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853

江苏国资牵头:83亿元“江湖救急” 苏宁的困局解决了吗?

财经自媒体2021-07-06 20:55:350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江苏国资牵头,83亿元“江湖救急”,苏宁的困局解决了吗?

来源: 红星资本局

靴子落地,苏宁易购(002024.SZ)混改方案终于有了结果。

7月5日晚间,苏宁易购公告,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股东苏宁电器集团拟将上市公司16.96%的股份,转让给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新股东的背后不仅有江苏省、南京市国资,还有华泰证券、阿里、小米、海尔、美的、TCL等产投的身影。

7月6日一早,苏宁易购复牌后迅速被超30万手买单封死涨停,收盘报6.15元/股,涨10.02%。

{image=1}

江苏国资牵头,深国资退出

苏宁易购混改落地

7月5日晚间,苏宁易购连发多条公告,此前欲入场的深国资已悄然退出,江苏国资和产业资本战投联手入局。经过数月的等待,苏宁易购混改方案终于靴子落地。

在公告中,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股东苏宁电器集团拟将上市公司16.96%的股份,转让给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有限合伙)。

实际上,新新零售二期基金在6月23日刚刚成立。但来头却不小,由江苏省、南京市国资牵头成立,总规模为88.3亿元人民币,华泰证券、阿里、小米、海尔、美的、TCL等产业投资人参与。

拟转让的股份中,张近东、苏宁控股集团、苏宁电器集团、西藏信托分别持有3.12亿股、1.16亿股、8.64亿股、2.86亿股股份。股份转让价格均为人民币5.59元/股,与苏宁易购停盘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股价持平。

公告还披露,协议转让完成后,苏宁易购将不存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同时,苏宁易购董事会也将重组,新新零售基金二期有权提名2名非独立董事。

{image=2}

虽然张近东的持股比例降至17.62%,但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仍然是苏宁易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合计20.35%。

红星资本局还发现,新的股权结构中,淘宝中国对苏宁易购的持股比例保持19.99%不变,此前传出的“阿里将收购苏宁大部分股权”的消息也不攻自破。

{image=3}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欲入场的深国资已悄然退出。在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的同时,深圳国际(00152.HK)宣布与苏宁易购股东未能达成最终协议,决定终止进行潜在收购事项。

早在去年12月,苏宁爆发债务危机后开始多方寻找融资渠道。2月28日,苏宁易购宣布引入国有战略投资,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将23%的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给深圳国资企业深国际和鲲鹏资本,共作价148.17亿元。

深国际和鲲鹏资本背后的实控人均是深圳国资委,这也被外界视为深国资纾困苏宁。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一位接近深圳市国资委的人士表示,“收购苏宁意义在于解决深圳缺少大型电商的现状。”

看似双赢的计划,但进入尽调阶段后,却迟迟没有结果,甚至在5月13日还传出深国资全面暂停尽调工作的消息。当天,苏宁易购紧急发布公告辟谣,强调项目尽调一切正常。没想到,近两个月后,深国资却宣布退出,转而由江苏国资委牵头入局。

“卖股份求生”的背后

资金与流动性危机得到解决

新的混改方案落地,能给苏宁易购带来什么?

7月6日一早,苏宁易购复牌后迅速涨停,收盘报6.15元/股,涨10.02%。江苏国资的入注,让资本市场都忽略了苏宁易购上半年业绩预告中的亏损。

在宣布股份转让的同时,苏宁易购还披露了2021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从业绩数据来看,苏宁易购自身造血能力并未恢复,上半年预计亏损25亿-32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67亿元);一季报时,苏宁易购的扣非亏损约为9.3亿元,净利润约4.5亿元。也就是说,单单二季度,苏宁易购就亏损了约29.5亿-36.5亿元。

很显然,对于苏宁来说,最大的困扰仍然是钱。

从2020年年报可以看到,截至2020年12月31日,苏宁短期借款高达237.5亿元,一年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达到176.7亿元,流动负债合计1246亿元;而苏宁账上仅有258.9亿元货币资金,流动资产的数字甚至低于流动负债,为1074亿元。

此次股权转让,除了新新零售二期基金接手股份带来的资金,更为重要的是“流动性危机”。据澎湃新闻报道,苏宁易购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在6月底与媒体沟通时曾透露,此次股权置换主要目的在于“增信”,而并不是“增资”,通过江苏省、南京市国资牵头基金的背书,从而获得银行贷款。

公告表示,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将为苏宁易购提供紧急授信,并恢复授信至正常经营时的合理水平。也就是说,苏宁易购的流动性危机得以暂时解困。

此外,苏宁易购还在公告中提到:“新引入的股东新新零售基金二期,出资人结构多元、优势互补,助推(苏宁易购)向‘零售服务商’转型的落地”。

有意思的是,早期的苏宁正是靠着零售起家,是中国最早的家电零售商之一。

{image=4}

曾经的“家电零售之王”

却没能跟上市场的变化

创立于1990年的苏宁,从一家空调专营店起。此后,苏宁和国美以连锁大卖场模式,冲击着家电销售行业,彼时的苏宁和国美是颇具话语权的渠道,中国家电零售市场上演“两强争霸”。

到了2010年,互联网电商崛起,淘宝和京东抢占线上零售的先机,一度高速发展的苏宁和国美陷入停滞的瓶颈。国美受黄光裕入狱的影响陷入了混乱和内斗,而苏宁彼时的1342家门店出现了史上第一次业绩下滑。

同年,苏宁开始互联网转型,确立了转型为线上线下融合的O2O电商的目标。2013年更是将上市公司更名为苏宁云商。

但淘宝和京东“轻装上阵”、烧钱补贴、快速引流的打法,让苏宁压力倍增。一边是线下资产过重,一边是线上引流成本过高,苏宁始终没找到适合自己的电商模式。2015年,苏宁易购的对手又增加了一个拼多多,彻底将苏宁易购挤出了电商前三的位置。

而后,苏宁开始渐渐“走偏”,陆续收购了母婴平台红孩子、视频平台PPTV、天天快递、迪亚天天折扣超市、37家万达百货门店,买下了家乐福中国80%股份等,并向中国恒大战略投资200亿元。甚至在2016年6月,还以2.7亿欧元的价格购买了意大利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70%的股份。

这些大手笔的并购业务消耗了苏宁太多的资金和精力,甚至其主业零售也在这些年大步落后。

2018年,苏宁开始调转方向,重新聚焦到主业上,先是在门店上加重投入,新开门店8122家,后来又提出了“一大两小多专”的智慧零售概念,发力苏宁小店和苏宁零售云,但最终还是亏损严重。

意识到危机之后,苏宁从“买买买”转变为“卖卖卖”。在今年年初的新春会议上,张近东表示:“苏宁要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集中在确定的、看得到价值的事情上,而针对不在零售主赛道的,就要主动做减法、收缩战线,该关的关,该砍的砍。”

苏宁的改变终于换来了今年一季度的扭亏为盈,但是第二季度仍旧亏损严重。

回顾苏宁从创立至今的历程,从传统线下零售到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从苏宁电器到苏宁云商再到苏宁易购,其对手也从国美变成了淘宝、京东、拼多多。而苏宁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没能跟上时代快速发展的变化,加上经营策略的失误,最终走到“卖股份求生”这一步。

江苏国资的注入,或许能缓解苏宁的短期资金链压力,但是要跟上市场的变化,苏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杨红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