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2825

小米官宣造车的140天:动静很大 未知很多

10000100002021-08-21 08:53:522

原标题:小米官宣造车的140天:动静很大 未知很多

本报记者 李昆昆 北京报道

近日,业界有消息称,小米汽车总部和首座工厂已基本确定将落户北京。《中国经营报》记者就此事向小米方面求证,但截至发稿,对方未予明确回复。

记者注意到,此前,北京、上海、武汉、合肥、西安等地都在争取小米造车项目。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也在4个多月时间里密集走访了长安、广汽、长城、上汽、博世、宁德时代等汽车厂商,并发布大量招聘汽车相关岗位的信息。小米造车,已箭在弦上。山雨欲来风满楼。

密集调研

“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压上我人生所有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今年3月底,52岁的雷军官宣造车,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小米将以现有1080亿元现金储备、10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全球领先的智能生态来全力打造小米汽车。

自小米宣布造车消息以来,大家对其造车工厂的选址一直都很关心,北京、上海、武汉、合肥、西安等地也都在争取小米造车项目,雷军也在4个多月里频繁走访长安、广汽、上汽通用五菱、长城、上汽、东风、博世、宁德时代等众多汽车厂商,并发布大量招聘信息。

关于小米汽车落户何地,此前也传出数个版本。7月底,有消息传出,安徽省国资委正在和小米汽车接触,有意将小米汽车引入合肥,同时有江淮汽车内部人士称,江淮汽车或将为小米汽车代工,首款车型有可能主攻20万元以下市场,并将布局换电业务。

对此,有相关媒体联系到小米核实该信息,得到的回应是:“一切以官方披露信息为准”。8月16日,传出小米汽车总部和首座工厂基本确定落户北京。在业内看来,本身小米集团的总部在北京,所以北京对小米汽车而言也更有亲近感。造车对于小米来讲是一个全新的项目,新项目想要更好地开展,熟悉的环境和优越的资源是重中之重。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雷军从宣布小米造车到真正成立汽车事业部,其实中间差不多过去了三个月,所以在这么长时间里,小米一直都在做调研,然后拼命招人才。这种做法,跟小米早年做手机的做法如出一辙,就是多调研找窗口,而不是说贸然就开始做。”

据悉,7月28日,雷军就通过微博宣布,小米汽车启动自动驾驶部门招聘,首批招募500名自动驾驶技术人员,工作地点同样在北京市海淀区。

小米官网显示,仅6月份以来,其汽车行业相关岗位的招聘就包括了超声波雷达算法、激光点云算法、高级惯导算法、C++研发、后端研发、相机驱动开发、高性能计算/深度学习模型优化、车载基础架构、决策规划、毫米波算法、开发工具、前端平台研发等方向的自动驾驶工程师。

造车契机

汽车之家的《新能源汽车消费洞察蓝皮书》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自然需求的爆发,销售增长率将超过30%,2028年销量将达到1104万辆。

“我觉得如果小米能把三电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剩下的都好说。就像华为,反而还要使劲辟谣说自己不造车。因为有了核心技术,你说自己想造车大家都信,就算不说,别人也会怀疑你想造车。”一位汽车圈内专家告诉本报记者,小米要想形成优势,除非把最核心的三电技术掌握在自己或投资的企业手里,才能和蔚来、小鹏、理想等品牌去掰掰手腕。如果只靠工厂,还谈不上和几个大品牌竞争。

不过,亦有人认为,理想、蔚来等造车新势力都是做媒体或者软件起家,此前几乎都缺乏硬件制造的经历。而对于以手机业务起家的小米而言,在电池与零配件上的经验更丰富,也更懂得供应链控制与硬件研发的重要性。

如今,蔚来、小鹏、理想造车新势力三巨头都已经转向自建工厂模式,这意味着国产智能电动车行业的门槛已经抬升了。简单来讲,未来具有全栈开发和产品制造能力,以及持续降成本的公司,才能拥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孙燕飚认为,小米有点像苹果的一贯作风,一定会找到消费者应用的痛点入手,不会贸然因为造车而造车。“他一旦进来,就是一定要来卡位的。至于到底要做整车还是做系统,或是做联合品牌,其实现在还没有定,我觉得皆有可能。”

在招揽人才的同时,小米还在集中投资、收购产业链公司。6月3日,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等机构宣布完成了对ADAS技术厂商纵目科技的D轮融资领投。除此之外,小米还参与了对自动驾驶公司Geometrical Pal(几何伙伴)、自动驾驶汽车系统开发商宗木科技、动力电池企业赣锋锂业和蜂巢能源等的投资。

公开专利信息显示,小米早在2012年就开始了对汽车技术相关专利的申请,截止到2020年,小米集团与汽车相关的专利数量已超过800件。但有关自动驾驶的专利,除了汽车级驾驶员监控系统(DMS)相关的一些专利之外,仅有一条与自动泊车相关的专利。这在专利数量上就与百度、华为等存在较大的差距。或许这也正是小米造车在诸多未知之下,选择率先招纳自动驾驶领域人才,并首次投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的缘由。

在回答投资者的电话会议里,小米曾表示,“最难的就是电池和自动驾驶。我们内部判断四年之后,家用汽车电池模组能量密度应该能做到350Wh/kg,一辆车电池容量能做到130度电以上,车重控制在1.7吨左右,实际续航里程可以做到800公里左右,冬季达到550公里。因此四年后电动汽车针对传统汽车优势会逐渐体现出来,燃油车朝电动化过渡,(如今)小米切入时机刚好。”

软件定义的智能汽车,看似是简单的“一部智能手机加上四个轮子”,但其背后的产业链依旧复杂而冗长。小米如今宣布造车已经过去4个月,虽然对于外界而言仍然是雾里看花,充满各种未知数。但小米全面开启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布局,证明其已开始行动起来了。

雷军曾在直播中透露,小米的首款车型会定位于中高端,并且一定会代表上市时间点的尖端技术和尖端水平,价格很有可能在10万~30万元。此外,具体车型目前正在轿车和SUV当中选择,尚未最终确定。

责任编辑:蒋晓桐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