2020年末,新华保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68.28%,同比减少15.36个百分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77.84%,同比减少5.80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杨红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