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1078

涪陵榨菜业绩疲软:小品类增长“天花板”已至?

贝果财经2021-08-09 16:09:331

原标题:涪陵榨菜业绩疲软:小品类增长“天花板”已至?

本报记者蒋政北京报道

尽管已成行业龙头,涪陵榨菜的业绩增长却不尽如人意。

最新披露的财报显示,该公司在第二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双位数下滑。而结合过往多年数据,涪陵榨菜的净利润增速已从2016年的63.46%下降至2020年的28.42%。

事实上,在包装榨菜领域,涪陵榨菜处于绝对龙头地位。欧睿咨询提供给《中国经营报》记者的数据显示,该品牌连续多年市场占有率超过30%,将第二名远远甩至身后。

有券商研报指出,2008年以来,涪陵榨菜已经进行了12次不同程度的提价,其营收增长并不是完全靠销量增长,也有产品提价的功劳。

战略定位专家徐雄俊告诉记者,包装榨菜市场容量本身有限,即便在此赛道称王,其业绩天花板也比较低。对于涪陵榨菜而言,应该思考如何进行相关品类的布局。

最新的财报显示,该公司产品包括榨菜、萝卜、泡菜等。只是在2021年,其榨菜品类占总营收的比重也从2020年的86.52%提升至89.14%。涪陵榨菜证券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希望继续提升乌江榨菜的市场占有率,然后带动公司其他品类的发展,进而提升整个公司在腌酱菜品类的影响力。

增收不增利困局

近年来市场公认的“消费大白马”涪陵榨菜,近日股价不断下跌。

自7月30日披露半年报之后,涪陵榨菜股价下跌明显。8月2日,涪陵榨菜低开,盘中一度跌超8%,股价创年内新低27.8元/股。至8月6日收盘,收27.79元。结合此前持续下跌态势,涪陵榨菜较去年最高位的56.24元,已经缩水超50%。

不可否认的是,近期跌幅凶猛更多源自该公司披露的半年报。

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7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归母净利3.76亿元,同比下滑6.97%。这是自2011年以来,首次中报业绩下滑。

若将此份财报拆分为两个季度可知,涪陵榨菜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4亿元,同比下滑10.8%;实现归母净利1.73亿元,同比下滑27.5%。

涪陵榨菜方面表示,在成本方面二季度面临较大压力,上游青菜头、包材等原料成本均有上涨。市场方面,上半年消费呈现一定程度的疲软。总体来看,公司按计划组织完成了品牌宣传、渠道建设、原料保障等各项任务,保持了企业的稳健发展。

其中,青菜头是涪陵榨菜的主要原材料。该公司在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今年上半年,原料总体上涨了20%~30%,原料在成本中占比大概40%,原料价格的变化自然会对下半年的毛利产生影响。

民生证券研报也提到相关因素。该研报指出,公司二季度收入下滑的原因包括竞争加剧叠加社区团购冲击渠道价格体系,经销商备货意愿受到影响;公司2020年第二季度补库存导致基数偏高等。

有地区经销商告诉记者,目前乌江榨菜的渠道动销还可以,但因为之前备货偏多,且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增加,再一次进货的量需要慎重考虑一下。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告诉记者,包装榨菜这一赛道的市场容量并不大,但其进入门槛较低,即便是成为行业龙头,其营收增长天花板依然不高。另外,涪陵榨菜自身也面临着业绩增长的天花板。

欧睿信息咨询方面提供给记者的信息显示,我国包装榨菜的市场规模在2018年至2020年分别为60.035亿元、66.879亿元和77.861亿元。与此同时,涪陵榨菜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9.6%、36.0%和32.9%。

不难发现,涪陵榨菜市场占有率出现下滑,其营收增幅低于整个行业市场容量的增长速度。记者注意到,2016~2020年,涪陵榨菜净利 润增速从63.46%下降至28.42%。这意味着涪陵榨菜的盈利能力逐渐下滑。

