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9327

系牢安全带

证券时报网2021-11-26 07:20:401

原标题:系牢安全带

面对许多“额外”的“生财法门”,消费者大约也只能寄希望于具体“操刀者”的与人为善了。

木木

仅仅投保一份交强险就开车上路,即使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也不是不可以。

不过,这种民间俗语中近乎“裸奔”的车,要想在“车河”中畅行,还是有限制条件的:比如,车主格外有闲钱,出险之后不怕赔;比如,车主开车格外小心仔细,行车途中底线意识强,严格遵纪守法不违规,保证不发生自己有责任的交通事故。如果没有这两条“安全带”保驾护航,开这种车出行的风险就很大。

本月初,老宋开车正常行驶到六里桥,就被一辆这种车违章抢道给撞了。交警判罚很清楚:老宋无责,对方全责。老宋修车花了一万八千元,找去“报销”的时候,对方车主的态度就颇不爽利,推三阻四、躲躲闪闪。反复交涉无果,老宋只能找交警帮忙。警察一出面,肇事车主立即跟老宋结了账。

一万八千元,够买八九年的商业车险了。从这件事情上看,肇事车主不但算术不好、算不清账,行事逻辑也有大问题。比较正常一些的行事逻辑应该是:没买保险或者保险买得不够,开车就得格外小心,起码自己不能犯错误;想比较“肆意”地行车,即使驾驶技术再精湛,保险也一定要买足。

但不依正常逻辑行事的人还是为数不少。究其原因,一是心怀侥幸,总不相信风险会“砸”得那么准;二是只算小账、不算大账的习惯在作祟,总觉着交了保费没出险,自己就太亏。就前者而言,实质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如果承认自己是会经常犯错的普通人,侥幸心理当然就要不得。就后者而言,本质是能否多角度观察事物的问题,总觉着自己吃了亏,当然是一种观察角度,而认为自己花钱买安心,心情舒畅很幸福,也是一个不错的角度。

不知赔了老宋一万八千元的肇事车主,能不能接受教训,风险意识变得强一些,就此改弦更张。改变的可能性当然存在,凡事都有个万一。不过,本着世俗经验,这位老兄无所改变的可能性应该更大些,因为顺着他思考问题的路径揣摩,其随后的行事逻辑一定会这样:凭空损失这么多钱,一定要在商业车险上省回来。这就是“堤外损失堤内补”,这种思考问题的习惯,很难挣得脱。

买车险如此,买别的保险当然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绝大多数情况下,保费的多少并非投保人最重要的考量——甚至连重要都谈不上,“值不值”,才是最终决策的关键点,但问题一旦涉及“值不值”,可品评的空间就格外大。比如,北京市2020年推出的“京惠保”,一年保费79元,摊到每天不到0.22元,总保额是200万,按说,这份保险产品的性价比还算不错,但购买者仅仅150多万人,相较于户籍人口基数,投保比例不高。

这类“惠民保”产品,希望覆盖掉的风险,是不幸罹患重病、大病的居民,医保之外自付部分对个人及家庭造成的风险。在保险设计者以及保险意识比较强的人看来,购买这个产品显然很值。但从投保数字看,认为这款产品不值的显然也大有人在。只要存在这个“不值”的心念,别管是去年推出的79元一份的“京惠保”,还是今年推出的“升级版”——195元一份的“北京普惠健康保”,当然就都不值得买。这份今年推出的“北京普惠健康保”到底卖出去多少,虽然最终的数据还见不到,但本着惯常经验,数字恐怕不乐观。

要想改变这种“好产品不叫好”的局面,根本途径恐怕还是要提高居民保险意识。对居民保险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本质上是对人的意识的改造,使之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外部世界。人世间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人的认识上“动手术”,工作的难度从来都很大。比如,“开车要系安全带”,强推多年,司机乘客才渐成习惯。这类工作的难度,由此可见一斑。

提高人们的风险意识、保险意识,行业监管者、保险公司必须要开动脑筋,拿出韧劲持续推动才行。在这个过程中,格外需要注意的是,保险公司的态度要足够端正、工作要足够严谨,尤其不能像那些保险意识薄弱者一样,“开车上路”心存侥幸,不买保险、不系安全带,否则,千般辛苦抵不过一次事故,功亏一篑的风险还是很大的。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责任编辑:邓健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