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5824

供应链危机与日常生活的全球化

贝果财经2021-11-06 05:38:520

原标题:供应链危机与日常生活的全球化 来源:中国经营网

文 孙兴杰

在G20罗马峰会期间,美国总统拜登召开了一场全球供应链的会议,讨论的是什么议题呢?增强供应链弹性,看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就是要加快美国港口集装箱船只的卸货速度和效率。拜登已经签署了一项命令,要求洛杉矶、长滩等港口全天无休运转,尽快解决货物积压,货船拥堵港口的问题。或许谁都没有想到,美国总统会为港口拥堵的问题而召集全球“峰会”,港口拥堵的货船集装箱装载的并不是什么关系国家安全的物资,只是美国民众日常的消费品,供应链中断的危机影响的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从美国的港口积压拥堵导致的供应链危机中,我们看到的是全球化的另外景观,那就是日常生活的全球化,这是这一轮全球化重大却未被充分认识到的特征。

拜登召开的所谓“全球供应链弹性峰会”期间,美国洛杉矶港、长滩港还有75艘左右的集装箱货船,有几百亿美元的商品积压在港口,美国的圣诞节快到了,集装箱里可能是美国民众的圣诞礼物。可以设想,拜登如果连美国民众普通的圣诞礼物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为中产阶级服务”了。这一次的供应链危机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的竞争,也不是什么脱钩问题,而只是普通商品运输的环节出了大问题,而且是在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为什么货船拥堵在港口?美国的解释是疫情造成的,那疫情结束之后,供应链危机就解除了吗?拜登提出的建议是供应链要多样化,这完全是张冠李戴的招儿,港口拥堵跟美国从哪里进口商品有什么关系呢?

疫情固然是港口拥堵的一个原因,在疫情之下,美国的服务消费降低,原来用于旅游或者娱乐的消费转移到实物消费,疫情之下,美国人的消费结构出现了从服务向商品的转型,美国商品进口同比增长18%,这是造成港口拥堵的原因之一。另外,洛杉矶、长滩两个港口承担了美国40%的商品进口量。货物集中于两个港口,那是否要进行分散呢?港口物流服务体系是非常专业的,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洛杉矶港和长滩港的效率在全球排名都是在300名以外了,与其说是集装箱货船进港增加了,不如说美国的港口效率过于低下了。拜登政府现在能做的不过是“喂”些临时的“止痛药”,比如全天无休的装卸,港口向集装箱船只收取滞留费这样的临时性、惩罚性措施。

疫情刚开始之际,口罩等防护物品一夜之间变成了“战略物资”,现在集装箱货船装卸效率低下造成了供应链断裂危机,这些现象背后是什么呢?日常生活的全球化。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集装箱带来了运输的革命,大型集装箱货船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近乎消除了距离对生产、消费的影响,从而在全球实现了产业空间的重组。中国生产,世界消费,这样的模式只有在廉价运输的背景下才会出现。与集装箱带来的运输革命相匹配的是,全球港口系统的重组,港口成为全球运输体系的关键节点。美国港口出现世纪拥堵的原因不仅仅在于码头装卸的效率,也来自港口与消费市场之间的陆路运输,火车、卡车运输就像毛细血管一样,流动不畅,也必然会影响大动脉的效率。

疫情之下,全球经济复苏不同步,各有节奏。中国作为全球的生产基地,生产活动被激活,而其他地区受疫情影响,生产活动还没有完全恢复,从生产端来说,中国作为全球生产基地的角色更加突出。美国的生产制造环节早已转移,消费是经济活动中的大头,疫情之下,从服务向商品的转移,进一步加剧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失衡。疫情并非造成供应链危机的根源,但疫情的压力更加凸显了全球经济、产业的真实结构,集装箱运输体系是全球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此前由于造船业过剩,航运价格下降,廉价航运似乎变成了“空气”,人们已经习惯了空气的存在,也忽视了它的存在,直到出现苏伊士运河拥堵,港口停摆,才发现海运体系是全球化的支柱性力量。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研究了资本主义体系的兴起,资本主义具有扩张性和全球性,但日常生活依然是地方性,奢侈品可以进行全球的贸易,日常生活所需基本是在本地市场循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广度和密度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和提升,全球化已经变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生产、消费、贸易等领域已经形成了相互的嵌套,地方性市场已经被编织到了全球体系之中,当然,这其中也得益于沃尔玛等跨国连锁零售巨头的销售和物流体系,电子商务的发展更进一步刺激了全球物流体系的快速发展。本地市场和全球市场的边界被打破了,生产、消费越来越具有了全球性,或者说,只有面向全球的生产才有市场前景。对于中国和美国来说,日常生活的全球化已经打破了宽广的太平洋,中美之间形成了基于日常生活的相互依赖。

日常生活的全球化意味着市场体系有强大的韧性,是市场自发秩序的扩展,而非政府的政治决策的结果。美国民众未必喜欢中国,但是美国民众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中国制造”;美国的政客可以炒作中国威胁论,但是美国选民买不到圣诞礼物,怎么会去支持拜登呢?这是日常生活全球化造成的悖论:全球化形成了物质生活层面的深度相互依赖,但是在身份认同则产生了反冲,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情绪发酵。即便如此,日常生活的全球化已经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层逻辑和基础。

责任编辑:李桐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