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5778

净值化转型倒计时 26万亿银行理财稳定性临考

10000100002021-11-06 05:08:391

原标题:净值化转型倒计时 26万亿银行理财稳定性临考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报道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时间临近,各家银行纷纷力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理财市场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净值型产品规模稳步上升,占比达86.56%。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已有部分银行“提前交卷”,主要有苏州银行、南京银行、泸州银行等;此外,多家上市银行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其净值型产品规模占比超过90%。

分析人士指出,城商行存量资产规模相对较小,“船小好掉头”;而国有银行存量资产规模过大,尤其是过去配置了大量长期的非标资产,难以在过渡期前自然消化,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占比较低。不过,理财全面净值化后,如何管理好资产端的同时提高客户接受度,是银行要解决的问题。

净值型产品规模占比达86.56%

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其中理财产品应于2021年底完成净值化转型。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理财市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共337家机构有存续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7.95万亿元,同比增长9.27%。净值型产品规模稳步上升,占比达86.56%,较去年同期提高26.08个百分点。同时,新产品规模稳步增加,老产品加速退出理财市场,理财市场转型进程有序推进。上市银行三季报披露的相关数据也与这一趋势相符。其中,南京银行存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已于9月30日全部清零,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净值型产品占比100%。杭州银行、长沙银行、上海银行3家城商行截至今年9月末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比例分别高达96.68%、96%、95.78%。10月18日,九江银行发布消息称,最后一笔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到期并兑付,顺利完成理财业务全面净值化转型,存量理财产品净值化比例达100%。

相比之下,股份行与国有大行的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进度较慢。对此,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向记者分析,城商行存量资产规模相对较小,部分规模偏大的城商行在理财转型方面较为积极,起步早、进展快,理财产品净值化比例处于行业上游水平;国有银行存量资产规模过大,尤其是过去配置了大量长期的非标资产,难以在过渡期前自然消化,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占比较低。

中和元良高级研究员薛敏亦指出,存量理财产品越多,处置难度就越大。城商行的原理财产品的客户量就远远少于大型国有银行,“船小好掉头”;而大型银行原本在发行理财产品方面具有的品牌优势、销售优势,现在反而成了其转型的劣势,因此在转型方面,不如城商行效率高。

针对这一问题,普益标准研究员李子鑫补充道,国有行和股份行面临的难点就在于自身理财规模较大,不符合新规的存量老资产规模也大,短期出清任务艰巨,市场整体还面临投资者仍有刚兑预期、新产品被市场接受仍需时间、净值型产品估值管理、流动性管理等难点。

“从前期摸底情况来看,预计今年年底前,绝大部分银行机构可以如期完成整改任务。”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办公厅主任王朝弟近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这些尚未整改的存量处置资产主要投向了非标准化债权、资本补充工具和未上市企业股权,普遍呈现出期限长、流动性较差、估值难度较大等特征。对此,银保监会将督促相关银行机构在总行层面建立专门台账,逐笔锁定细化方案,采取集中统一、单独统计、严格问责等管理措施,积极采取各种处置措施进行压降,确保尽快处置完毕。

投研、投教、风险管理三大挑战

事实上,今年下半年以来,监管频繁发文或做出重要安排,稳妥推进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

8月,据相关报道,监管对六家国有大行及其理财公司提出两项安排:除严格按照现行监管规定使用摊余成本计量外,对于理财产品2021年9月1日之后新增的直接和间接投资资产,均应优先使用市值法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暂不允许对除未上市企业股权外的资产采用成本法估值。对于已适用成本法估值的理财产品存量资产,应于2021年10月底前完成整改。

9月,银保监会发布《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理财公司承担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确保理财产品投资运作稳健、净值计价公允。

10月,监管再次“亮剑”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要求相关理财子公司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和占比进行压降。

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理财将全面迈入净值时代,产品净值波动将是常态。综合来看,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继强指出,未来理财发展将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理财净值化改造后面临客户接受度的问题,银行理财的规模与发展将越发艰难;二是净值化改造后,理财管理难度大幅提升,尤其是增加“赎回”维度后,银行理财的市场化程度、人员配置、投研能力、IT系统显然面临更大的考验;三是净值化改造后的赎回风险事关金融稳定,一旦市场转向,赎回压力导致“净值下跌-赎回压力-被动抛售-净值下跌-继续赎回”,形成负反馈,考虑到银行理财将近26万亿元的体量,如果遭遇赎回,对金融体系流动性和稳定都将是一大考验。

也需注意的是,薛敏坦言,银行的大部分客户风险偏好较低,当前存续的净值类理财产品低风险数量占比为2%,中低风险数量占比为90%,中风险数量占比为8%,几乎没有中高风险和高风险产品。“随着投资者教育的逐步完善,客户的风险偏好会逐渐分化,未来也将会出现中风险和高风险的产品。这本质上对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银行应拓展自身的能力边界,扩大产品类型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张继强亦指出,由于净值型产品无预期收益率,且收益波动较大,现有投资者接受度不高。传统的理财客户往往习惯于老理财产品的“刚兑”与稳健特性,但它与净值化的大转型方向有所冲突。长期以来,预期收益型产品强化了投资者理财刚性兑付的错觉,导致投资者普遍偏好期限短且隐性刚兑的产品。

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涛看来,随着采用公允价值定价的净值化产品占比越来越高,投资端底层资产的波动一定会对应传导至产品端,因此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势必会造成理财产品净值的波动幅度加大。特别是,加强“收益自享、风险自担”的投资者教育、强化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也是打破刚兑的主旨所在。

“理财子公司在承接母行的全部资管产品之后,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会进一步提升。”刘银平也指出, 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转型之后,银行在资产配置方面要完全符合资管新规要求,比如非标资产不得期限错配,配置比例不得超过相关规定等。

在投资端,广发证券固收团队指出,理财完成净值化转型之后,市值法计量可能使得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加大,银行理财或更偏好短久期、高等级的券种,以降低估值波动风险。另一方面,监管对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态度趋严,期限错配将不被允许,长久期债配置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对此,李子鑫建议,在净值化转型背景下,为了应对市场预期,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范围需要拓宽,包括股票、股权等,除配置固收资产外,理财或借助MOM、FOF等模式加速布局权益市场加强收益,进一步丰富自身理财产品线,以满足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理财也将加大绿色资产配置,逐渐完善ESG投资框架,资产配置领域更加多元化。

展望未来,张继强认为,银行理财产品体系将呈现稳健创新的格局:参照国际经验,推出覆盖客户全方位资管需求的产品;固收类、现金管理类是理财主打产品,主要基于银行风险偏好和信用研究能力特长;非标期限匹配产品仍具备一定优势,基于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优势而产生的非标投资,在解决期限错配与打破刚兑两个难点后,仍将是银行理财的重要资产配置方向和特色优势;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打造差异化净值型产品,针对主流客群,主打低风险现金管理类或固收类净值型产品,针对高净值客群,尝试挂钩贵金属、商品、外汇的结构化产品等。

责任编辑:李桐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