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686

吴晓波:G7峰会,一场针对中国的富国会议

财经自媒体2021-06-20 08:22:120

G7峰会,一场针对中国的富国会议

来源:吴晓波频道

中国只要办好自己的事情,任何国家对中国任何形式的挑战,都能化险为夷、柳暗花明。

口述 / 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我听了……呃……特朗普……呃……普京的新闻发布会……”

在粉刷一新的拉格兰奇别墅外,初夏的阳光不偏不倚地打在美国总统乔·拜登略显尴尬的脸上。

这是一场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会谈,是拜登主动邀请的,地点设在瑞士的日内瓦。不知是不是精密钟表在瑞士走得更准的缘故,普京竟如期赴约。

不过,紧张的四小时秘密会谈后,拜登还是成功地搞混了老对手和新对手的名字。

拜登和普京于日内瓦拉格兰奇别墅

这怪不得“劳模”拜登,毕竟79岁的他刚刚结束了在比利时举办的北约峰会。时间再往回拨两天,拜登还参加了在英国卡比斯贝举办的G7峰会。

而俄罗斯曾经是这场峰会的主要成员。

G7的全称是“七国集团”,由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和加拿大七个西方最富裕的国家组成。

G7的诞生,源自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应对经济衰退,1975年,法国牵头,联合美、英、日、意及西德,在巴黎郊外举办了最高首脑经济会议。次年,加拿大加入,七国集团正式组局。

今天,七国的GDP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46%。但要知道,在45年前,这个比重将近80%。

所以G7又被称为“富国俱乐部”。

可以想象,七个国家坐在一起,鼓个掌,吵个架,通过一个议题,对全球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可估量。

俄罗斯的入局是在苏联解体后。

1997年,时任总统叶利钦以“同等成员”的身份参与议题讨论,“八国集团”机制就此形成。不过直到五年后,俄罗斯才被正式接纳为成员国。

后来,随着2014年普京出兵吞并克里米亚,前七国集团强烈反对,于是踢掉俄罗斯,G8又变回G7。

这一次G7峰会也是拜登当选美国总统后参加的最重要的国际会议。

官方给出的六个议题是“一致抗疫”“经济韧性”“外交政策”“公共卫生”“环境和自然”“开放社会”。

但是在拜登的引导下,中国却成为本次会议的主角。

在最后发表的《卡比斯贝G7峰会联合公报》中,“中国”出现的次数超过除美国以外所有的国家。

我摘了几段直接针对中国的:

《公报》第19段:要求对中国进行病毒溯源调查,把新冠的锅甩给中国;

《公报》第49段:关于新疆、香港的“人权”和“高度自治”问题指责中国;

《公报》第60段:第一次把台海问题写进公报。

公告第60段涉及台海问题

还有间接的。比如七国集团承诺向全世界提供额外10多亿剂新冠疫苗时,美国官员还不忘带一下中国,称并不是想让其他国家在中美之间“二选一”。

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拜登提出了一个名为“重返更好世界”倡议,宣称要打造40万亿美元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发展中国家缩小差距。

这个计划听上去挺耳熟的,是的,对标的就是中国的“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中国在2013年提出的,至今已落地八年,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个是陆上,一个是海上,辐射范围从东北亚、东南亚,直到中东以及欧洲各国。

西安被定义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著名的“中欧班列”满载集装箱,浩浩荡荡地从西安国际港站发车,通过霍尔果斯,穿越哈萨克斯坦,最终抵达荷兰阿姆斯特丹。

中欧班列六年前刚开通的时候,平均每天一班,到去年已经超过4000班次了。

中国为什么要苦心经营“一带一路”?意义有两个。

第一,中国GDP总量为15万亿美元,增长6%,意味着9000亿美元的增量市场。不管是现有的国内市场,还是发达国家市场都很难消化掉。

所以中国希望,开辟一个新的商品市场。这个市场由欠发达国家构成,培育起来需要二十年的时间。

“一带一路”路线图(来源:新华网)

如何培育?

