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7901

美元大涨 大宗商品能hold的住吗?

市场资讯2021-11-18 15:42:220

原标题:[机构会诊]美元大涨 大宗商品能hold的住吗?

文华财经

上周三,美元指数大涨近1%,在此后的一周时间里,该指数持续走强,一举突破96点,创下16个月高位。

是什么原因促使近期美元一路狂飙?该如何理解金价、人民币与美元指数出现同涨这种情况?美元指数持续走强,这对于大宗商品市场有何影响?

周三美元指数一度升破96大关,续刷16个月新高,是什么原因促使近期美元一路狂飙?未来是否会继续走强?

弘业期货金融研究院宏观金融事业部研究团队负责人 张惠乾: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失业率下降、通胀高企,美联储11月议息会议正式开启缩债。美联储今年以来面临不断攀升的通胀,口风一直是“通胀是暂时的”。11月10日公布的10月份CPI高达达6.2%,再创近30年来新高,令市场对美联储“误判”通胀形势的疑虑进一步加深。同时,拜登政府基建计划落地,美国经济将受此支撑,失业率有望进一步下降,通胀预期也相应提升。目前市场对美联储在明年上半年加速缩债、在7月份甚至更早开启加息的预期非常高。

与此相对应的,近几个月欧洲经济出现放缓迹象,欧央行近期反复向市场传递“2022年不会加息”的信号。在经济周期、货币政策方向和节奏出现显著差异的情况下,欧元兑美元一路下跌,美元指数一路狂飙,11月10日之后呈现加速迹象。

展望未来,短期内美国经济偏强、欧洲经济偏弱的格局仍将维持,美元指数仍然将保持偏强震荡。随着美国经济动能放缓,美元指数的升势方能止步。

招商期货研究所衍生品高级研究员 徐世伟:美元的强势主要是由于美国经济数据持续走好所致,10月非农数据不仅超过市场预期,也同时调高了8、9月的就业数据。而美国商务部周三晚间公布的零售数据环比0.9%的增幅也进一步暗示了美国经济在复苏的道路上快速前行。此外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相比,美联储提前开始缩减购债,相反欧洲央行持续维持宽松,英国央行超预期的并未加息,反而继续放出宽松信号,日本央行则一如既往的继续量化宽松,这些主要货币对的国家并没有放出收紧的信号。此消彼长,导致了美元的走强。预计在美联储收紧的预期以及经济数据走好的背景下,美元可能进一步走强。

迈科期货研究部高级研究员 王静玉:美元指数走强主要源于美国同其他经济体尤其是欧元区,经济表现以及货币政策相对差异。9月份以来美国经济数据维持平稳甚至略有上行,欧元区则表现为连续下行;美联储11月份议息会议决定缩减资产购买计划,并且明年年中加息概率大增,欧元区从央行官员表态来看,并不急于加息。偏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偏强的经济表现均推动美元指数上行。11月中旬以来,欧美疫情再度升温,但德法意等国新增确诊回升速度明显超过美国,影响四季度欧元区经济下行风险依存。美元指数短线上行过快有休整需求,但偏强基础仍在。

较为难以理解的是,金价、人民币与美元指数出现同涨的情况,这如何理解?

弘业期货金融研究院宏观金融事业部研究团队负责人 张惠乾:金价锚定通胀和美元利率汇率。疫情后美国失业率虽然已将降至较低位置,但劳动参与率仍然较低,支撑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主要逻辑在于通胀高企。相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的力度和节奏来说,通胀远远走在了货币政策前面。因此通胀推升金价的力量远远大于美元货币政策收紧、美元指数上涨带来的压制力量。

