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9105

上汽集团销量增速再垫底 电动车大卖为何仍被投资者抛弃?

新浪财经2021-08-12 17:34:570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昊

8月11日,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86.3万辆和186.4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1%和7.5%,同比分别下降15.5%和11.9%。

而从具体销量看,部分上市车企在下半年开局的表现可谓“冰火两重天”,去年疫情基数效应影响褪去后,市场的真实表现正逐步显现。

经过统计可以看到,比亚迪一枝独秀(海马汽车基数过低,增幅意义不大),7月销量同比大增近83%;而与此同时,上汽和东风销量同比下滑均超22%,增速垫底。

其中,上汽集团的表现一再令市场失望,四大主力企业均出现下降,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两大合资巨头下跌幅度较大,上汽大众2021年7月份销量7.00万辆,下降47.76%;上汽通用2021年7月销量9.00万辆,下降20.17%。公司前7个月累计销量同比仅增5.71%,相比疫情时期几乎没有增长。

新能源车销量爆棚 最低端车型占比过半

随着消费者逐渐接纳并选购新能源汽车,以及产品供给的不断丰富,供需两旺之下,国内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刷新历史记录,累计产销已超过国内历年全年的数量。

今年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4万辆和2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1.6倍。

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0.4万辆和147.8万辆,超过去年全年产销(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均增长2倍。前7个月,电动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10%。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车市的唯一亮点,也是资本市场对车企估值的最重要依据。实际上,与公司总体销量疲弱不同的是,上汽集团今年新能源汽车销售表现可以说十分亮眼。

根据上汽集团8月9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透露的信息,7月上汽新能源车销量为4.8万辆,同比增幅达138.1%;1-7月累计销量为34.4万辆,并继续保持国内新能源车销量第一的位置。

然而,上汽销售数据爆棚的表象下,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

在公司7月4.8万辆新能源车销量中,宏光MINI为30706辆,占比达64%;1-7月34.4万辆销量中,宏光MINI为18.86万辆,占比达55%。

众所周知,与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等推出的中高端新能源汽车产品不同,五菱宏光MINI单车售价仅3万元左右,定位于最低端,其利润水平也可想而知。

同样销量大增的比亚迪则与上汽截然不同。前7月销量过3万台的比亚迪秦Plus DMI单价过10万元;销量过4万台的比亚迪汉EV售价更是超过20万元。

销量背后的“含金量”差异,不言而喻。

成唯一股价下跌车企 前路究竟在哪?

事实上,投资者们也都早已“用脚投票”。今年年初至8月11日收盘,上汽集团股价跌幅接近20%,成主要上市车企中唯一下跌的公司,市值进一步被比亚迪、长城汽车等对手拉开差距。

对于上汽市值不断跌落,有投资者向公司发问:“比亚迪市值破8000亿,长城市值破6000亿,而作为世界500强车企市值破净值2000亿。这样的长期破净值的市值有没有想过对品牌的影响?”

上汽回复称,上市公司股价波动受多重因素影响,目前公司市值并未充分反映公司的应有价值,公司将继续提升经营业绩,并让更多投资者认识到公司的价值。

到底是哪些“多重因素”的影响,让公司股价逆势不断下跌,上汽并没有具体说明。不过,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或许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上汽的“迷茫”。

今年5月,上汽集团宣布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下一代平台化动力电池,包括不同厚度系列和电化学组合,共12个规格,兼容三元、磷酸铁锂、高镍以及固态电池技术,将支持智己、R汽车、荣威、MG、大通Maxus,以及商用车等。

按照公司的设想,这一平台化的动力电池,将在性能、功能、寿命、安全、扩展性等各项指标上全面改善。

早在2017年时,上汽集团便与宁德时代一次性合资成立了上汽时代和时代上汽两家公司,上汽分别持股51%和49%。但与更早开始自研电池的比亚迪、长城汽车、广汽等同行相比,上汽集团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已明显偏晚,时至今日也未有相关产品面市。

新能源汽车市占率不及预期、锂电池研发也落后于同行,上汽又把目光转向了氢燃料电池汽车。而公司在氢燃料电池领域的发展也是波折不断。

早在2001年,上汽集团就开始涉足燃料电池领域。先后参与组建了上燃动力和新源动力两家燃料电池系统公司。不过,由于这两家公司在前期的发展中引入了多家企业参与,背后股权复杂,上汽先后将其出售。

尽管出售了两家燃料电池子公司,上汽集团作为主体,仍在推进燃料电池领域的研发。然而,该项工作并未取得直接商业化的成果,近乎“无疾而终”。

今年6月,上汽集团再次公告,为进一步聚焦整车主业,将工作重点放在推动燃料电池整车的制造和销售,终止燃料电池汽车前瞻技术研发项目和电商平台车享网项目,并拟将结项及终止后的节余募集资金共计10.5亿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上汽却不承认放弃了燃料电池业务。公司副总裁兼CFO卫勇前不久对外透露:“捷氢的分拆就是在最近。这里面涉及资金问题、知识产权、研发人员等,都是完全符合科创板的。”言下之意,上汽还在考虑将燃料电池业务单独上市,融资并进一步发展。

在新能源领域反反复复的上汽,可谓“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单纯依靠低端车型的销量已被证明失败,如何真正挽回投资者的信心,将是对公司的巨大考验。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