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7352

这个对华“灯下黑”领域 美国要开始发力了?

参考消息2021-07-30 22:30:561

原标题:锐参考 | 这个对华“灯下黑”领域,美国要开始发力了?

参考消息网7月30日报道(文/姜涛)

人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国与国之间亦然,要了解对方,前提是要懂对方的语言。最近美国一个动作,显示其已经意识到了问题。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会众议院4名议员当地时间28日提出一项议案,提议设立一个由联邦政府拨款的、重点针对中国的公开翻译和分析中心。报道介绍,该议案旨在重建冷战时期美国使用过的一个旧机构,以加强对中国及美国其他潜在战略对手的了解。

众所周知,美国是个移民国家,语言优势明显,难道对中国还不够了解,对中文资料的翻译还不够多吗?真实情况可能确实如此。从近期的一些大事件中,可见一斑。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当属今年3月在阿拉斯加举行的美中高层会晤上,美方那位紫发翻译的糟糕表现。通过比较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言原文和译员译文后发现,该译员的译文大有“夹带私货”的意味,比布林肯的原文更具攻击性,其翻译能力因此备受质疑,连不少美国网友都感到不满。

有媒体指出,这位翻译其实水平不差,甚至堪称美国国务院“顶级中文翻译”,曾多次出现在中美领导人会谈等重要场合。还有人辩解称,这位翻译只是临场反应不佳。无论如何,跟中方翻译大气沉稳、水平过硬的表现相比,美方确实更逊色一些。

{image=1}

官方翻译得分不高,美国媒体呢?似乎也不怎么样,一些话被美国媒体翻译之后,经常就“变味”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里面提到:“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铸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铿锵有力的话语久久回荡。

然而一些英文媒体在报道时搞起了歪心思,它们对“头破血流”的翻译五花八门,但多采用直译的方式,刻意渲染暴力、借机宣扬“中国威胁”。其中以美联社为典型,将其翻译为“broken heads and bloodshed(头被打破并流血)”。而在新华社的英文稿件中,“头破血流”的翻译是“will find themselves on a collision course”,是将其意译为“冲突、碰撞”。

{image=2}

类似的翻译谬误并不少见。去年,美媒翻出任正非的一篇内部讲话大做文章。任正非在讲话中提到“杀出一条血路”,这句话从英文直译翻回中文就成了“冲啊,边冲边杀,让鲜血染红我们的道路”,甚至美媒暗示任正非要“给女儿报仇”,让人大跌眼镜。此文一出,立刻引发诸多对华偏执狂的共鸣。

不难发现,美国从政府到媒体机构,对中文的翻译都存在不准确甚至恶意歪曲的现象。翻译水平可能并不会对中美关系产生决定性影响。但毫无疑问,长期的翻译不准确会造成各种误会,影响民众观感,并最终干扰高层决策。

由中国外交部主管的《世界知识》杂志曾刊登一篇题为《中美相互战略认知的“翻译困境”》的文章指出,很多情况下,翻译过程中产生的谬误以及中英两种语言在世界舆论场上的不对等性,往往会导致互疑加剧。我们不能因美国人言辞选择的谨慎就幻想对方能放低对华遏制之心,但还是需要防止技术性偏差叠加成战略误判。

美国专家也在反思问题。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两位专家去年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中国拥有大量的英语人才,时时刻刻翻译外国文件获得一手资讯。与之相对的是,美国的汉语人才少之又少,由于缺乏翻译力量,中国重要的公开文件,以及社交媒体上中国民众的讨论成了“灯下黑”。

两位专家指出,机器翻译技术的进步起到一定的帮助,但它们无法替代能够对中国文化、政治和历史有细致入微了解的人工翻译。他们还建议,美国也应该有一份像《参考消息》这样将外国新闻和文章翻译成中文汇编的报纸。

{image=3}

这个建议确实不错。不过,美国基于霸权、基于傲慢与偏见,缺乏了解中国的意愿,只想着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这一点不改变,恐怕一切都是徒劳。

这就是为什么路透社报道中,还有另外一句话值得注意:一名国会助理宣称,4名议员提出“中国翻译中心”议案的主要目标是“重建外国广播新闻处”,“至少针对中国,也可能会针对其他国家”。

看上去,“增进了解”也许是个不错的想法,但如果这个想法的出发点都是错的,那所谓的了解,显然只能导向误解、误读乃至误判。

责任编辑:邓健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