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3118

这届年轻人 正在偷偷买临期零食

新周刊2021-06-22 13:08:511

原标题:这届年轻人,正在偷偷买临期零食

2.8元一瓶的巴黎水,6块钱一罐的星巴克……在刚刚过去的618,这些是转转上最畅销的零食。

其它电商平台动辄要十几二十元一瓶的饮料,由于被打上了“临期零食”的标签而变得格外便宜。在豆瓣“我爱临期食品小组”,聚集了7万多名“临食工”,他们的口号正是“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

{image=1}

在豆瓣,搜索临期食品,你会打开一个热闹的新世界。

去年,做二手交易的转转趁热上线了临期零食业务。根据他们发布的数据,在平台上购买临期零食的,六成以上都是以95后、00后为主的年轻人,所在区域的分布也相当“极端”,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或三线城市。

{image=2}

95后和00后是购买临期食品的主力。

毫无疑问,“临期零食”正在年轻人中悄悄走红。这些看起来花钱大手大脚的年轻人们,正在用“抠门”追捧出一个数百亿规模的市场。

当你以为“抢打折鸡蛋”、“买晚市的蔬菜”是专属于老年人的幸福时刻时,实不相瞒,这届年轻人精打细算起来,比所有人都要夸张。

01 临期零食,如何俘获年轻人

{image=3}

微博上曾发起过一个关于临期食品的话题讨论,阅读量达612.4万。

对临时零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入坑”片段。

刚下班的庆庆曾在街边一家食品商店看到店员促销,商品的价格让他感到震惊:原价200多元一瓶的进口橄榄油,当时只标价40元。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远低于原价的大牌食品让他心动。店家说,这些都是临期促销的食品,庆庆在摊位前犹豫了一会儿,最终没有买。

回家之后,庆庆在网上查了临期零食的相关信息,才知道线上和线下都有很多类似的临期零食专卖店。这些食品大多还处在保质期剩下20%-50%期间,就会进入打折促销期,“日期越近越便宜”,有些原价高昂的进口零食因为运输时间长、保质期短,更是会有巨大价差。以进口的德运牛奶为例,保质期还剩3-6个月的1L装脱脂牛奶通常只要6、7元,相当于传统商超的五折。

{image=4}

临期零食的价格让人很难不心动。

便宜,是击中很多人开始关注临期零食的那个“决定性瞬间”。

生活在北京的杰哥,则是在网上冲浪时,第一次得知临期食品的概念,去年12月,处于待业阶段的他为了省钱,准备在转转上购买二手电子产品,偶然刷到App推送的活动信息:“100块钱,能做什么?”点进去,杰哥发现那里零食的价格都便宜到不可思议。在这家平台所做的宣传活动里,100元能买到六瓶巴黎水、六瓶星巴克咖啡、1L装的进口果汁,结尾还有句令人心动的文案:

{image=5}

“这样的物价是否让你回到了90年代?”

对当时有较大经济压力的杰哥来说,临期零食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杰哥从此“入坑”,闲暇时就会刷刷手机上的零食界面,下单一些自己平常爱吃的零食。动辄不到2元一瓶的可乐、1元一袋的薯片,成为杰哥待业在家时隐秘又触手可得的快乐。

02 消费降级?不,只是快乐加倍

虽然便宜是重要的理由,但很多人认为,购买临期零食的乐趣更多来自于一种隐秘的快感,那种“突然发现一个又好又便宜,觉得自己捡到宝”的感觉。

在转转发布的数据里,购买过临期零食的用户,超过50%会在60天内再次复购。

{image=6}

买到好吃的临期食品是当代年轻人隐秘的快乐来源。

庆庆觉得,买临期零食能让他觉得很放松。与其说是为了省钱,不如说能低成本尝试更多新商品。除了买爱吃的坚果、鸭货,庆庆还会经常下单没吃过的进口零食。但庆庆坚持,有些品类她绝不会买临期的,比如面包,因为她觉得会影响口感。

对杰哥来说,不像别的消费,买临期零食不用有计划性。他通常会在闲暇时间拿起手机随便逛逛,看到感兴趣的就会下单。对他而言,逛临期零食的过程就是减压的过程,省钱解馋,双重快乐。

根据转转的销售数据显示,3元一瓶的依云矿泉水、1.8元一瓶的胃动力乳酸菌以及1.2元一盒的雀巢金牌咖啡,都是平台上卖的最好的产品。

因此对年轻人来说,买临期零食似乎也并不意味着“消费降级”。价格低并不是他们的唯一追求,这些精打细算的年轻人更看重商品的品质,也更享受购买行为本身的快乐。

虽然快乐是真实的,但实际生活里,一些买临期食品的年轻人有时面临着一种“快乐无法分享”的囧境。

阿颖是去年九月开始接触临期零食的。刚“入坑”的兴奋让她迫不及待地向身边好姐妹分享,有朋友因此入了坑,用原价三分之一的价格囤到了一箱临期豆奶。也有朋友向她泼过冷水:“喝快过期的东西对身体不好”,阿颖顿时觉得,开心的感觉少了一半。