凭借中国过去40多年形成的制造能力和基建能力,通过商品和工程项目大规模地输出,帮助欠发达国家发展产业经济,增加税收和就业,还顺带解决了国内钢铁、水泥产能过剩的问题。

第二个意义在于金融。

中国通过国际贸易赚取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为了储存美元,中国以往只能购买美债,随时面临资产贬值的风险。

但开辟“一带一路”后,形势豁然明朗。

如果沿路国家没有充裕的基建资金,中国可以要求用股权分红或资源置换,也可以用手里的美元为他们提供按揭贷款。

等到结算的时候,相关国家可用本国货币和人民币进行结算,从而间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时降低中国对美债的依赖。

中国产业经济的扩张和人民币的国际化,都是美国不愿看到的。

所以,中国玩的是阳谋,美国却视之为地缘政治的阴谋,并且千方百计地妖魔化“一带一路”,比如污蔑中国为部分欠发达国家设下“债务陷阱”。

美国鹰派战略家史蒂夫·班农曾评价道:

“一带一路”的大胆之处,就是将三个地缘政治理论融合到一个计划里。“一带”结合了麦金德的“谁控制了中亚腹地,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的“心脏陆地说”。丝绸之路的扩张是要把中亚这些重要的国家联系在一起,用重商主义的市场模式真正把伊斯兰教政治统一到一个市场中去。

“一路”则是马汉“海权论”的产物——谁用海军、港口控制世界岛,谁就会控制世界。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目的是把沿途的主要港口都连接起来。

三是斯皮克曼的“陆海边缘地带说”,他的理论是关于从海洋向内陆的沟通线,是你应把侵略者远拒于国门之外,在他们的势力范围之外。

在美国鹰派看来,中国正谋求对世界的控制,其实从侧面反映,美国自己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正在衰弱。

既然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正受到挑战,中国先出牌了,美国自然要跟。

比如最核心的矛盾是,钱从哪里来?

2020年,美国GDP只有21万亿美元,而基建计划预算是美国GDP的近两倍,想复制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美国人来掏这笔钱,差不多是“all in”了,似乎是不太现实。

美国选民、共和党估计也会跳起来,因为美国国内的基建还停留在“二战”后十年的水平,拜登你怎敢拿着钱帮助欠发达国家建设家园?

美国经济新闻网给出的借口值得玩味,大意是“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调控下的结果,美国的参与会损害倡导自由竞争的形象。

其他六国呢?也基本无心和中国开辟基建战场。

日本政府负债余额占GDP比重高达266%,其他参会国的政府负债率都破了100%。

且不说最近全球通胀严峻,用于基建的铁矿石、铜等材料暴涨,如此规模庞大的计划不仅让七国增加更多难以承受的开支,一旦通胀这颗炸弹被引爆,最后把哪个国家的经济炸垮了还很难说。

根据报道,在涉及中国议题时,G7领导人之间还暴发了激烈的争执,最后英方直接掐断了现场的网络。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会后表示,G7不是敌对中国的俱乐部,各方都有分歧,但是更多问题上需要紧密合作。

英国首相约翰逊则更圆滑,会上跟着拜登呼吁强硬对华,结果新闻发布会上关于中国问题的一个字都没提。

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英国首相约翰逊交谈

在美国眼里,这一次G7峰会的目的是团结西方国家,挽回和盟友的感情以对抗中国和俄罗斯。

然而其他六国,都有着不同的经济诉求和地缘政治诉求,甚至怀有警惕。比如在难民危机中,欧盟曾被美国摆了一道,元气大伤,英国也有脱欧的“后遗症”和国内民族矛盾。

毕竟,没有哪国真的愿意当一个工具人。

这就是一个以中国为假想敌,争吵不休、又各怀心思的G7峰会。雷声大雨点小的G7,越来越像政治秀了。

“合纵连横”这个词是几千年前先秦时期发明出来的,有时候需要合纵,有时候需要连横,背后是复杂的动机和利益诉求。

在“一带一路”的惊天战略前,美国自基辛格、布热津斯基之后,似乎再无天才战略家,和谁合纵,如何连横,这几年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美国粗暴且被动的应对。

而对于中国而言,当前的国际政治形势既困难又容易。

难的是要破解它、缓和它,几乎没有可能,西方放弃对中国的围堵,那是终极幻想。

容易的是中国只要办好自己的事情,任何国家对中国任何形式的挑战,都能化险为夷、柳暗花明。

责任编辑:张玫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