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全球朱鹮种群数量达5000余只,极危降为濒危
原标题:陕西林业局:全球朱鹮种群数量达5000余只,极危降为濒危
6月22日上午,在陕西省林业局主办的“祖脉秦岭·和美朱鹮”首届朱鹮文化宣传活动开幕式上,发布了《陕西省朱鹮保护成果报告》。
{image=1}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朱鹮种群数量已由1981年发现时的7只,扩展到现在的5000余只,其中中国境内4400只,陕西境内4100只,朱鹮受危等级由极危降为濒危。
近四十年来
朱鹮种群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极小种群维持阶段。野生朱鹮繁殖地从1处增加到3处,海拔900米左右,朱鹮存活数量维持在20只以内。
第二阶段,上世纪90年代,缓慢增长阶段。野外保护与人工饲养同步,野生朱鹮繁殖地由3处增加到8处,海拔降至700米,朱鹮存活数量维持在20—40只。
第三阶段,新世纪以来,进入朱鹮种群加速复壮阶段。随着全面保护和生态修复,秦岭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工饲养和野化放飞逐步开展,野外朱鹮繁殖地由8处增加到547处,野生朱鹮种群数量达到2600余只。
{image=2}
目前,朱鹮栖息地集中在陕西、河南、浙江,日本、韩国通过再引入工程也建立了野外种群。朱鹮栖息地面积,已由发现时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1.5万平方公里,栖息地呈现出以秦岭为中心向东亚历史分布地扩展的趋势。
概括起来,表现为“四个扩展”:
第一,从洋县扩展到秦岭。以自然扩散为主,加强就地保护,从1981年在洋县发现朱鹮以后,相继在汉中汉台区、安康汉阴县、宝鸡千湖湿地、商洛镇安县、西安周至县等地出现朱鹮活动。
第二,从长江流域扩展到黄河流域。以人为扩散为主,加强野化放归,从2013年秦岭以北首次野化放飞成功开始,相继在铜川、咸阳、杨凌、渭南、西安发现朱鹮踪迹,朱鹮栖息地跨过秦岭,从长江流域扩大到黄河流域,从东洋界延伸至古北界,沿渭河及其支流为轴线的分布特征日趋明显。
第三,从陕西扩展到全国。以种源和技术输出为主,加强人工繁育,指导帮助河南、浙江、四川、北京、上海、河北、广东人工繁育朱鹮300余只,其中,河南、浙江已经成功建立野外种群。
第四,从中国扩展到日韩。以合作交流为主,支持帮助日韩重建朱鹮种群。从1985年朱鹮“华华”出借日本以来,向外输出种源14只。
{image=3}
陕西始终把人工繁育和野化放飞作为朱鹮保护的重要措施。1993年人工孵化育雏获得成功、1995年人工饲养子一代个体成功繁殖、2000年人工饲养个体自然繁育成功、2004年野化放飞试验成功,一路走来,目前已成功繁殖朱鹮个体10余代,为全球朱鹮人工繁育保护和野化放归提供了“陕西方案”。
{image=4}
从1986年开展“朱鹮生态生物学研究”起,在“朱鹮的救护饲养与人工繁殖”“笼养朱鹮自然育雏行为研究”“朱鹮保护饲养和人工繁殖研究”“朱鹮拯救与保护研究”等研究课题上陆续取得重大突破,建立起完整的人工繁育保护技术体系。1986年,在洋县设立朱鹮保护观察站。
{image=5}
2001年,成立陕西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按照“一中心三基地”总体布局,全面加强朱鹮自然保护区和种源基地、救护繁育基地、野化放归基地建设。截至目前,朱鹮自然保护区已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种源基地2个,救护繁育基地5个,野化放归基地8个。
来源:西安发布
责任编辑:朱学森
中芯深圳设厂造晶圆,厂房主体已建成明年有望投产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深圳)有限公司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已经建成12英寸晶圆厂房主体建筑,和已经投入生产的8英寸晶圆厂相连。而此次投资的近153亿元,主要用于12英寸晶圆设备和技术服务方面。责任编辑:贾楠SN2450000二季度北京调查失业率4.8%,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新京报快讯(记者姜慧梓)7月20日,北京公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2季度,全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8%,城镇就业人口比逐步回升至与去年同期基本相当的水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0000全国唯一一位省级女政法委书记 首次调研去了这里
来源:北京青年报撰文|余晖作为全国唯一一位省级女政法委书记,王艳玲备受关注。政知君注意到,8月5日下午,湖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艳玲一行到湖北省公安厅调研全省公安工作。这是她上任后的首次调研。全国唯一一位省级女性政法委书记王艳玲,女,1962年9月出生,今年58岁,汉族,河南内黄人,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教授,198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0001中国召回驻立陶宛大使,这事儿有多严重?
据外交部网站8月10日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宣布,中方决定召回驻立陶宛大使。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近期,立陶宛政府不顾中方反复交涉、晓以利害,宣布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此举公然违背中立两国建交公报精神,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决定召回中国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政府召回驻中国大使。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