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访戴安娜事件持续发酵 BBC的报道底线究竟在哪里
原标题:骗访戴安娜事件持续发酵 BBC的报道底线究竟在哪里…
近来,英国广播公司BBC以欺诈的方式骗取采取戴安纳王妃的事件持续发酵。
在英国《独立报》看来,这段不择手段的采访让BBC创下了全国新闻类电视节目的最高收视纪录,但却让整个王室陷入了无休止的暴露隐私的漩涡当中,而戴安娜王妃的命运更是自此走上了不归之路。
{image=1}
5月23日,BBC记者马丁·巴希尔通过《星期日泰晤士報》承认,曾在1995年的年末使用欺骗的手段,获取了与戴安娜王妃的采访机会。同时,巴希尔还对王室的相关成员表示“深深的歉意”。
早前,5月20日,威廉王子罕见地以愤怒语气发表了的一份声明,谴责BBC对其母的所作所为。
{image=2}
英国剑桥公爵 威廉王子:我认为BBC获取专访时所使用的欺骗手段,严重影响了我母亲在采访中的言辞。那次专访是我父母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对无数人造成了伤害,带来了无法形容的痛苦。BBC的错误在极大程度上造成了她(戴安娜)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里的恐惧、偏执、孤立,。
{image=3}
1995年的11月,英国广播公司BBC重金打造的旗舰新闻专题栏目——《广角镜》得到了一次举世关注的专访机会,采访对象正是戴安娜王妃。
{image=4}
英国王妃黛安娜:我们的这段婚姻中有三个人,有点太拥挤了。
在这段与BBC记者巴希尔的一对一专访中,戴安娜语出惊人。
据BBC的统计,当年共有超过2280万观众收看了这场专访,约占当时英国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二,创下了前所未有的超高收视率。
由于王室此前对这场采访毫不知情,节目播出后,戴安娜的一举一动被无限放大,王室也陷入各种负面舆论漩涡之中。
{image=5}
1997年8月31日,戴安娜在巴黎的隧道遭遇车祸去世。而此前,戴安娜经历了媒体“狗仔队”的围追堵截。
在英国《独立报》看来,或许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追溯到25年前BBC的这段采访。
{image=6}
戴安娜的弟弟 斯潘塞公爵:我得负上全部的责任,是我将这人(巴希尔)介绍给了戴安娜。
时间的指针拨到1995年8月24日,这一天,BBC《广角镜》栏目的记者巴希尔主动联系到戴安娜的弟弟斯潘塞公爵。
{image=7}
在这封信中,巴希尔提醒斯潘塞公爵,他的手下已被人买通,并以分享信息为由要求与公爵会面。
{image=8}
在会面中,为赢取斯潘塞公爵的信任,巴希尔向其展示了两份银行转账单。收款人都是斯潘塞的安保总管沃勒,而付款方分别是默多克新闻集团和英国情报机构“宾富咨询公司”。
{image=9}
戴安娜的弟弟斯潘塞公爵:(银行账单)看起来很真实,看起来非常逼真。
{image=10}
斯潘塞半信半疑,随即打电话给《广角镜》栏目的主编休利特核实消息。
{image=11}
戴安娜的弟弟 斯潘塞公爵:他完全为他担保,他说“你可以相信马丁所说的一切”,“他是我手下最棒的记者之一”。
收到担保后的斯潘塞对巴希尔彻底放下了戒心。
{image=12}
在接下来的会面中,巴希尔向斯潘塞展示了更多的银行转账单,让斯潘塞误以为戴安娜身边的高级秘书杰弗森已被丈夫查尔斯收买,戴安娜的一举一动正在被监视,而王室这样做的目的将就是将戴安娜赶出白金汉宫。
{image=13}
巧合的是,从当年初开始,戴安娜的私生活就不断被英国小报曝光,原本就已神经极度脆弱的戴安娜在获知弟弟斯潘塞传递来的这一消息后,立即对这位BBC记者的话深信不疑。
{image=14}
戴安娜的弟弟 斯潘塞公爵:她给我写了一张纸条我保留至今,上面写着“这一切都说得通”。我认为她当时正在寻找一个原因,来解释她当时的遭遇。这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你会相信有人在监视你。
最终,戴安娜接受了这次改变她命运的采访。
1995年11月5日,巴希尔和BBC的摄制组乔装成搬运工,溜进了肯辛顿宫的后门。采访一开始,巴希尔便开门见山地问出了筹划已久的问题。
{image=15}
巴希尔:你真的相信(王室)有人针对你吗?
英国王妃 黛安娜:是的,千真万确。
巴希尔:为什么?
英国王妃 黛安娜:我是威尔士王子的分居妻子,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麻烦,该怎么处理她呢。
巴希尔:难道我们不能悄悄地,把她安置到某个地方,而不是公然批判她吗?
