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七天首日破发 是偶然还是常态
连续七天首日破发 是偶然还是常态
作者: 张苑柯 邸凌月 周楠
[ 不包括华兰股份在内,2018年至今首日盘中曾触及破发的共有12家公司,首日收盘价破发的仅有10家公司,除中国外运和建龙微纳外,有8家公司为2021年10月22日以后上市的公司。 ]
新股连续第七天上市首日即见破发,这一次是首次登陆创业板的华兰股份(301093.SZ)。
11月1日,华兰股份报收于52.22元/股,跌破58.08元/股的发行价。“又是早盘开盘即破发,我一签亏了快3000元。”很少打中新股的小王抱怨道。不只是小王,有更多投资者心中有惑:是不是以后干脆别打新了?
或许,数据会告诉我们一些真相,这次“破发潮”的面积、节奏、深度较过去有何不同?首日破发是偶发,还是注册制下新股发行的常态?
从历史数据看破发
从A股上市首日破发来看,不包括华兰股份在内,2018年至今首日盘中曾触及破发的共有12家公司,首日收盘价破发的仅有10家公司,除中国外运和建龙微纳外,有8家公司为2021年10月22日以后上市的公司。上述8家公司除成大生物首日收盘价较发行价仅剩72.7%外,其余7只个股首日破发的折价区间在5%~15%之间。
但如果从曾经或依旧破发来看,今年上市的407只A股中共有68只曾经或依旧破发,除最新上市的华兰股份外,破发幅度超过20%的个股达26只。
随着上市时间的拉长,出现破发情况的个股确有增多。
截至发稿,2018年至今上市的个股中共有399只个股(不包括退市)曾经或依旧破发,2018年至2020年分别为78只、103只、150只。由于上述年度的IPO总数分别为105只、201只、394只,占比分别为74.29%、51.24%和38.7%。
接着看破发深度,2018年至今曾经或依旧破发的个股平均破发幅度约为25.19%。其中,2018年至2021年平均最低破发幅度分别为33.14%、28.34%、21.88%和18.6%。2021年截至11月1日上市的新股平均破发比例较往年有所收窄。但今年,达瑞电子、华绿生物和四方新材一度破发超过50%,最低股价较发行价分别下跌55.35%、56.33%和53.6%。
事实上,尽管近日来的破发节奏和股价探底幅度看似凶猛,但此前新股(次新股)破发的行情持续时间并不久,随后市场很快便回归到打新即可获得无风险收益状态。
再看实行注册制的港股,上市首日破发较多。2016年至今,港股上市首日破发率超过25%,按首日收盘价计,超过30%;港股IPO抑价率多数在50%以下。
港股在熊市更容易产生破发。2018年,港股上市首日破发率达34%,新股首月破发率高达81.6%。2008年更为“凶险”,港股新股首月破发率高达85.7%。
相较而言,A股市场长期以来都存在通过打新获得无风险收益的投资机遇。即使2018年受熊市影响,全年平均开板涨幅仍高达201%。
从2020年至今年三季度的数据显示,港股新上市207只股票,首日破发比率约为33%;新股上市五日后破发率约为44%,一些无超额配售权或者国际申购倍数偏低的公司更容易出现破发。2021年三季度,发行首日破发率和发行五日破发率有所下降。
破发是偶然还是常态
新股破发并不鲜见,A股市场曾多次出现“破发潮”。但近期的连续新股上市首日破发,还是令市场关注度陡然提升。
“首日破发应该还是偶发现象,正常情况下不会超过1/3的,最近是特殊情况。”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记者表示,近期的新股连续破发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情绪影响,“会有投资者认为在新定价机制下的新股有定价偏高的嫌疑。”
不过,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目前已经出现了破发常态化的情况,破发不是一阵子就结束了,而是会长期存在,新股破发也是成熟市场的另一种常态。”
究其根本,董登新认为,新股定价均衡最重要的标志是上市首日有涨有跌,而暴涨暴跌背后折射出的问题是一二级市场处于非均衡博弈中,“跷跷板”效应凸显。
“新股破发了,会倒逼网下询价机构把价格再往下压。二级市场的股价反应实际上是对一级市场定价的一种认可或否定。”董登新称。
多方人士认为,新股破发将倒逼定价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董登新表示,未来新股发行应该允许有一定比例的破发,例如10%,这将使得网下询价机构更加谨慎理性,也能够让新股定价更均衡。
信达证券投行部总监胥珩也对记者表示,“新股破发常态化”已经发生,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现在IPO市场越来越市场化,但总体的供给还是比较多。国内基本上IPO都能募满,但是我们统计下来,再融资已出现了募不满的情况,预计未来IPO也有可能募不满,出现发行失败的。”胥珩说。
还有市场人士表示,近期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情况超出大多数投资者的预期,与经济下行压力、产业链状况以及不确定性预期等都有关。
责任编辑:戚琦琦
我国外贸迎开门红:前2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2.2%
海关总署7日发布数据,今年前2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5.44万亿元,同比增长32.2%。其中,出口3.06万亿元,增长50.1%;进口2.38万亿元,增长14.5%;贸易顺差6758.6亿元,去年同期为逆差433亿元。外贸开门红,给力!(记者刘红霞)【责任编辑:薛涛】神州数码发布基于鲲鹏架构系列产品
00002020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发布:新冠肺炎、抗疫等词入选
作为年度“汉语盘点”活动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12月11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本次发布的十大流行语依次为:新冠肺炎、抗疫、复工复产、民法典、网课、双循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抗美援朝70周年、六稳六保、嫦娥五号。0000广汇物流主业萎靡靠房地产勉强支撑,22亿溢价收购第六次向关联方输血
来源:长江商报长江商报记者魏度广汇系再推资本运作,标的依然是房地产。7月20日晚间,广汇系旗下上市平台之一广汇物流(600603.SH)发布关联交易公告称,拟向关联方收购公司,标的公司的核心资产为4宗土地。这意味着,广汇物流本次收购又是奔着房地产开发而去。0002苹果跨界造车、丰田质疑过度电动化 汽车业新旧拉锯还是彻底颠覆?
汽车业是“新旧拉锯”还是彻底颠覆?本报记者赵语涵最近,苹果即将跨界造车的传闻引发广泛关注。实际上,近年来,除了特斯拉等造车新势力的崛起,华为、百度、苹果等互联网科技企业纷纷涉足汽车智能软件系统开发领域,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已不可阻挡。苹果手机诞生后,全球通讯行业极速转向智能手机时代,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黯然谢幕。越来越近的苹果汽车,是否会成为全球汽车业即将迎来颠覆性变革的重要信号?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