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0211

评论:“刷酸”美容受追捧,技术滥用别“不知深浅”

新京报2021-08-13 08:47:341

原标题:“刷酸”美容受追捧,技术滥用别“不知深浅”

要针对医学技术滥用多发势头出台对策、强化治理,将医学技术关进规则的笼子里,置于监管的聚光灯下。

新京报 记者 张秀兰

眼下,“刷酸”成为流行的美容词汇,国家药监局8月11日发布信息,较高浓度的“酸”对皮肤具有一定刺激和破坏作用。随着“酸”浓度的增加、停留时间的延长,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随之上升。

所谓“刷酸”其实是一种化学换肤术,又称化学剥脱术,是将化学制剂涂在皮肤表面,导致皮肤可控的损伤后促进新的皮肤再生。化学制剂的种类、浓度、在皮肤上的停留时间,都可影响换肤的深度。依据化学换肤的作用深度不同,可以分为浅层换肤、中层换肤、深层换肤。换肤作用的深度越深,效果也越明显,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也更大。

国家药监局在发布的信息中提示,“刷酸”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较高浓度的“酸”对皮肤具有一定刺激和破坏作用,随着“酸”浓度的增加、停留时间的延长,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随之上升。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暂时性红斑、肿胀、刺痛、灼热等不适,术后可能出现结痂、色素沉着等。另外少见的有灼伤、糜烂、渗出、色素异常、反应性痤疮、粟丘疹、毛细血管扩张、接触性荨麻疹、瘢痕等。在医疗机构进行“刷酸”治疗时,专业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浓度和方案,并可科学观察和判断治疗中的皮肤的反应进程,在必要时给予干预或适时终止,以尽量减少或减轻皮肤的不良反应。

此外,“刷酸治疗”中使用的“酸”不是化妆品。“刷酸治疗”需在具有医疗资质的医院或诊所,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其所使用的“酸”并不是化妆品。目前,“刷酸治疗”中使用的“酸”种类很多,有些“酸”是不能用于化妆品的,例如维A酸、三氯醋酸等。为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刷酸”时“酸”的浓度一般相对较高。以医疗机构皮肤科常见的“刷酸祛痘”为例:治疗时果酸常用的浓度为20%、35%、50%和70%,水杨酸常用的浓度为20%-30%。

在化妆品中也可以添加某些“酸”,例如:果酸、水杨酸等,但有着严格的使用限制和技术要求。化妆品中α-羟基酸及其盐类和酯类(包括苹果酸、柠檬酸等果酸)的含量不得超过6.0%,产品pH值不得低于3.5,一定情况下还需在标签上标明“与防晒化妆品同时使用”。化妆品中水杨酸的含量不得超过3.0%,除香波外,不得用于三岁以下儿童使用的产品中,同时在标签上标明“含水杨酸,三岁以下儿童勿用”等。可见,化妆品中“酸”的允许使用浓度相对较低。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皮肤科医生苑辰此前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也表示,如果自行在家刷酸,在购买刷酸产品时,应注意对比不同产品的含酸浓度,可以先从低浓度产品开始尝试,逐渐使皮肤建立耐受,若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再逐渐增加浓度;应降低刷酸频率以及含酸产品在面部的停留时间,通过观察皮肤反应来决定是否增加频率以及延长时间;刷酸前应停止使用高浓度精华液等刺激性产品或药物,避免加重皮肤负担;刷酸后做好保湿和修护。

国家药监局提示,化妆品是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不具有医疗作用。部分化妆品能够实现一定的清洁、去角质等功效,但与“刷酸治疗”有着本质区别。化妆品禁止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避免使用“换肤”等不当宣称,防止误导消费者。

刷酸”美容受追捧,技术滥用别“不知深浅”

特约撰稿人 罗志华(医疗工作者)

{image=1}

▲8月11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文,提示公众科学认识刷酸美容。图/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截图

“刷酸”是目前很流行的美容词汇。8月11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文,提示公众科学认识刷酸美容,刷酸治疗需在具有医疗资质的医院或诊所,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其所使用的“酸”并不是化妆品。化妆品禁止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避免使用“换肤”等不当宣称,防止误导消费者。

所谓“刷酸”,其实是化学换肤术,又称化学剥脱术,是将化学制剂涂在皮肤表面,导致皮肤可控的损伤后促进新的皮肤再生。“点痣”就是一种极端且被民众熟知的化学剥脱术,其原理是使用酸性物质将痣腐蚀。但临床上极少使用“点痣”所需的高浓度和高腐蚀性酸,而是采用比较温和的酸性化学制剂,用于治疗痤疮、黄褐斑、浅表性瘢痕、毛周角化病等疾病。

不可否认,化学剥脱术使用得当,的确具有美肤效果,但这种技术也具有很多禁忌症,比如患有接触性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或者患有单纯疱疹、脓疱疮等感染性疾病等,都禁止使用这项技术。

因此,医生在使用该技术治病时,会很谨慎。更重要的是,酸性化学制剂要认真挑选,浓度要精准调配,使用范围要精准把握,少一点则不达、多一点又太过,医生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随时做好停药或换药的准备。

但在现实中,一些美容机构和个人随意使用这种技术,完全不考虑个体差异和禁忌症的情况,已成普遍现象。“刷酸”美容成为生活热词,是将化学剥脱术这种医学技术生活化、大众化的表现。如此技术滥用,必然“不知深浅”,一旦适应症、浓度、范围等没有把握好,就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

医学技术生活化、大众化,已成一种趋势。在医美方面,除了“刷酸”美容之外,“断骨增高手术”、“小腿神经离断瘦腿手术”、“洗血医美”等,均是医学技术滥用的典型表现。

医学技术使用得当可以治病,滥用则会产生巨大的杀伤力。只让有资质的人使用医学技术,并严格遵循技术规范操作,方能确保医学技术用于正途、得到管制。

但“刷酸”美容的一些做法,失守了相关规范,使用者也不具备相应资质。对于这种现象,不仅要加强个案治理,而且还应该上升到医学技术管控的高度,针对医学技术滥用多发势头出台对策、强化治理,将医学技术关进规则的笼子里,置于监管的聚光灯下,别让它们逃逸出来危害公众健康。

责任编辑:李墨轩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