英国王妃 黛安娜:她不会安静地离开,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会斗争下去 ,直到最后。
采访播出后,王室的形象遭受重创,而BBC则在一夜间击败了所有媒体同行。
{image=16}
《太阳报》主编:这里的料太多了,我们至少要用九页版面来报道它。
这场采访被西方媒盛赞为“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电视事件之一”,此前的无名小卒巴希尔因此一夜成名。
{image=17}
巴希尔:这对整个《广角镜》团队来说,是一项莫大的荣誉。
在随后的几年中,巴希尔接连采访各界名流,后又以高薪被美国广播公司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等知名媒体挖走,在黄金时段主持电视节目。2016年,巴希尔返回英国后,再度被BBC聘用。
{image=18}
据英国第四频道电视台报道,在采访播出后,在BBC内部,已经有人产生怀疑。这名吹哨人便是被巴希尔骗去制作假账单的BBC美工部员工威斯勒。威斯勒表示,巴希尔当时对他说,制作的银行账单是原件的副本。
{image=19}
但在采访播出后,威斯勒才发觉自己可能被骗了。
威斯勒先是向当时《广角镜》栏目的主编休利特报告了这一切。
{image=20}
前BBC美工部员工威斯勒:他只是感谢我的参与,并说他会接手处理,就这些。
{image=21}
一个月后,未收到任何回音的威斯勒又找到了休伊特的上司、BBC时事新闻部的负责人——加丹。
{image=22}
加丹找来巴希尔了解情况,但巴希尔谎称并没有将银行对账单给任何人过目,并在第二天,拿出了一封戴安娜手写的证明:
“巴希尔没有给我看过任何我此前不知道的文件或信息。我同意接受《广角镜》栏目的采访、没有受到任何不必要的压力,我不后悔。
——黛安娜”
根据BBC自己的说法,BBC高层正是看到了这封戴安娜的亲笔信,才让事件就此搁置。
然而,好景不长。仅几个月后,1996年4月,仍是在BBC美工部员工威斯勒提供的线索之下,英国《星期日邮报》很快将巴希尔造假的事实公之于众。
{image=23}
记者:我想你已经专门问过BBC了,马丁·巴希尔是否向斯宾塞伯爵展示过这些假账单。
《星期日邮报》前新闻调查主编 菲尔丁:我们确实这么做了。
记者:那他们是如何回应的?
《星期日邮报》前新闻调查主编 菲尔丁:BBC的回复称,从未向栏目以外的任何人展示过假账单。
在报道刊发后,加丹再次约谈巴希尔,经过四次追问后,巴希尔终于承认曾给斯潘塞公爵看过假账单。震惊的加丹随即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BBC当时的新闻总监、也就是日后成为BBC总裁的托尼·霍尔。而霍尔的决定却是立即封锁消息,并在第一时间展开危机公关。
{image=24}
按照霍尔的指示,BBC媒体部发表声明称:“美工部还原的图像与《广角镜》栏目的戴安娜采访没有任何关联。”
为了转移公众注意力,BBC甚至在多份报纸上自爆料称,巴希尔“被黑”的背后原因是《广角镜》栏目组内出现了“妒忌其才华的同事”。
{image=25}
5月20日,由英国前最高法院法官戴森勋爵主导的独立调查证实,当年被BBC誉为“诚实且具有荣誉感的好人巴希尔”,以“不正当”和“欺骗”手段骗取了与戴安娜的采访机会,调查同时认定,BBC违反职业规定,没能在整起事件的调查中奉行应有的诚信度和透明度。
BBC理事会随后发表声明称:这是一场历史性的失误,BBC全面且无条件地表示道歉。
{image=26}
英国剑桥公爵 威廉王子:最让我难过的是,如果BBC在1995年,对员工首次提出的投诉展开调查,我母亲就会知道她被欺骗了。她的遭遇不仅仅是因为一个流氓记者,还因为BBC的领导层,对问题避而不谈、视而不见。
面对姗姗来迟的致歉,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兄弟二人一致表示,BBC的道歉无法弥补母亲戴安娜遭受骗访后所承受的痛苦。萨塞克斯公爵哈里王子更是直言,是BBC不道德媒体文化和行为最终害死了母亲戴安娜,而25年来,这种风气没有改变一丝一毫。
{image=27}
萨塞克斯公爵 哈里王子:梅根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伤痛。这不是我杞人忧天,我不想重蹈母亲的覆辙。
骗访坐实 BBC争议事件层出不穷
在BBC骗访事件坐实后,英国政府开始讨论如何加强对媒体的监管。英国媒体大臣道登建议,政府应为BBC创设一个内容委员会,以免BBC高层在处理新闻和日常事务时面临冲突。
{image=28}
英国首相 约翰逊:我无法想象王室家族经历的一切,我非常希望BBC将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image=29}
而在BBC前主席格雷德勋爵看来,“创建百年来,BBC一直都是都市精英阶层的化身,执行着自认为符合国家最佳利益的行为,这样的傲慢使其有时无可避免地脱离了它所服务的整个国家。”
{image=30}
BBC前主席 格雷德勋爵:BBC新闻的文化是“我们永远不会错”,这是默认立场。BBC遮掩的行为引出了一个问题,在我们不知道的文件中,还有多少事实被掩盖。
实际上,BBC之所以丑闻不断,远非自己所标榜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
{image=31}