{image=7}

但在“我爱临期零食”小组里,“临时工”们热闹地分享着自己新发现的店铺、新“剁手”的划算订单、甚至手把手地教新人入门。小组里还有个精华帖——《在吃临期的你,在哪里,正在做什么,有什么用的生活故事呢?》,不断有人在这个帖子下方回复自己的故事。这些有着共同消费观的年轻人,在这种分享里,共振成了一个有着相同快乐的连接体。

{image=8}

杰哥似乎没有这种纠结,他觉得男生们的世界比较简单,对食物的标准也没那么苛刻。常买卖二手商品的他,对临期零食有着相似的理解:“很简单的,食物没过期就是能吃的啊,又能省钱,还避免浪费。把每个商品都给到有需要的人,有什么不好呢?”

03 买得快乐,也要买得安全

临期零食到底安全吗?是初接触临期零食的人最普遍的疑问。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食品保质期快到来的那一段时间,并不意味着食物不能食用或安全性下降。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愿意购买,在食用时并不需要有心理障碍。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临期零食都是实体零售商卖不完,退回给供应商的尾货,或是大的电商平台囤积的余货。这些商品被代理商或工作室回收,出售给下一级商家,而这些商家再将这些商品销售,就形成了所谓的临期零食市场,严格意义上来说,临期零食也算作是一种闲置资源的流转。

同时,进口食品要通过国外品牌商和海关运送至国内,再由区域经销商层层经手,最终到达零售终端,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这也导致了进口食品更容易转变为临期零食。

庆庆觉得,接受并爱上临期零食,确实需要建立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当你真的认可买的东西是没问题的,你才能享受发现宝藏般的快乐吧。”庆庆说。

在我国家,有关部门对于临期零食的销售也有着明确的规定,商品一旦临期,商家是必须要告知消费者的。2012年,国家工商局明文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

{image=9}

售卖临期零食都需要标注剩余保质期。

而对于不同的商品,临期的标准也不同,北京工商局曾明确临近保质期限的具体标准,分为6种情况,比如保质期为一年以上的,临期为保质期前45天,保质期少于15天的,临期为前1至4天。大型超市、便利店,对于临期的界限会更加严格。大部分超市会在保质期剩余40%的时候,将食品退会供应商,正是这种漫长的食品流通过程,导致了许多临期零食的出现。

年轻人对临期零食接受意愿变高,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件各方都能受益的事情:商家减少库存,避免食物浪费,有需要的人也能够花更少的钱买到需要的东西。

{image=10}

在二手平台转转上搜“临期”,能发现一个巨大的闲置流转市场。

尽管如此,当下国内的临期食品市场还是有着一些显而易见的弊端。以庆庆自己的观察,对于一些商品来说,变成临期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各大临期食品专卖店里,抢手货依然是那些比较“大牌”的食品,如某品牌的干果、苏打水、燕麦片……并不是每次都能买到。而库存很大的,往往是原本就销量较差的食品,如某款山药脆片,在各大临期食品店内都有极高的出镜率。

而庆庆也隐约觉得,一些不知名的小型零食厂家,也正在借机混入到临期食品店里,以低质量的产品冒充临期。因为价格便宜,很多购买者也不会过多怀疑。

而小的临期食品店铺缺乏资质,也不免踩雷的时刻,小张有时候会遇买来的零食包装破损,偶尔也有口味不好的时候。而因为临期食品的特殊性,大部分的店家都“不接受七天无理由退换货”。

在豆瓣小组“我爱临期食品”当中,有人专门开贴子和大家分享如何“排雷”和“避坑”。比如说建议买还有3个月或者3个月以上过期的食品,这样能够尽量的保证食品的口味。

除此之外,庆庆还有一个“避坑秘籍”,那就是不要轻易的尝试自己不熟知的品牌,因为极大程度上会买到口味不好的零食。

而一些平台方,正在尝试给消费者提供更多保障。以转转为例,目前已上线了“七天无理由退货”, 售出的所有商品在时效内均可以申请售后保障。

如今,各路资本都在鼓吹消费升级,但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归理性,反其道而行。这群“临食工”各取所需,既能降低生活成本,又可以减少食品浪费,何乐而不为呢?

责任编辑:蒋晓桐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