涪陵榨菜证券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很多投资者都提到过行业天花板的问题。公司认为,我国酱腌菜市场保持增长,市场空间足够。涪陵榨菜将继续做大乌江品牌,进而带动相关品类的发展,比如萝卜、泡菜、海带丝等。

涪陵榨菜的转型

徐雄俊认为,对于涪陵榨菜而言,目前在榨菜领域几乎没有太多挖潜空间。它应该考虑围绕主业进行多元化布局,比如进行其他品类的开拓。

目前涪陵榨菜拥有“乌江”“惠通”两个主力品牌,储备了“邱氏菜坊”一个品牌。在品类上分别为榨菜、萝卜、泡菜、海带、酱油和惠通品牌产品。其中,榨菜、罗布、泡菜营收占比相对较高。

早在2015年,该公司收购惠通泡菜进入泡菜行业。彼时业内普遍认为涪陵榨菜的业务将拓展至其他腌菜领域。只是,在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榨菜类产品营收12.005亿元,萝卜营收4053.47万元,泡菜营收8280.75万元。榨菜产品依旧一家独大,占总营收的比重也从2020年的86.52%提升至89.14%。

更加重要的是,涪陵榨菜似乎要在榨菜这个赛道一直深挖下去。

今年7月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涪陵榨菜依旧表示,公司当前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发展榨菜品类,集中战略资源以乌江榨菜品牌充分打通渠道、扩大市场,在榨菜形成规模、品牌、渠道、资源、经验和管理等优势时,以此为基础推动落实多品类战略。

该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希望继续提升乌江榨菜在整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进而带动相关品类的发展。至于其目标占有率的具体数字,该人员并未透露。

事实上,作为一家以佐餐开味菜为主业的公司,涪陵榨菜一度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已经难能可贵。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涪陵榨菜正在积极求变。

尤其明显的变化是品牌建设。在2021年,该公司借助梯媒、央视、互联网公关和线下地面标准化陈列等方式,对品牌进行宣传。

这让涪陵榨菜在上半年付出了1.67亿元的品牌宣传费,去年同期此项支出为零。而加上其他方面的推广,导致该公司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80.35%,达到3.39亿元。

仅从当下来看,这种改变尚未取得明显效果。涪陵榨菜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品牌宣传是一项长期工作,具体成果存在一定滞后性。

“通过上半年的工作,曾经不太关注榨菜品类的消费者对乌江形成初步印象,已有消费群体加固、突出了乌江的印象。这部分

费用接下来的投放规划会根据公司市场反应情况、品牌宣传效果、渠道库存情况等进一步决定是否持续投放及控制投放节奏。”乌江榨菜在回应投资时提到。

安信证券研报指出,公司从2021年开始进行品牌建设,导致销售费用率上行。涪陵榨菜工作人员也表示,销售费用增加是影响公司净利润的主要因素之一。未来公司在做市场投放时,会结合已有效果、终端反应等市场反馈信息随时进行调整。

在宣传上的高举高打之外,涪陵榨菜渠道向低线市场下沉。该公司经销商数量从2019年的1800多家增长至2020年的2600多家,至2021年上半年约有2800家。

上述经销商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渠道下沉过程中三、四线市场的开发。涪陵榨菜在回应投资者时提到,三、四线市场新增的经销商虽然多,但体量较小,市场也需要逐步培育,三、四线市场虽然增长较一、二线更快,但占比仍然不大。其中,县级市场基本保持20%~30%的增长速度,三、四线市场去年与今年的增长态势较好。

朱丹蓬认为,精耕市场可以拓展渠道深度,最大程度提升市占率,继而拉升业绩和利润。在这个过程中,该公司的服务体系会更加完善,但其背后是管理成本和人员成本的上升。

“涪陵榨菜应该执行‘五多’战略,即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和多消费人群,来破解榨菜品类和自身企业的‘双天花板’难题。”朱丹蓬说。

责任编辑:王蒙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