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3110

脸书改名为“Meta”,扎克伯格要建元宇宙:前瞻还是炒作?

新京报2021-10-29 15:57:361

原标题:脸书改名为“Meta”,扎克伯格要建元宇宙:前瞻还是炒作?

当地时间10月28日,Facebook正式宣布母公司名称更改为“Meta”,以反映其对构建元宇宙的专注。重新定位后, Facebook 成为其母公司旗下众多产品之一。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表示,计划建立一个“元宇宙”——一个人们可以在虚拟环境中玩游戏、工作和交流的网络世界。

元宇宙概念近期在国内外大火,这个涉及AR、VR、5G、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概念被国内外不少企业和资本追捧,扎克伯格甚至认为其代表着下一个互联网时代。不过也有不少观点认为,Facebook此举也是为了重塑品牌,以此来改善公司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以及应对平台受到的越来越多的负面指控和审查。

扎克伯格:“转变为一个元宇宙公司”

此前已有消息爆出Facebook 计划改名,但当时还没有明确最终将使用哪个新名字。在10月28日召开的年度 Connect 会议上,公司 CEO 扎克伯格终于宣布了最终变更结果。“今天,我们被视为一个社交媒体公司,但在我们的 DNA 中,我们是一个构建技术来连接人们的公司,元宇宙是下一个前沿阵地,就像我们刚开始建立社交网络一样,”扎克伯格说。

不过,Meta这个新名字并不适用于Facebook,而只适用于其母公司。重新定位后, Facebook 成为其母公司旗下众多产品之一,类似于Instagram、 WhatsApp、 Oculus 等产品。与此同时,公司的股票代码也将从12月1日起变更为“MVRS”。

据了解,在Facebook,致力于生产类似于AR眼镜这样消费硬件的员工已经超过10000名,扎克伯格相信这些硬件最终会像智能手机一样无处不在。今年7月,他在接受 The Verge 采访时表示,在未来几年里,“我们将有效地从人们主要视我们为社交媒体的公司,转变为一个元宇宙公司。”

不久前,Facebook推出了VR会议软件Horizon Workrooms,扎克伯格以自己的虚拟形象在该软件生成的虚拟会议室里接受了CBS记者的采访。两人在同一画面中出现,代表扎克伯格的虚拟形象与记者的虚拟形象坐在同一张会议桌上。“当你进入虚拟现实会议时,我们有共同的空间感,我坐在你的左边,当我们聊天时,你可以感觉到我的声音从你的左边传来。”他告诉CBS记者,“在视频会议上,是没有空间感和距离感的。”

贝壳财经记者此前发现,在游戏或是虚拟软件中进行日常会议,扎克伯格并不是第一人。

2020年4月,美国歌手Travis Scott在射击类游戏《堡垒之夜》中举办了虚拟演唱会,全球1230万游戏玩家成为虚拟演唱会观众;2020年5月,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将毕业典礼搬到了线上。伯克利的学生们组成了一个超过100人的团队,在沙盒游戏《我的世界》里重建了虚拟版本的校园、老师、学生,校友们则纷纷化身成了方头方脑的样子(《我的世界》中一切场景均由方形像素块搭建而成),完成了这场特殊情况下的毕业典礼;2020年7月,顶级AI学术会议ACAI则在任天堂模拟经营游戏《动物森友会》中举行了研讨会,演讲者在这款任天堂的游戏中播放PPT并发表了讲话。

早在2014年,Facebook就收购了VR设备公司Oculus,当时扎克伯格提到,Facebook正在“为未来的新平台做准备”。现在看来,这很有可能是在“未雨绸缪”。

未来的元宇宙形态或跟我们现有的设想完全不一样

所谓“元宇宙”,指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非常先进的数字世界,让人们可以使用不同的设备在虚拟环境中移动和交流。自从今年这一概念火了之后,国内外不少资本、巨头、创业公司纷纷行动,尝试入局和元宇宙相关的领域。

目前,最贴合对元宇宙概念描述的是电影《头号玩家》中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玩家头戴VR设备,脚踩可移动基座后进入虚拟世界“绿洲”。在“绿洲”里,每个动作都与真人的体感动作如出一辙,除了视觉和听觉外,玩家在虚拟世界中感受到的触觉甚至也可以通过特殊材料的衣服真实传导给本人。此外,玩家不仅可以在其中玩游戏,还可以社交、交易。

中信证券表示,在移动互联网红利逐步消退和加强反垄断监管的背景下,互联网巨头开始进入投入期,蓄力布局未来,元宇宙有望成为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下一阶段。用户通过元宇宙可以获得涵盖游戏、社交、内容、消费以及拓展到更多的结合线上线下的一体化的生产、生活体验,步入千行百业数字化的全真互联网时代。

“更进一步,我们认为,元宇宙不止是下一代互联网,更是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

但与此同时,业内普遍认为,元宇宙还处于相当早期阶段。元宇宙的背后涉及众多技术,涉及VR、AR、5G、云计算等。中信证券认为,未来3-5年,元宇宙将进入雏形探索期,VR/AR、NFT、AI、云、PUGC游戏平台、数字人、数字孪生城市等领域渐进式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创新将层出不穷。

