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0847

渤健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获批 国内数百亿市场启动

第一财经2021-06-09 02:58:020

  ?渤健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获批 国内数百亿市场启动

  作者: 顾莹 钱童心

  [ 张宇初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接近千万,潜在市场规模至少在200亿至600亿元。” ]

  6月7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宣布,渤健公司用于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新药Aduhelm(aducanumab,阿杜卡奴单抗)获得批准使用。消息传出后,渤健(Biogen,BIIB.US)股价一度暴涨近60%,触发两次熔断,最终收涨38.34%。

  aducanumab是自2003年以来FDA批准的首个治疗AD的新药,然而就在2020年11月,FDA方面曾对此提出反对。在受到赞美与争议的同时,该药物获得批准使用的历程也浮出水面。

  此外,投资人认为,FDA对20年来首个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批准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可能会重振全球投资者对于神经药物研发技术和医药公司的兴趣。

  曾遭多方反对

  2007年11月,渤健从Neurimmune获得aducanumab的研发许可,十年后的2017年10月,渤健和卫材在全球合作开发和商业化aducanumab。

  然而,在2020年11月6日,FDA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咨询委员会针对aducanumab治疗AD的有效性给了反对票。同时还对那些给予该药高度评价的FDA审评人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对其涉及疗效、安全性和无效性的科学证据和监管审评提出了质疑。

  历经波折,2021年4月初,美国FDA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咨询委员会的三名成员——Caleb Alexander、Scott Emerson和Aaron Kesselheim在JAMA的一篇文章中发表了他们对该药物的反对意见。

  他们再次阐述了为什么FDA应该拒绝aducanumab上市的理由,重点关注了Biogen两项关键试验之间相互矛盾结果以及研究中出现的潜在安全性隐患,并表示,监管机构可能因与该公司合作过于密切而有损客观判断。

  尽管如此,aducanumab还是受到了全球关注。在此次新药获批的前几日,有业内观察人士公开表示,FDA对aducanumab做出的决定不仅对渤健来说是关键性的, 而且可能会在整个生物制药领域产生反响,影响对该领域的整体情绪、对监管灵活性和业务发展动态的看法。

  有创新药行业专家在社交平台评论道,FDA开了先例批准该药,自然会引起热议,更主要的是随后的临床验证效果,以及能否得到临床使用方和支付方的认可。

  “对于这类新药是否会加速引进国内,要看药厂未来有没有在中国供药的计划。”国内具有新药引进机制的负责人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驱动业绩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渤健的年收入在2020年出现了数十年来的首次下降,并且从2019年的144亿美元急剧下降至2020年的134亿美元。这一趋势在今年第一季度加速,收入下降了24%,其中大部分原因归咎于多发性硬化症药物的销售额下降了26%,甚至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就已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而aducanumab的获批将对渤健业绩产生极大的积极因素。华尔街投行Cowen估计,有220万美国人因阿尔茨海默病而患有轻度痴呆症,如果其中三分之一的人符合条件接受aducanumab的治疗(估计每年花费5万美元),则年销售额将达到360亿美元。aducanumab 如果获批,即使仅对一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开具aducanumab,其仍可能会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药物之一。

  除aducanumab之外,渤健及其开发合作伙伴卫材药业正在研究另一种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该药物已经完成了后期试验的患者招募。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FDA于6月7日宣布加速批准渤健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的同时,FDA药品审评与研究中心(CDER)主任Patrizia Cavazzoni发布了一份对批准决定的说明。

  其中提及,Aduhelm是第一个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潜在病理生理学的治疗方法,即大脑中淀粉样蛋白斑块的存在。Aduhelm的临床试验首次表明,这些斑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的一个标志性发现)的减少有望使导致这种破坏性痴呆的临床衰退减轻。“在决定该申请符合加速审批要求时,FDA得出结论,Aduhelm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获益超过了该药的风险。”FDA称。

