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176

防论文剽窃造假:“降重”成了学问 “查重”成了生意

新浪财经综合2021-05-28 10:39:512

原标题:防论文剽窃造假:“降重”成了学问,“查重”成了生意

来源:钱江晚报

“降重”成了学问

“查重”成了生意

每到一个新的毕业季,翟天临和论文“查重”就要上一次热搜。

翟天临和论文“查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要从2019年说起。

2019年前,鲜少有人在乎“查重”是什么,直到曾经的博士、演员翟天临在直播间问“知网是个什么东西”,其博士学位真实性遭到舆论质疑,也引起了学术界对论文抄袭现象的高度关注。

此后,不少高校纷纷对论文“重复率”有了更严格要求。有当年毕业的网友回忆称,“往年是20%的论文查重率被压至15%以下”。

今年也被广大毕业生戏称为“天临三年”,也就是翟天临“不知知网”事件发生的第3年。2019年则是“天临元年”。

由于高校对重复率的要求日渐严格,学生们开始想办法通过各种电商平台去检查自己论文的重复率。

据教育部数据,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是909万,同比增加35万,这意味着,今年可能要新创造出909万篇论文。

电商平台上的查重价格就像平地起高楼,每一天都在上涨,而毕业生们却只能咬牙下单。

本报见习记者 刘俏言

重合度最高的论文

完全不在浏览的文献内

“以前只需要把论文交上去就行了,现在还要换着花样把论文包装成独一无二的样子。”刚刚经历了三次降重的张漾卡着点,点击发送,一口气突然松了下来。

即将毕业于某985高校的他,并不觉得自己写的论文有多大的学术价值,不过,他确实想通过这篇论文来记录自己大学四年的实习感悟。他大四长年忙于在某国内知名媒体实习,洋洋洒洒一万多字,记录了诸多采访案例和访谈内容,但背景资料综述和文献综述这部分难住了他。于是,他只能借鉴前辈的一些理论框架。

然而,这会让论文的重复率变得有点高。随后,他很快去淘宝买了第一次查重,150块钱,是他两天的实习工资。咬咬牙买下来,本来想等着第二天睡一觉起来差不多就可以直接上交,结果查重报告里的一片标红让他倒吸一口凉气——格式不对,参考文献、底部的注释通通被标红,白查了。

这是张漾第一次在查重算法的面前败下阵来,“大不了一周的班白上了,毕业论文是大事。”张漾心想着,在办公室对着学校的统一格式修修改改一下午,眼睛累酸了就为检查外国参考文献的句号是不是用的英文格式,前后有没有空格。张漾又买了一次查重,心想着这件事情总归是可以告一段落了。

现实哪里会那么尽如人意。第二次报告,有18.2%的重复,离学校要求的10%以下还差得很远。更让人意外的是,出现重合度最高的一篇论文,完全不在他之前浏览的文献范围之内。

文章中有大量的事实案例没办法改,张漾只能“增加基数”,制造更多“漂亮的废话”,同时充分发挥缩句技能,把长句改短句,避免出现“13个字连续以上的重复。”

如何“降重”

已成为了一门学问

网上流传的初代攻略是,一句话主谓宾互换,把字句换被字句……但查重的算法已经越来越精明,而可供选择的同义词替换却面临着被用尽的一天,在越来越庞大的基数面前,降重已然成为了一门学问。

如今有不少学生把谷歌翻译器当成“降重”的好工具。另外,同义词替换和扩句也有秘诀。除了不能改的专有名词,其他的引用都要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实在不行,还可以把重复的内容做成图片和表格,插入到论文中去。

不过今年插图片和表格这招也过时了,知网又更新了算法,图片和表格也算在了文字识别区域。算法在进步,而这对于生产论文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折腾”。

“毕业论文研究什么不重要,而研究明白降重却很重要。”张漾觉得有些无奈。

“说实话,文章的很大篇幅其实都是一些案例分析,有些援引的新闻报道原话是没法改的的,我只能用自己的话把他们复述一遍,再把他们放到注释中去,这样才能避免重复。”张漾说道。

今年研究生即将毕业的李彤,自知论文里有大量的史实,名人名言,所以前几次初稿的查重都选择了免费软件,后来对比知网的查重结果发现,查重率不升反降——“可能是知网并没有收录到一些之前报纸上的观点,反而是免费网站上收录到了,所以我在知网的查重率只有2.7%。”

“这就像设计衣服,明明可以整体设计得很漂亮,却偏要把衣服剪碎了,再重新缝起来。”李彤说道。

网络“查重”价格

一天一个价

当张漾准备第三次查重的时候,昨天还标价150块钱的查重费,今天突然就涨到了220块,张漾有点崩溃,但眼看着盲审的最后期限就要到了,要是学校的一次免费查重机会再不过,这篇论文就要被打回去重写了。他只能咬咬牙再一次下单,买下了第三次论文查重。

这一次,他的重复率终于低到了3.8%,尽管整体的文章和观点都没有变,但阅读体验的确差了很多。

张漾不愿意再仔细重读一遍论文,他相信,除了知网上那缜密的算法曾经三次逐字逐句读过他的文章,再也不会有人把这篇论文读得这么细了,包括他自己。他还亲眼看过导师的办公室内,精致打印的毕业论文被成摞堆在一起。

张漾觉得这一切有些荒诞。

一股脑把所有问题全部抛给“查重”,也不是张漾的本意。虽然他全程都在吐槽,但在一遍一遍修改的过程中,态度也从起初的完成任务,到后来认真提出观点和解决方案。

“现在回看这些经历,也不失为一种有趣。”在最后的答辩环节,张漾认真感谢了自己的实习单位和导师,“这篇论文是对我实习经历的回顾,也是我步入社会的开始。”张漾总结道,“吐槽可以,但论文只要认真写,“查重”总归是不会太高的。”

论文“查重”如何成了一门生意?衍生了那些乱象?请继续关注下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的卧底调查。

责任编辑:邓健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