“我们现有技术离这一方向还很远,而且我相信就算它实现了,也未必是我们现在想象的这个样子。当回到上世纪80年代,我们在科幻小说里会看到很多关于互联网的想象,但其实它跟我们现在的互联网形态完全不一样,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对元宇宙的想象还是基于对前一个阶段,比如我们现有的移动互联网,现有VR技术,体感设备、建模技术等去整合拼接出来的一个整体形态。而实际上,未来真正出现的元宇宙形态有可能跟我们现有的设想完全不一样,比如有可能是脑机接口,有可能是以化学手段引发大脑的神经冲动,这都有可能,是由一个技术的非线性发展所决定的。”此前科幻作家陈楸帆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与此同时,在他看来,不论是股票中所谓的元宇宙板块,还是资本市场的热炒,其实都有一点追风口、蹭热点的感觉。“这在五六年前VR兴起时也一度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但当热潮退去,一地鸡毛。现在再次因元宇宙被炒热的公司,实际上涉及的通讯技术、VR、AR,包括渲染、游戏引擎等都是现有技术,只不过借助了元宇宙的概念重新的包装了自己,给了资本市场一个想象的空间。”

“元宇宙能在这个时间节点出现,构建其生态的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虚拟现实等相关的技术已经从概念到落地,走完了一段路,换句话说从技术的角度看构建元宇宙这个场景是可行的,当然落实到非常具体的产品还需要非常长的路,正如当年的VR产品流行时一样,产品能够被制造出来与成熟可以应用的产品之间还是有非常大的距离。所以,当下炒作元宇宙的概念有可能带来非常负面的作用。当下更适合去普及其技术与内在的想象,让艺术想象走在前面,让技术跟上,让产品创造出来,可能才是正途。”玖曰文化科技创始人夏月东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改名另一面:Facebook正受到诸多审查

此前多家媒体认为,Facebook改名也和近来其受到的诸多审查有关。

近日,曾在Facebook任职产品经理的豪根(Frances Haugen)女士在离职之后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华尔街日报》提供了大量有关Facebook的内部研究资料,控诉公司“将自身利润置于用户安全和利益之上”,并呼吁政府对这家社交媒体巨头进行监管。

豪根女士文件揭露的内容包括:Facebook对于高知名度的用户采取差别对待,比如对其发表的内容不进行交叉审核。Facebook研究发现Instagram平台对于青少年的精神具有负面影响,但是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处理。此外,豪根女士还指责Facebook“伤害儿童、煽动分裂、削弱民主”,以及公司通过研究了解到它“放大了仇恨言论、错误信息和政治动荡”,但是隐瞒其这一情况。在参议院商务委员会消费者保护小组的听证会上,豪根也据此对脸书发出猛烈批评。

不过,Facebook方面并不同意豪根女士的说法,其高管表示,她泄露的文件掩盖了Facebook在用户安全方面的积极研究和投入。扎克伯格则在社交媒体回复称,最近的报道歪曲了公司的工作和动机,Facebook非常关心安全、幸福和心理健康等问题。“如果我们想要忽视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为什么我们首先要创建一个行业领先的研究项目来理解这些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关心和有害内容作斗争,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比我们领域内的其他公司雇佣更多的人来从事这项工作---- 甚至比我们还大的公司?”

扎克伯格强调,认为Facebook为了利益故意推广那些让人们愤怒的内容的观点是非常不合逻辑的。他表示广告商也不希望他们的产品广告和愤怒或者有害的内容产生联系。此外,他表示,自己特别关注被提到的Facebook和孩子有关的工作,“我花了很多时间思考我希望我的孩子和其他人在网上拥有的各种体验,对我来说,我们所建立的一切都是安全的,对孩子有益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而对于“Instagram 对年轻人有害”的说法他也并不认可,他表示,研究表明许多青少年在与一直面临的困难时刻和问题作斗争时,使用 Instagram 会对他们有所帮助。

这次控诉最后的结果如何,还有待时间给出答案。不过Facebook近年来确实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声誉问题。 包括此前经历的剑桥分析数据丑闻,用户隐私保护不当,虚假新闻、平台上的仇恨言论等。有业内人士认为,即使改了名字,关于facebook的一些丑闻事实依然难以避开监管部门的审查。

苹果和谷歌也改过名字

Facebook并不是第一家改名的科技公司。苹果和谷歌也有过此类操作。

2007年,当苹果发布第一代iPhone时,乔布斯宣布把公司的名字从“苹果电脑公司”改成“苹果公司”,并表示此举是为了反映苹果对于消费电子产品的重视。改变消费者印象中公司只生产电脑的形象。

果然,经过一系列产品规划以及业务策略,此后十多年公司的发展没有辜负这次改名所蕴含的希冀。到今天苹果已经成为一家旗下拥有iPhone、iPad、MacBook、AirPods、Mac mini等多款明星产品,以及Apple Watch、HomeKit等可穿戴设备和家庭设备的科技企业巨头,而其市值也已经超过了2.4万亿美元。

谷歌也有过改名经历。最早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将这个搜索引擎命名为“BackRub”,后来才改为“Google”,据了解,这个新名字来源于数学大数“googol”(10的一百次方),使用其为母版象征着平台为人们的搜索行为提供海量信息的决心。

而到了2015年8月,谷歌又宣布成立新公司改名叫做Alphabet,这一新公司将谷歌的搜索、广告,Youtube视频、安卓系统和地图等核心业务和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抗衰老技术、风险投资部门等其它专注未来投资的创新业务分离开,谷歌和这些业务部门并列都变成了Alphabet的子公司。和苹果类似,这同样代表着公司对于业务战略的新选择。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孙文轩 罗亦丹 编辑 徐超 校对 王心

责任编辑:尹悦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