一方面,疫情以来,中国经济的韧性、资本市场的韧性,使得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对于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不断提升,资本持续流入。在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动能放缓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仍然保持坚挺。随着宏观政策层面加速发行地方债、基建稳增长将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同时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人民币将得到进一步支撑。另一方面,疫情至今中国出口屡屡超市场预期,出口企业积累了大量未结汇的美元头寸。在年末结汇高峰到来之际,人民币的坚挺促使企业加快结汇,形成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自我实现。预计年底前人民币仍将保持震荡升值的态势。

招商期货研究所衍生品高级研究员 徐世伟:我们一直强调黄金与美元指数的反向关系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而是同时受多个因素影响的结果。美国经济强劲复苏趋于收紧而其他国家相对偏弱继续维持宽松,引发了美元的强势,但是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价格的上涨也推升了大幅通胀的预期。美联储11月议息会议上承认通胀的压力,但是也排除提前加息可能,使得市场开始担心通胀在加息前脱离央行的控制。而快速走高的通胀又会反过来压制经济增长,使其陷入滞涨的格局,这有利于贵金属尤其是黄金的表现。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始终跟随美元,新冠疫情以来,其他主要货币普遍相对美元贬值,而人民币始终处于小幅升值状态,这也是经济增长决定的。中国经济表现尤其是外贸表现经历了疫情与贸易战的考验,持续增长,外部资金持续流入,维持了人民币的相对强势地位。

迈科期货研究部高级研究员 王静玉:金价在美元指数上行情况下,近期还表现出上涨行情,说明相对美元指数上涨带来的压力,市场更为担忧通胀因素。例如11月10日晚间,美国公布的CPI数据上行至6.2%,创三十年以来新高,数据公布后金银价格快速上行,尽管随后美元指数上行对贵金属价格承压,但金银只是小幅向下调整,收盘仍然明显上行。另外,美元指数和贵金属价格也会因为避险因素升温时,出现两者共同上行的情况。人民币方面,10月底以来,中国稳增长政策逐步显现,房地产信贷有所放松,央行也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贷款等定向宽松政策,有利于后期经济偏弱预期改变,这导致人民币汇率短期升值。所以金价、人民币与美元的主要交易逻辑不同,出现同涨的情况。

美元指数持续走强,这对于大宗商品市场有何影响?

弘业期货金融研究院宏观金融事业部研究团队负责人 张惠乾:美元指数走强,对于大宗商品的直接影响是起到压制作用。

疫情发生后,一方面是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货币和财政双宽松带来全球需求的强力刺激,另一方面是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出现紊乱;供求两端严重失衡导致大宗商品持续上涨;进而中国PPI和美国CPI持续走高。美国在失业率下降、通胀高企的情况下,美联储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展望后市:

需求侧,美国货币政策转向逐步收紧,但基建政策落地;发达经济体疫苗普及、特效药推向市场。随着明年美国经济动能放缓、拜登政府中期选举压力,货币政策是否如目前市场预期的加速收紧,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供给侧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资源出口国的疫苗接种率在2022年能否快速提升、疫情能否真正受控,供应链能否理顺?而且,疫情以来,资源出口国的资源产能建设止步不前,供给侧很难在需求扩张的情况下保持同步扩张的弹性。

在这种情况下,大宗商品虽然受到美元走强的压制,但综合来看仍然难以大幅下跌,更可能是高位震荡。

招商期货研究所衍生品高级研究员 徐世伟:美元的走强肯定会打压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而叠加人民币的走强,也使得国内商品价格相对弱于国外。此外,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令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可能也会在宏观层面上减少外贸订单需求,需求减弱也会影响国内商品价格。不过整体来看汇率的变化只是边际影响价格,大宗商品价格更多依旧是靠供需决定。

迈科期货研究部高级研究员 王静玉:10月份以来,大宗商品市场尤其是金属能化等商品,主要交易煤炭能源价格变动以及政策变动,影响通胀预期变化以及供需基本面变化,从而导致商品价格明显波动,美元指数的影响不显著。但年内随着美元指数持续偏强,预计仍然会对商品造成一定下行压力。

责任编辑:陈修龙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