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存款降至5.4万亿 创新低!大型银行喊话:继续压!
原标题:结构性存款降至5.4万亿,创新低!大型银行喊话:继续压!
未来结构性存款回落趋势可能会延续,但压降幅度会有收缩。
即便完成了压降任务,在过去一年,结构性存款的跌势仍然未减。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11月末,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5.46万亿元,创2017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较2021年初下降了1.56万亿元,较2020年4月的高峰下跌了55%左右。
其中,大型银行压降幅度较为明显。截至2021年11月末,大型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余额为1.82万亿元,较2021年年初下降了1.17万亿元。
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结构性存款的持续回落主要受国内强化存款市场监管影响,再加上新发产品利率普遍不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度也有下降。有分析称,未来,结构性存款回落趋势可能会延续,但是压降幅度会有收缩。
结构性存款规模再创新低
政策引导和市场行为推动之下,结构性存款不再盛行,规模不断回落。根据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1年11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5.46万亿元,相比2021年1月份的7.02万亿元下降了22%左右,为近59个月以来的新低。
实际上,“压降”也是近年来结构性存款的主基调。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第一财经表示,此前部分银行通过结构性存款变相高息揽储,甚至造成资金的空转套利,因此监管加强了规范整顿,指导银行压降规模。
“目前来看,虽然并无直接的硬性压降要求,但我们认为这一趋势是符合金融支持实体的方向的。”明明对记者说道,在监管鼓励降低贷款利率以支持实体经济的背景下,银行需要主动调整负债,而结构性存款相对于一般存款来说成本更高,因此银行会压降规模结构性存款。未来,这一趋势有可能延续,但是压降幅度不会有此前这么大。
光大银行宏观分析师周茂华也对记者称,结构性存款规模继续回落,一方面受国内强化存款市场监管影响;另一方面,在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背景下,新发结构性存款产品利率普遍不高,对投资人吸引力下降,部分资金分流至理财、大额存单等金融产品中,这在一定程度也使得结构性存款被动压降。
而结构性存款规模的下降,对银行负债也将产生一定影响。一方面,这会使银行负债规模下滑,而且是稳定性负债减少,进而影响银行相关长期限资产业务的开展,尤其是中小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竞争力不足,其形势更为严峻;但另一方面,结构性存款规模压降则有利于银行负债成本下行,长期来看对于银行的健康发展来说有益。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规模在压降,但不少银行推出了新型结构性存款产品,如发行“双碳”类相关产品。2021年12月16日,江苏银行落地首笔“碳中和”结构性存款,该款产品通过衍生品挂钩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的收益率;此前,兴业银行也发行了国内首笔挂钩“碳中和”债券指数的结构性存款,挂钩标的为上海清算所“碳中和”债券指数。
明明表示,考虑到近期有“碳中和”结构性存款落地,反映出银行在结构性存款产品方面不断改进,未来只要结构性存款可以规避以往的弊端,真正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的功能,我们认为结构性存款并不会完全退出市场。
大型银行压降力度大
从银行类型来看,相比中小银行,大型银行的降幅更加明显。
据记者统计,截至2021年11月末,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1.82万亿元,较2021年1月下降了1.17万亿元,相当于每月下降千亿元左右;而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3.64万亿元,较2021年1月下降了3809.17亿元。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报告(下称“报告”)也显示,2021年11月,国有六大行中,工商银行、邮储银行未发行人民币个人结构性存款。其中,邮储银行原本结构性存款规模就不大,2020年末已压缩至0;工商银行2021年以来结构性存款规模压缩幅度较大。
明明对记者称,大型银行降幅较大,一方面与其结构性存款预期收益率走低明显有关,这可能是受其发挥示范作用影响;另外,大行的揽储能力更强、负债来源更广,因而在摆脱对结构性存款依赖方面压力相对较小,而中小行整改进程可能面临的挑战与阻力更大。
“今年各类银行均在压降揽储成本,一方面下调长期存款利率,另一方面压降高成本存款规模,其中国有银行的压降决心更大。”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提到,因此,不难理解国有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压缩幅度加大。
更进一步来看,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中,2021年个人结构性存款降幅明显高于单位结构性存款降幅。截至2021年11月末,大型银行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为6520.86亿元,较2021年1月下降了8455.93亿元;单位结构性存款规模为1.17亿元,较2021年1月下降了3289.03亿元。
在明明看来,这主要是由于居民“存款搬家”相较于企业来说更为灵活;再者,企业结构性存款在2020年的整改中已经大幅压降了,当前进一步压降的空间有限,速率必然相对放缓。
预期最高收益率、中间收益率出现微涨
在规模压降的同时,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则有微涨。
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不完全统计(主要监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2021年11月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152天,较上个月增长5天;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为3.17%,环比上涨2BP;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65%,环比上涨5BP。
由于挂钩资产标的的不同,结构性存款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存在较大差异,比如挂钩股指的结构性存款预期最高收益率更高,但到期收益率波动也要更大。
刘银平分析,少部分结构性存款有三层收益结构,主要为中小型银行发行,其中中间层收益率与实际收益水平较为接近,从2021年走势来看,结构性存款中间层收益率走势较为稳定,平均为3.17%,11月份环比小幅上涨在正常波动范围内,目前没有明显的涨跌趋势。
另从不同类型银行来看,报告显示,11月国有银行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38%,环比上涨11BP;股份制银行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89%,环比上涨2BP;城商行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68%,环比上涨14BP。
但从收益率走势来看,2021年以来尤其是下半年,国有银行结构性存款预期最高收益率持续走低,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降幅较大,其中农行、工行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已降至2%以下。
不过要注意的是,预期最高收益率并不代表其实际收益率也在上升。刘银平分析称,比如,股份制银行结构性存款挂钩股指的比例更高,这类结构性存款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偏高,但是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偏低,到期收益率不确定性较大。
此外,近期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刘银平认为,短期来看,结构性存款收益率不会受到明显影响,不过近两年央行一直在推动市场利率下行,从中长期来看,结构性存款收益率或稳中走低。
责任编辑:李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