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7116

民生加银被吐槽:去年的爆款业绩不佳同时狂发新基金 投资者利益如何保障?

华夏时报2021-08-12 00:00:270

原标题:去年的爆款业绩不佳,同时狂发新基金,投资者利益如何保障?民生加银被吐槽

{image=1}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宋婕陈锋北京报道

对于许多不具备择时能力的投资者,具有封闭期的定开基金是个不错的“定心丸”。但基金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并不同步,如果基金公司只想扩大规模赚管理费,忽略定开基金成立的择时,投资者往往会比较被动。

8月11日下午3点,在去年行情高点成立的民生加银新动能结束了首个开放期,进入新的封闭运作期。一年来仅获得了6%的回报,稍好于银行定期存款,这让基金面临着大额赎回的风险。

新动能的现状是民生加银的缩影。在总经理李操纲上任两年多来,公司狂发40多只基金,但其排名不升反降,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也在今年缩水200亿,背后反映出的是公司在赚取管理费时对基金业绩和投资者利益的忽视。

一年收益仅6%

民生加银新动能在2020年7月15日成立,经过一年的封闭期运作后,在今年7月15日打开申购。

基金经理孙伟在致持有人的一封信中言辞切切地表示,在新动能第一个封闭期,尽管市场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他们依然努力为投资者创造了正收益。希望各位投资者能够相信中国优秀企业将不断成长,时间会给好公司以好的回报,也希望能够帮投资者在新动能下个一年封闭期获得良好的投资体验。

投资者对此并不买账,回应买了这只基金和银行的存款差不多,还有人阴阳怪气地称希望下一个封闭期能跑过债券型基金。

投资者的抱怨自然与其业绩表现不佳有关。该基金一年来的运作回报不尽如人意,只实现了6%的涨幅,今年来收益更是为负,远远跑输同类基金近一年22%和今年来9%的平均收益。这导致民生加银在宣传开放申购的材料中未提及基金的业绩回报。

春节后市场大幅调整,“抱团股”崩盘,这也是新动能大幅回撤的时候,且影响基金净值至今。从二季度调仓来看,基金的换股动作并不大,依然是以大盘股为主,其中近期波动的腾讯和茅台仍是其重仓股。

孙伟表示,新动能不追求极致赛道,错过了短期快速上涨的机会。但是因为坚持行业分散、个股精选的风格,追求回撤相对低的中长期回报,陪伴优质的公司成长,帮助投资者寻求稳健的长期回报。因此,他对下个一年的封闭期很有信心。

基金发行在高点

现实情况是,尽管此次开放期的申购赎回情况需要三季报才能揭晓,但过去一年封闭运作的不利,耗尽了不少投资者的耐心,他们在基金销售平台中表示将用脚投票。

孙伟曾荣获“最佳人气金牛基金经理”,他管理的基金连续斩获5座金牛奖,素有“金牛奖专业户”之称,可以说是民生加银的“扛把子”。或许正是因为其号召力,他在去年短短5个月的时间内一口气成立了5只基金,成为去年掌管主动权益类新基金最多的基金经理之一。

从规模来看,在行情最火爆的7月发行的新动能是规模最大的,首募获得30万人认购74.74亿份;去年3月发行的科技创新,只募集到3.25亿份。当时就有投资者质疑民生加银频繁发新是冲规模赚管理费,罔顾投资人利益:“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公司吃相是不是有点难看?”

目前,孙伟掌管着7只基金共200多亿的规模。“一拖多”达到管理峰值的同时,也迎来了他的“滑铁卢”,7只基金今年业绩都不佳,连他的代表作民生加银策略精选A排名也靠在后三分之一。

孙伟在写给新动能投资者的信中解释,基金成立在市场阶段高点,给投资管理增加了不少难度。

某业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基金公司是逐利的,靠基金规模提取管理费赚钱,频繁发新基金对投资者来说是否负责任是结果导向的,如果最终亏钱了,就是对投资者不负责任,所以基金公司还是要根据其投研能力量力而行。

冲规模失利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发行新基金一般是先由基金管理公司统筹决策,然后安排拟任基金经理,而非基金经理个人决定。新动能表现不佳只是民生加银近年来快速扩张失利的缩影。

民生加银现任总经理李操纲是2019年4月的空降兵,此前他在华夏证券华夏基金和鹏扬基金担任过副总经理。上述人士表示,空降意味着股东对他的考核要求更严格,在管理规模和排名上承担更多的压力。

李操纲任职总经理两年多来,公司发行新产品的速度加倍,基金数量从45只到现在的88只(合并份额),近乎翻倍,创下了民生加银发新的最快速度。

这一时期,尽管李操纲公开表示将坚持底线思维,公司去年12月还是因为旗下基金产品的海报违规宣传收益被深圳证监局下达监管通报。

民生加银一路不断发新的路上,也遇到了绊脚石。今年6月,招利一年持有期混合在两次延长募集时间后,因未能满足备案条件,基金合同不能生效。拟任基金经理陆欣目前管理着7只基金,全部都是固收产品,规模为258亿元,募集失败的是权益基金。

或许更让李操纲力不从心的是,公司的规模排名掉到了30开外,wind数据显示,在今年又发行了11只基金之后,公司非货币基金的规模相比去年底反而缩水了200亿元。与之对应的是,今年来,公司50只权益类基金,仅有6只收益超过10%,债券型基金多数的排名在同类基金的后半段,投资者成了民生加银发展失利的最终买单者。

《华夏时报》记者就如何兼顾扩大公司规模和投资者利益等问题以采访函形式发至民生加银基金,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责任编辑:陈志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