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486

一半利润来自投资贡献 CRO龙头泰格医药“虚胖”

财经自媒体2021-06-15 20:39:490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一半利润来自投资贡献 CRO龙头泰格医药“虚胖”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原创 邵冰燕

9年60倍,这样的股价涨幅在A股寥寥无几,而泰格医药做到了。在估值快速膨胀的背后离不开它的大规模并购投资。外延投资收购的路子越迈越大,2020年投资收益甚至一度超越主营业务。此次,更是拿出100亿参与投资,这相当与泰格医药2020年净利润的6倍。

6月11日泰格医药发布公告,公司与杭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杭州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及杭州泰珑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订《关于设立杭州泰格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之意向协议》,拟以投资生命健康产业为目的合作设立有限合伙企业。

{image=1}

作为不少VC/PE机构的座上宾,此次总规模200亿元的参投基金,泰格医药免不了大展身手,直接拟投98亿。

此外,杭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指定其全资子公司杭州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拟认缴出资人民币50亿元,杭州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拟认缴出资人民币50亿元,杭州泰珑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认缴出资人民币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泰格医药持有泰珑创投99%的份额,意味着泰格医药在基金中的总出资将接近100亿元。

据2020年财报显示,泰格医药2020年净利润仅为17.50亿元,这表明此次泰格医药将拿出6年的净利润参与投资。

显然,这不是泰格医药第一次大手笔投资,也不会是其最后一笔投资,未来的泰格医药能否继续靠着投资创造2020年的投资业绩是一个未知数。不过,“常在路边走,哪有不湿鞋”这句老话再次浮现在笔者脑海里。

1

超过51%的利润来自于“盲盒”公允价值变动

此次围绕生命健康产业高达近100亿元的投资,其实是泰格医药一贯简单粗暴的投资风格。2020年泰格医药投资活动流出资金达到34.22亿元,是2019年的3倍。

今年3月31日,泰格医药就曾官宣一口气5.2亿元投资5家基金。5000万元投资博远二期人民币基金;7000万元投资云锋基金旗下福清麒盛肆号投资合伙企业;1亿元投资汉康生物医药人民币基金;出资1亿元参投上海临创投资旗下的临港生命蓝湾基金。此外,泰格医药还出资2亿元,联合瑞华控股发起了一支新基金:瑞华-泰格基金。

合伙企业投资方向多为健康行业,但泰格的触手并不限于产业投资。从2020年9月开始,泰格及其子公司陆续接触了多个PE投资基金,包括永修煜康二期创业投资中心、永修泰杉创业投资中心、杭州泰誉三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等多个股权投资基金。

然而这只是泰格医药投资领域的冰山一角。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自2016年起,泰格医药便大力参与设立并投资医疗专业基金,对外投资了37支基金。不仅是启明创投、盈科资本、云锋基金、君联资本、毅达资本、博远资本等一众知名VC/PE背后的LP大角,还公开投资了同力生物、思路迪、泽润生物、百因诺、北海康城等60多家医疗健康领域的企业。

投资收益也成为泰格医药经营业绩重要的构成之一。2020全年,泰格医药总营收31.92亿元,同比增长13.88%;净利润17.5亿元,增长10.9%。全年获得的投资收益2.84亿元,占利润总额比例12.79%;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1.38亿元,占利润总额比例51.29%。

{image=2}

图片来源:泰格医药

也就是,看似22亿的利润里面有超过60%以上的来自于投资,其中公允价值更是超过51%达11.38亿。由于公允价值是根据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因此,真实“含金量”有待商榷。

2

收购版图下的商誉隐患

在做大资产端的路上,泰格医药还开启了收购魔术。

从2004年成立,泰格医药就按下了并购扩张的按钮,并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是业内出名的“并购机器”。

2008年,泰格医药收购美斯达50.56%的股份,2009年又将美斯达剩余49.44%的股份收入囊中,至此美斯达成为泰格医药的全资子公司,提供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服务。

此后多年,泰格医药先后间接控股北京康利华51%的股份,收购了美国BDM100%的股份、泰州康利华100%的股份、上海晟通55%的股份、美国方达控股30.16%的股份、北医仁智100%的股份、韩国Dream CIS98.14%的股份、捷通泰瑞100%的股份,多家海内外医药公司并入麾下,公司规模越做越大。

期间还先后参与投资设立杭州思默、英放生物、杭州泰兰医药、益坦医药科技等子公司,业务范围也从中国市场拓展至欧美及亚太地区的其他国家。

至今,泰格医药参控股子公司数量达80多家,在中国市场设有138个服务网点,覆盖1200多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不断并购同行的竞争企业,是泰格医药专注于临床CRO的野心。对外投资、并购一直是泰格医药市场拓展的主要发展模式,频繁并购推高公司业绩水涨船高。在此影响下,泰格医药的经营业绩自上市后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期末,泰格医药的营业收入为31.92亿元、净利润为17.50亿元,与2012年上市之初相比累计增长11.6倍和24.7倍。

喜忧参半的是,一系列并购扩张除了使泰格医药的营收和净利润突飞猛进外,也让其账面商誉暴增。

2012年,公司商誉为0.12亿元,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其账面商誉已增至14.45亿元,足足增加了119倍。

在商誉持续增长、维持高位的同时,泰格医药并购的多家企业出现了并购后经营状况下滑,进而造成了公司商誉资产减值。

此前泰格医药并购的北医仁智、泰格捷通、康利华均未完成业绩承诺。北医仁智2015至2017年承诺实现业绩4004万元,而实际实现业绩2748万元;泰格捷通2016至2018年,承诺实现业绩1.46亿元,而实际实现为7622万元;康利华2015至2017年承诺实现业绩1748万元,而实际实现为392万元。

3

钱从哪里来?定增+港股融资

在大规模投资与收购的强强联合下,泰格医药的股价一路高歌猛进,上市9年股价飞涨60倍,公司总市值1616亿元。

作为“卖铲子”的企业。泰格医药一直享受资本的青睐,2018年6月高瓴资本首次买入500万股泰格医药,此后,高瓴资本再度增持泰格医药。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高瓴资本对其持有750万股,占比总股本1%,是公司第十大股东。

此外,泰格医药的估值常年保持在高位,目前静态市盈率92倍。而高估值的背后必然需要高业绩增速,而高业绩增速的背后自然离不开兼并扩张。

对于泰格医药而言,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以支撑其投资兼并,因此,定增+二次上市便成为其融资的不二法门。

资料显示,泰格医药2016/2017年分别进行过一轮定增,2016年定增募资4.76亿,2017年定增募资6.08亿。

而这11亿的融资额显然不能满足其投资兼并所需资金。因此,2020年8月,泰格医药成功登陆港交所,此次募资额超107亿港元。

此次大手笔的融资才有了如今的豪掷100亿投资。不过,107亿港元的募资不到一年便准备投出去,如此想来,“不务正业”的泰格医药在投资这个无底洞面前似乎永远“缺钱”。

责任编辑:杨红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