  “这些研究被称为4期确证性试验。如果确证性试验不能确证药物的预期临床获益,FDA已有监管程序,可能会导致将该药从市场上撤销。”FDA表示。

  有生物医药的投资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对于渤健来说,还有最后一道关卡,但是可以先行上市,边卖边收集数据。

  aducanumab作为首个获批上市的靶向Aβ的疗法,也将会给这一领域药品研发企业信心。由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可知,目前全球还有40多家企业在开发Aβ靶向药物。医药市场调研机构Evaluate Vantage发布报告预测,aducanumab在2026年的全球销售额将达到48亿美元。

  加速国内神经类药物研发投资

  神经系统药品是中国药物研发投资的重要领域,但目前主要集中于脑卒中、麻醉镇痛等细分领域。由于阿尔茨海默病致病机理不明确,成药难度大,研发风险高,相关领域研发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

  Wind中国临床试验数据库显示,目前中国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二期和三期临床仅5项,分别来自上海绿谷、长春华洋、黄海制药、绿叶制药、振东安特;并且2015年以后拿到临床批件的企业仅有上海绿谷和长春华洋两家。包括恒瑞等本土巨头医药企业正在相关领域进行早期临床布局。

  恒瑞医药(600276.SH)相关负责人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21年3月12日,恒瑞医药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批准公司一类新药SHR-1707注射液开展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临床试验。

  据恒瑞医药相关负责人介绍,SHR-1707注射液可以阻止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组装或激活小胶质细胞吞噬各种形式的Aβ,从而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的Aβ水平,延缓患者认知功能退化并控制疾病进展。基于本次临床批准,恒瑞医药将在国内开展1项SHR-1707在年轻健康受试者和老年受试者的I期临床试验,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征。

  今年4月,赛神医药(SciNeuro Pharma)宣布与礼来公司签订独家许可协议,在大中华地区对一种被称为“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的靶向疗法进行开发和商业化。

  赛神医药是一家聚焦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中国初创公司。2020年1月,利民创立了赛神医药,并于去年12月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领投方包括礼来亚洲基金、Arch风险投资,博裕资本、General Atlantic、红杉资本中国等参与投资。新一轮融资被用于建立和发展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

  赛神医药创始人利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其目标是利用生物技术和人类遗传学的知识开发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以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治疗方法。

  在评价Biogen药物的获批给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带来的促进作用时,利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认为真正重要的是,这标志着中枢神经系统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突破。

  国投瑞银基金医药行业分析师张宇初认为,美国FDA批准Biogen阿尔茨海默药的消息对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会进一步推动创新,从投资角度来看,创新药和研发外包板块将会受益。

  张宇初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接近千万,假设每年治疗费用1万~2万元,参照心血管病等慢病20%~30%的治疗率,潜在市场规模至少在200亿至600亿元。”

  多个中国团队探索新靶点

  目前,包括Biogen和礼来公司在内的西方跨国制药巨头都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标志物聚焦在β-淀粉样蛋白,但中国一些研究团队已经开始尝试不同的机制和靶点。

  中国生物医药初创公司索元生物早在2019年就获得了芬兰奥立安集团(Orion Corporation)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ORM-12741(后命名为DB105)的授权。索元生物董事长罗文博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项目大多聚焦于β-淀粉样蛋白,DB105瞄准了一个新的靶点,也就是α-2C肾上腺素受体(AR)。”

  他还表示,尽管制药行业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研发已有大量的努力,但索元生物仍然相信可以利用其特有的生物标记物平台,开发出和DB105疗效相关的生物标记物,用精准医疗的手段为这一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提供突破性的治疗方案。

  总部位于上海浦东的日馨医药科技公司也正在专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工作,特别是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药物的研发。

  上海日馨医药总经理曹纬在本月初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今年日馨医药将有两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全新结构的原创新药进入国际临床研究。首个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中、美两个二期临床研究均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望实现中国人自主原创理论的新药研究从0到1的突破。”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日馨的靶标是由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脑科学研究院教授钟春玖团队提出的,这是一种不同于市场现有靶标的全新机制。

责任编辑:王婷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