2015年2月,一项独立调查报告显示,1968年到1992年期间,英国BBC前主持人萨维尔在位于英国白金汉郡的施托克·曼德维尔医院,曾对60多人进行性侵犯,而这起丑闻直到2012年底才曝光。
{image=32}
首席调查员 安卓拉·约翰斯顿博士:萨维尔是一个投机取巧的侵犯者,有时也会在实施性侵犯时,会进行周密的预谋和计划。
2014年6月,英国政府公布对28家医院的调查报告显示,萨维尔在50多年间性侵了数百名女性。
但当时BBC公司总裁恩特·威斯尔在接受议会质询时说,萨维尔事件是“BBC的内部文化所致”。
半岛电视台对此表示,多年来,BBC将假新闻作为攻击武器,如今,它非但没有自省,还要充当真相的“仲裁人”,着实让人尴尬。
而历史上,BBC的争议性报道层出不穷。
{image=33}
早在1953年,BBC在一场西方对伊朗的政变中扮演重要角色。当时,英国军情六处和美国中情局正在共同参与策划针对伊朗摩萨台政权的政变。BBC通过大量虚假新闻抹黑摩萨台政权,与西方政府配合,最终逼迫这位伊朗民选首相下台。
{image=34}
2012年叙利亚发生“胡拉大屠杀”,但BBC在报道时在头条用了一张2003年拍摄于伊拉克的照片,来证明叙利亚儿童的惨状。并在图下方标注:“据信是胡拉等待下葬的儿童尸体。”但不久,该配图便遭到原摄影师的投诉,后被BBC删除。
{image=35}
英国作家塞奇威克在《假新闻工厂:来自英国广播公司的故事》一书更直言不讳地写道,从2020年起,BBC说真话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少。
{image=36}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 赵立坚:众所周知,BBC在涉疆等涉华问题上,炮制和传播了大量虚假信息。像骗访事件一样,BBC不仅对其记者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不做提醒和批评,反而包庇、纵容,完全不讲是非、不讲原则,BBC欠中国人民一个真诚的道歉。
此次的BBC丑闻,让两个永不过时的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西方媒体是否可以为了获得新闻而不择手段?
在公众关注度和当事人的利益之间,报道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而在BBC前总裁托尼·霍尔看来,BBC危机的根源在于这家公司从一开始就试图掩盖真相的某种“DNA”。
“DNA”也可以被解读为一些西方媒体固有的“遗传基因”,这其实比单纯的“骗访”和“炮制假新闻”更可怕。
责任编辑:张玉
印度中央邦车祸造成6死24伤
{image=1}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6日凌晨近1时左右,在中央邦博帕尔市西南251公里处的达尔区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中,车上4名农民和2名未成年人死亡,另外有24人受伤。当时一辆运送液化石油气的油罐车从后面撞上停在路上的面包车。警方说,所有受害者都是面包车里的乘客。伤者都被送往达尔地区医院,目前病情稳定。0000美国说唱歌手在额头“镶嵌”钻石 价值1.5亿元人民币
[环球时报记者思雨]美国说唱歌手小乌兹弗特近日将一颗价值2400万美元(约合1.5亿元人民币)的粉色钻石“镶嵌”在自己的额头上,引来网民围观。据英国《每日邮报》3日报道,这颗粉钻重约11克拉,小乌兹弗特从2017年起就开始分期付款,如今终于得偿所愿,然而网民却不买账,纷纷嘲笑他“智商低”。0000美国公布对越南汇率政策“301调查”结果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15日公布对越南汇率政策的“301调查”结果,称与越南货币估值相关的行为和政策整体看来“不合理”且限制美国商业活动。但美方未宣布关税惩罚措施。责任编辑:郑亚鹏SN2380000美国现役军人中出现第8例新冠死亡案例
结合美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8号下午,美国国防部信息显示,目前国防部系统内现役军人死亡人数已经达到8人。目前没有更多关于这一最新死亡案例的具体信息,据《国会山》报道,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尚未就此做出评论。{image=1}根据美国国防部信息,目前在整个国防部系统中,共有65657个感染案例。(央视记者殷岳)责任编辑:张申SN2350000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超200万例
海外网6月11日电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实时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6月11日11时30分左右,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已超200万例,达2000464例。死亡病例累计已超11.2例(海外网魏雪巍)责任编辑:刘光博,原标题:[战疫全时区]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超200万例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