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859

立陶宛总统“认错”?外交部发言人:关键看行动

市场资讯2022-01-05 22:02:280

{image=1}

现如今,立陶宛总统指责政府没有与他协商,直接拍板允许台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更是将该国内部分歧公开化。

环球人物

|作者:朱东君

在经历了5个多月的外交“炙烤”后,立陶宛总统瑙塞达终于把矛头指向了本国政府,称“政府允许台当局以‘台湾’名义在首都维尔纽斯设立‘代表处’,是一个错误”。

不过,他表示:“我认为错误不在开设代表处,而是代表处的名字。”——台当局在立陶宛设立的是“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而其设在其他国家的类似机构都是以“台北”之名。——“这个名字没有征求我的意见,现在成了影响我们与中方关系的关键因素。”

瑙塞达还不忘喊话欧盟:“针对立陶宛的非常规措施已经出现了。我们必须非常积极地向欧盟发出信号,这是一次攻击,是对一个欧盟成员国的施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则指出,中立关系受挫的是非曲直十分清楚,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开脱,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也无助于中立关系的改善。

乱了国家

有分析称,瑙塞达抨击政府政策,凸显了他与立陶宛总理希莫尼特在外交政策上的脆弱平衡。

立陶宛是半总统制国家,总统为国家元首,总理代表政府。瑙塞达与希莫尼特在2019年立陶宛总统选举中就是竞争对手,第二年希莫尼特当上总理,两人多有分歧。

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政策上,瑙塞达否决过一项法案,法案要求未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的劳工须自行给付筛检费用,但瑙塞达的否决后来又被议会推翻。希莫尼特讽刺说:“总统办公室似乎决定故意阻止疫苗接种进展,从而无法实现总统自己雄心勃勃的疫苗接种目标。”此前,瑙塞达曾暗示政府推迟接种疫苗是为了羞辱他。

{image=2}

·立陶宛总理希莫尼特。

在白俄罗斯相关议题上,两人也有不同说法。

白俄罗斯近期因边境难民危机、俄乌冲突等问题与美国关系恶化,美国便要制裁白俄罗斯的钾肥企业。

希莫尼特紧跟美国脚步,却让本国的铁路公司大为不满。立陶宛国有铁路公司与白方签订的钾肥运输协议还没到期,且已经收取了一定的预付款项,该公司表示,运输仍将继续。

这让立陶宛政府陷入尴尬境地,被在野党和公众批评言行不一。重压之下,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和交通部长斯库奥迪斯双双宣布辞职。

瑙塞达当即表示,两人应该立即辞职,不必等到希莫尼特做出决定。

希莫尼特一番酝酿后表示,“可以非常直接地说,我不排除政府总辞职的可能”。可不到24小时,她又改了口,称经过“深思熟虑”,政府不会总辞职,两位部长也将留任,他们“宣布辞职”已相当于承担了“名誉损失”。

这场闹剧,加上与白俄罗斯的边境移民争端、与中国的关系恶化,让立陶宛政府的支持率大跌。2021年底,立陶宛民调机构公布的最新结果显示,该国政府12月支持率跌至17.3%,为历史最低。立陶宛最大反对党主席发声,怒斥现政府“疯了”。

现如今,瑙塞达指责政府没有与他协商,直接拍板允许台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更是将内部分歧公开化。

美了政客

要说在这一片混乱中,谁得到了点“好处”,那就是立陶宛的亲美政客。他们以在涉台问题上的错误做法,换来了个人在美国的“风光”。

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去年9月和11月两次访美。

第二次访美时,他嘴硬地向媒体表示,立陶宛正努力在供应链方面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受到经济压迫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外交政策上的独立决定”,“立陶宛在向世界展示如何通过供应链多样化以及与民主伙伴团结来对抗中国的压力”。

{image=3}

·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

可惜立陶宛口中的“独立”就是更紧地抱住美国的大腿。

上个月,瑙塞达在与美国总统拜登通话时,邀请美国去立陶宛永久驻军。随后,立陶宛国防部长阿努绍斯卡斯访美,再次提出希望美国永久驻军。他再三强调美国的支持对于立陶宛来说“意义重大”,称美国为“欧洲大陆的主要安全保障”。

