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0012

北交所“正式通车” 资本市场服务“中小创”能力增强

媒体滚动2021-11-15 02:52:041

原标题:北交所“正式通车” 资本市场服务“中小创”能力增强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昌校宇

要想富,先修路!

设立北交所是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举措,对于多层次资本市场而言,也意味着修通了新的发展道路。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通车”,将通过与现有交易所错位发展、互联互通,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立体交通”的搭载和服务能力。

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超4000万户企业主体,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超22.5万家,企业发展阶段和需求特征各不相同,投融资需求旺盛且多元。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研发周期较长,前期对资金需求量较大,且难以持续稳定盈利,当前的资本市场和融资环境很难满足这些企业的融资需求。”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亟需通过金融赋能,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资本助力,实现其更快更好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董忠云认为,北交所的设立,恰到好处地弥补了当前资本市场的不足,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资金支持,让一部分核心企业快速成长起来,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能力。

目前,市场各界共识:北交所有利于强化市场基础功能,支持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实现创新发展。尤其北交所在资金募集、并购重组和交易估值等基础功能方面将更好满足创新型中小企业需要,助力中小企业借助资本,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其二,北交所有利于打造长周期全链条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企业差异化需求。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侧重培育和规范,提供更加包容、精准的市场服务,推动广大中小企业尽早熟悉和进入资本市场,增强信息披露意识。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与北交所既分工明确又相互衔接,将形成制度合力,延长资本市场服务链条,企业可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资本市场发展路径。

其三,有利于形成资源聚集效应,优化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生态。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潜质和能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北交所以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为使命,市场品牌效应将引导各类中介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凝聚地方政府合力,促进形成科技、创新和资本的聚集效应,进一步优化围绕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特色生态圈。

综合来看,北交所围绕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突出“更早、更小、更新”,与沪深交易所实现功能互补,共同服务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北交所在制度设计上相较其他市场更具有包容性。

董忠云进一步介绍,在市场准入方面,北交所根据市值和财务指标一共设置四套标准,四套标准的规定均显著低于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上市条件,同时加入研发能力等指标,契合中小企业发展和经营特征;在持续融资方面,引入授权发行、储架发行、自办发行等较为灵活的发行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和定制化的融资方案;在退市方面,向下仍有新三板创新层和基础层作为“缓冲垫”,充分包容中小企业业绩波动较大的特征。

在董忠云看来,北交所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通过北交所的成立和发展壮大,一方面,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募集、并购重组的平台,为其打造更包容的融资环境,提升融资效率,帮助企业利用资本工具,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健全内部管理,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形成科技、创新和资本的聚集效应,引领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戚琦琦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