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403

漏洞百出的肿瘤基因检测行业,没人监管,回扣高达50%

财经自媒体2021-06-15 20:09:181

很多企业到医院“接单”,拿到“病人”后,转给有检测能力的机构

文丨大卫

来源:健识局

“院外肿瘤基因检测的监管太难了,商人们钻漏洞的能力太强了。”在某市卫健委工作的郑心向健识局感慨。

当下,基因检测在很多肿瘤诊疗中被视为必要程序。然而,对于这样一个新生事物,各地、各院却有着大量“隐秘的角落”。

例如,即使医院经过招标采购,接入了第三方肿瘤基因检测服务,部分医生或科室还是会与非中标机构开展合作。

除了可能的利益交换,这也与基因检测的特殊性存在一定关联。郑心曾经在三甲医院当医生,也曾接诊过大量需要做基因检测的肿瘤患者。过往的实践告诉他:即使招标采购,中标机构可能也无法满足临床的实际诊疗需求。

受限于技术、人才和市场需求,每个基因检测公司的检测业务不尽相同。单独一家,很难在覆盖所有类型检测的同时,还能保证很高的检测水平。也就是说,正规中标机构满足不了院内需求的情况时有发生,医生与其它非中标机构合作就有了理由。

现实之下,自然就有漏洞可钻。一家基因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曾对健识局表示:医院本身也知道,这种情况没法监管。

这种严重依赖个体推荐、缺乏监管的模式之下,回扣自然成为促销手段。有业内人士向健识局爆料,基因检测的回扣比例在10%-50%不等。

当肿瘤诊疗发展到今天,患者是否需要基因检测已不太有争议,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如何合规合法地开展?

01

检测机构丛生,医保并不买账

2020年,农工党海南省委员会向海南人民政府递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将肺癌和乳腺癌靶向治疗相关基因检测费用列入省医保范围。

{image=1}

提案的初衷,是想节约医疗费。由于基因检测费用居高不下,而肿瘤靶向药物纳入医保后价格又很低,一些患者为了省检测费,或者出于“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选择了不做基因检测而盲吃靶向药。浪费医疗资源的同时,还贻误治疗时机。

海南省大部分三甲医院没有做基因检测的能力,必须要外送检测。提案称,海南省50多家基因检测机构大部分相关检测资质不齐,外送检测质量难以保障。

对此,海南省医保局在回复中表示:要综合考虑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参保人负担水平等因素,适时将基因检测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海南现象在全国十分普遍。健识局获悉,除北京外,全国其他省份都没有将基因检测纳入医保。

企查查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全国基因检测相关企业年注册量均在1500家以上,2020年新注册企业1591家。全行业48%的企业注册资本高于500万。

基因检测的风潮从2015年左右兴起。这一年,中国药审制度改革,大量进口癌症新药开始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基因检测需求随之增长。2016年,全国新注册基因检测企业首次突破1000家,2018达到最高峰期,近两年有所降低。

这么多检测机构,自然不是都具备真正的检测能力。很多企业其实只负责“拿单”,从医生或院方手上拿到病人,再转给有检测能力的机构。

一家基因检测企业告诉健识局:他们甚至接过行业头部企业的单子,对方来不及测。更多的时候,他们是接一些中小机构的业务,业内称为“渠道客源”。

这样复杂的格局,使得基因检测行业鱼龙混杂:和医生私下合作的检测机构可能并没有检测能力,只是凭借商业贿赂换取了医生的推荐。

和所有诊疗方式一样,“贿赂之门”一旦开启,滥用在所难免。

02

核心需求人群不多,监管难度却很大

基因检测是否是必要手段?对此,行业里也有分歧。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张艳桥主任曾表示:只有部分肿瘤病人必须做基因检测。其它肿瘤患者做基因检测是盲目的,因为一些肿瘤没有发现明确的靶点,患者需要做手术和标准的常规治疗,没有必要把钱浪费在昂贵的基因检测上。

还有一些病种,即便做了基因检测、确定了靶点,但囿于新药研发进展有限,依然无药可治。

{image=2}

最后,即使有了合适的靶向药物,也不意味着每个患者都适合做检测。2020年12月1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应建明曾在患者教育节目中表示:“靶向药基本上是针对无法手术的晚期患者,这些患者做基因检测的比较多。”

近年来,国家开展了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确诊的早、中期癌症患者的比例也会越来越高,这将进一步压缩肿瘤基因检测的服务数量。

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真正有需求的人群又不多,于是肿瘤基因检测机构开始贩卖焦虑,向非适应人群拓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体检中心主任徐志坚曾表示:“人群中,只有5%-10%适合做基因检测。”

市场行为靠医院或医生来把关,显然不现实。郑心认为,肿瘤基因检测的需求并不算大,专门监管的话,投入的人力物力太多,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现实很残酷,但是没办法,少数人的利益总难以被重视。”

如果纳入医保报销,自然就可以受到监管。但医保基金并非安如泰山,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20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城镇职工医保基金比上年减少了0.7%,医保个人账户支出4936亿元,比上年增长4.5%。

基因检测成本高、定价贵,而且没有统一价格机制,这也令医保部门头疼。健识局查阅了大量有关肿瘤治疗纠纷的判决书,其中大部分都涉及到基因检测,费用从2000元到19800元不等,区间范围极广。

与罕见病用药的处境类似,肿瘤基因检测是否应该纳入医保也存在争议。有研究人员问健识局:这就像救人,一边是3个人,一边是1个人,当你体力有限只能救一边,你该怎么做?

健识局获悉,天津某知名三甲肿瘤医院已计划着手基因检测,将院外的肿瘤基因检测转移回院内。曾在医院工作的郑心对此表示质疑:医院检测量是否足够大?单院设立检测机构很难收回成本,除非政府部门愿意投入资金。

商业机构补充市场空白,却也造成混乱;医院自建又会推高成本;医保赎买会产生支付难题。基因检测的行业乱象还将持续,但无数个中国肿瘤患者的时间和金钱却难以为继,清白和不清白的医生也在共同承受舆论的压力。

(为保护隐私,文中提及的郑心为化名)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