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2656

上汽与华为“隔空互怼” 投资者该“站谁”

证券日报2021-07-04 22:12:140

投资研报

智能驾驶浪潮来袭,“无线通信模组”量价齐升!“工程师红利”带来超强成本优势,国产模组龙头迎来弯道超车良机(名单)

六部门发布重磅利好:半导体材料企业迎来“芯”机遇!4条主线掘金受益股(名单)

【机构调研】张坤罕见现身!胡昕伟、姚志鹏、萧楠、但斌的东方港湾集中调研1家上市公司

有“锂”走遍天下:锂电设备戴维斯双击正当时!产业链5股目标价曝光(名单)

上汽与华为“隔空互怼” 投资者该“站谁”

原创 证券日报网 证券日报之声

一则来自股东大会的提问,不仅引发了上汽集团与华为“隔空互怼”,更是“衍生”出投资者在股吧的“口水战”。

近日,上汽集团有关人士在回应股东提问时表示,不能接受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这就好比有一家公司为上汽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此后,“话筒”自然传递到华为一方。据媒体报道,华为内部人士表示,Huawei Inside是华为与车企共同定义、联合开发汽车,不适用于所有车企,目前只是三家,华为还提供了零部件解决方案,更多车企是采用这种合作模式。

高手过招,话题自然热闹,当事双方的表态亦可谓理性客观。从舆情反应来看,双方也各有拥趸。不过,经过两天的发酵,“辩论”已经从汽车产业视角延伸至二级市场估值表现,更有投资者表态周一开盘后将“下场参战”。

要分析投资者究竟该“站谁”,不妨先仔细研究两大企业合作与否背后的商业逻辑。

从商业运营规律分析,上汽集团的表态无可厚非。一方面,上汽集团此前已经布局汽车智能化,旗下的五菱宏光MINIEV更是被誉为“小神车”。虽然上汽集团最终能否在新能源车的红海中保持头部地位还有待时间检验,但是差异化竞争本就是商业和科技进步的共同底层逻辑。就如同班级里面确实已经有学霸,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人就无须努力了。另一方面,上汽集团作为中国第一大汽车集团,其在市场中也有着品牌、黏性客户的积累,又有着“在继续焕新现有业务发展动能的同时,着力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的发展规划,坚持主导权正是对股东负责的体现。

而华为的回应也十分务实。虽然科技加持是汽车产业的必然发展方向,但华为提供不同合作深度的“套餐”是契合商业现实的。Huawei Inside需要为车企量身定制全套解决方案,这对于华为的服务能力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量产式服务”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华为在技术深度输出中,还可能面临合作方之间同业竞争的局面,因此有选择的Huawei Inside是一种必然。

坚决不造车的华为放弃了重资产的“躯体”,避免被短板拖累,专注于通过深浅不一的合作将自己的技术长板再延长,与摩尔定律赛跑,这同样是契合商业和技术的发展逻辑的。

其实,双方是否就自动驾驶深度合作,原本就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选择题。而且,不仅汽车产业转型中面临如何平衡科技和行业本体的选择。在多个领域的制造业向智造业转型的过程中,华为所代表的第三方技术服务都可能是重要选择,但不会是唯一选择,更不会是必然选择。

说完了商业逻辑,再来看二级市场逻辑。上汽与华为隔空对话引发出的讨论,还折射出另一个话题,那就是A股市场对于华为概念股的追捧。

在百度搜索可以发现,市场中有“种类丰富、门类齐全”的所谓华为概念股名单,“沾华为就涨”也成为二级市场中的常态。最新的案例来自一家华为昇腾概念股。该公司从6月28日以来一周时间暴涨超110%,并在7月2日引起深交所点名监管——“进行重点监控,并及时采取监管措施”。

再回头看这场被动触发的“隔空互怼”,或许在部分A股市场人士眼中,上汽与华为合作与否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汽车产业发展本身。

责任编辑:杨红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