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855

主旋律电影市场化探索背后:如何兼顾真实和商业化?

贝果财经2021-06-15 15:38:332

原标题:主旋律电影市场化探索背后:如何兼顾真实和商业化?

本报记者郭梦仪上海报道

主旋律电影正逐渐摘下“样板戏”的标签。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自2016年开始,如《战狼2》《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等一系列主旋律电影陆续打破我国影史票房纪录,获得了商业化的成功,这样的绝佳表现让主旋律电影不再枯燥且乏善可陈,而变成了真正能吸引观众观看、且获得票房收入的“大电影”。

而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成功案例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在6月13日举行的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探索”金爵论坛上,制片人梁静、导演李骏、导演尹力、编剧赵宁宇、导演郑大圣等汇聚一堂畅谈主旋律电影。他们表示:主旋律电影其实就是主流电影,这些主旋律影片之所以越来越受年轻观众欢迎,正是因为其表现形式受到观众的喜爱。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主旋律电影能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原因在于更多地与主流观众产生了共情,引发共鸣。在主旋律作品的创作中,除了领袖人物、著名将领,还有更多更丰富的人物形象可以被挖掘和塑造,只有具有真正感染力、穿透力的艺术形象才会打动人心。

与此前好莱坞等电影占据国内主要票房的情况不同,近年来,主旋律电影成为了票房“黑马”。根据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204.17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票房占83.72%。而今年“五一档”,《扫黑·决战》无疑是赢家。整个“五一档”及随后的两个周末的四天每日票房都超过2000万元,最终取得了4.5亿元票房,打破了中国影史“五一档”犯罪片累计票房纪录,这充分说明了该片的不错口碑带来了观众观影的持续效应。

6月11日,讲述首批共产党人的故事《1921》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反响热烈。紧随其后的是《革命者》《望道》《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狙击手》等。包括中国电影集团、博纳影业、上影集团等影视制作公司纷纷在主旋律电影上发力,以期获得好的效果。

上影节的主论坛透露,今年中影集团策划了近十部重大主题作品,包括从“五一”开始上映的《悬崖之上》,以及《我和我的父辈》《在武汉》等。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儿认为,挖掘和提炼重大历史题材的时代性尤为重要,他透露在《望道》在创作过程中,从全国各地的高校中征集了100名大学生共同来参与影片从文本到表演的创作,“主旋律作品只有贴近当代年轻人的思想和价值观,才能引起共鸣”。

“从小人物的角度切入,用艺术化的手法还原历史事件,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中国电影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傅若清表示,找到了讲述中国故事的好方法。这不仅被各位集团大佬们认同,在创作者中也产生了共鸣。

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指出,主旋律电影在创作过程中,第一点是要讲究对于历史的尊重,讲究严谨,讲究反映真实;第二点是在严肃和真实的基础上,如何用以合理的形式进行艺术化的再创作;第三点是要有一个有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历史,希望通过符合当下艺术表达的一个创作群体,方能保证我们用一部不同以往的优秀的主旋律电影作品表达出来。

当下,不管是现实的产业需求,还是社会对影视作品提出的正向价值要求,或是文化出海、输出中国符号的愿景,都让主旋律成为每一个影视创作者的必修课。

责任编辑:邓健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