他还向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承诺:“我们将竭尽全力为美国在立陶宛的轮换营提供良好条件……我们需要美国的领导。”为了帮助美军打造舒适的“第二故乡”,立陶宛投入700万欧元(约合5042元人民币)修建基地。

立陶宛允许台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目的之一就是想以此缴纳“投名状”换取美国的“安全保障”。美国对此心知肚明,奥斯汀对阿努绍斯卡斯说:“立陶宛已然成为该地区的民主灯塔,包括收容流亡的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反对派领导人,这为(美国)其他盟国树立了可以效仿的、重要的榜样。”

奥斯汀还煽风点火称,他清楚立陶宛正面临着来自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中国的压力,美国正在并将继续与立陶宛军方合作,共同推进双方“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继续共同努力,“加强立陶宛武装部队”。

{image=4}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当地时间1月2日,他的新冠检测结果呈阳性,目前正居家隔离。

这些话可让立陶宛的政客激动了,阿努绍斯卡斯甚至感叹“身处自由世界的首都真是太好了”。

不过,美国最擅长口惠而实不至。会谈结束后,立陶宛得到的只有一纸“互惠国防采购协议”。奥斯汀说,这一协议将改善两国间国防项目的采购条件、提高两国武装部队间的军事互操作性。归根结底,不过是方便向立陶宛推销军火罢了。

苦了企业

但立陶宛企业此时盼望的大概不是军火。

在本国与中国关系受损后,立陶宛的企业一下进入了寒冬。兰茨贝尔吉斯访美时就卖惨说,自从立陶宛宣布将允许台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后,每隔几天就有一家立陶宛企业表示,其在中国的生意停滞了。

其中之一是立陶宛精酿啤酒百年品牌沃夫狼,该厂总经理透露,早在去年10月底,其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就取消了所有订单,造成的损失高达50万欧元(约合360万元人民币)。

有报道称,尽管立陶宛与中国直接贸易规模不大,但立陶宛有数百家公司依赖出口经济,为与中国贸易的跨国公司生产零部件、家具、服装等产品。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立陶宛企业担心,外国投资者可能会停止对他们的投资。

企业陷入尴尬困境后,立陶宛政府几度挣扎。去年底,其表示将拨款600万欧元(约合4322万元人民币)援助那些受中立关系恶化影响的本国企业。不过,立陶宛官员也不得不承认,“与问题规模相比,这只是一笔小钱”。

此前,立陶宛政府曾对欧盟援助寄予厚望,不过得到的回复却是,欧盟委员会只能在评估中方行动且各成员国达成一致后才会提供援助,这至少得半年。

没时间坐等欧盟援助,立陶宛准备成立电子商务平台,届时企业可通过该平台向台湾地区、新加坡等地销售商品。但商界人士直言,台湾地区在市场规模上“根本无法与中国(大陆)相比”。还有分析人士指出,即便能顺利打开其他市场,仍需要几年时间来抵消丢失中国市场的影响。

台湾当局倒是摆出了“力挺立陶宛”的架势。据当地媒体报道,立方担心该国企业生产的两万多瓶朗姆酒难以在大陆入境通关,找上了台当局。台财政部门立刻“指示”台企把这批漂在海上的酒“转购入台”。虽然相关台企自嗨称可以让岛内民众有机会为“立挺我,我挺立”而干杯,但岛内网民群嘲:“现在是什么不要的垃圾都往台湾兜售吗?”如今,更多网民则在嘲讽,这些刚买的朗姆酒,“现在能退款吗”?

{image=5}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

1月5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立陶宛总统的最新表态提问。

汪文斌表示,认识到错误是正确的一步,但更重要的是采取行动纠正制造“一中一台”的错误行径,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轨道上来。他还强调,我们也正告台湾当局,谋求“台独”分裂行径,必将以失败而告终。

责任编辑:王翔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