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金融圈!300亿明星私募、资管大佬被举报!亏损达百亿?公司回应
作 者丨李域 陈植
2022年的首个交易日,知名私募正心谷资本陷入争议。
1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一封公开信——《关于正心谷资本违规操作——投资人联合实名举报》。
{image=1}
在信中,投资人称,“正心谷私募产品2021年成立至今,作为顶级百亿私募,截至2021年12月31日,净值已下跌到0.66,三百多亿的产品给投资者造成了百亿亏损。”投资人认为,净值亏损不是市场原因,而是有其他原因。其列举的违规行为包括虚假宣传,诱导购买;操作激进,风控缺失。
对此,正心谷资本相关负责人回应,并没有受到监管的责令整改,一直以来都是规范运作,所有投研流程、投资决策都是按照公募基金的风控合规体系来运作。
但多位私募业内人士认为,确实要追问追责。“对于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没积累安全垫之前,应该考虑仓位的管理问题。”深圳某私募基金负责人指出,这不是一个合规问题,是一种投资方式的选择,对于任何一种投资方式来说,错三次都可能是正心谷资本类似的结果。
钜阵资本首席投资官龙舫指出,清盘线是双刃剑,有可能影响到投资,但是私募基金是追求绝对收益,设立预警线和止损线是非常有必要的。
趋势投资的溃败
举报的投资人认为,正心谷至少存在三方面的违规行为。
首先是虚假宣传,诱导购买,即在2021年初的正心谷产品销售资料上,对创始人林利军的投资实力夸大其词。产品成立后,面对的却是日复一日的净值回撤。
举报信中显示,2021年3月24日浙江省证监局已经接收过投资者对于正心谷“所有产品都有正收益”的虚假宣传投诉并责令其整改,但在下半年正心谷线上沟通会时,其依旧宣称“2021年所有的产品实现正收益”,误导投资者。
其次是态度冷漠,缺乏沟通,敷衍拖延,缺乏合理的信息披露以及不正面回应投资者。
最后是操作激进,风控缺失。产品开始运行后,正心谷并没有建安全垫,而是一周内就完成建仓并满仓运行,在一季度净值回撤15%后,二季度净值始终徘徊在0.8左右,三季度再次调仓,导致产品在9月份两周内暴跌15%,截至2021年12月31日,净值已下跌到0.66,基金整体亏损已达到了百亿左右。
对此,正心谷资本相关负责人回应,理解投资者亏损的心情,但是公司一直在和投资人及渠道方沟通。
至于举报信中的“责令其整改”,正心谷资本相关负责人则强调,公司并没有收到监管方的责令整改。
尽管投资人用“高位”接盘、高位买入周期股等来描述正心谷的几次调仓,但多位私募人士认为,在那个时点上,对于趋势投资来说,“决策当时都对,挺标准的选股。”
所谓的趋势投资,就是不但遵循价值投资,还能根据市场资金趋势做加减仓,从而规避了常持不动回撤的风险,还能获得情绪资金额外的收益,被誉为最聪明的一群人。
创始人是业内资管大佬
事实上,正心谷资本的创始人也是业内资管大佬林利军。
公开资料显示,林利军毕业于哈佛大学和复旦大学,曾任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部总监助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等。
31岁时创立汇添富基金,在掌舵公司的11年里,将汇添富基金从中国第47家基金公司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主动股票投资管理公司之一,管理规模由零发展成为近5000亿元。
2015年林利军创立正心谷资本,成立以来总管理规模超过400亿元,长期投资布局新消费、创新医药、现代金融、科技制造等代表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领域。投资了字节跳动、网易云音乐、君实生物等一大批优秀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在2020年一季度前后,正心谷密集发行了多只二级股票产品(其中部分有三年锁定期),完成建仓后突遇市场风格调整,新产品一直表现不佳。
私募机构与高净值客群的预期鸿沟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正心谷资本旗下部分在去年3月成立的私募产品,截至去年11月中旬,净值已累计亏损约30%。
这触发正心谷私募产品投资者的强烈不满。投资者把自己的不满提到了行业的明面上。
一位熟悉正心谷资本投资操作的私募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所谓“虚假宣传、诱导购买”,主要是质疑正心谷资本一面标榜自己看好“新消费、新医药、新科技”等板块,一面从去年三季度起大举买入周期股与传统化工股,导致产品业绩持续下滑;至于“态度冷漠、缺乏沟通、敷衍拖延”,则指去年10月的一场投资者见面会上,林利军突然“爽约”未能现身,且整个见面会不许投资者提问;“言行不一致、操作激进、风控缺失”,似乎是指正心谷私募产品成立起,先后“高位”接盘多只股票,似乎存在风控缺位问题。
记者多方了解,近期正心谷资本对去年投资策略做了反思,一是去年投资策略偏“保守”,上半年思考如何防守,下半年在碳中和方面的投资力度不够大,因此错失不少令净值收复失地的投资机会;二是他们低估了能耗双控政策对周期股与传统化工行业产能扩张的冲击,导致他们下半年所投资的多只股票出现较大回调。目前,修复净值成为正心谷资本的一项重要工作。
“坦白说,由于2021年A股市场投资风格切换过快,某些私募机构难免出现市场误判,此时私募机构更需要与投资者做好沟通,一方面让投资者了解投资失利原因,取得他们的谅解,另一方面应向投资者介绍具体的净值修复举措,重拾投资者的信心。”上述私募业内人士直言。在这方面,正心谷资本显然做得不够好——除了去年10月起暂停收取管理费,正心谷资本似乎未采取有效措施争取投资者的“谅解”。
多位私募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去年百亿私募机构产品倍受高净值投资者追捧,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众多高净值投资者仍恪守本金不容损失的“投资底线”——他们可以忍受收益低一些,但绝不能容忍本金出现亏损。
“这明显与二级市场私募产品的非保本高风险高收益属性有着明确差别,但如何引导高净值投资者改变保本投资心态,接受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理念,难度相当大。”一位国内私募机构渠道部合伙人向记者指出。
是否需要追责问责?
举报信中提及的“风控缺失、没有建安全垫,一周内完成建仓并满仓运行”, 正心谷资本相关负责人回应,旗下部分产品是设有止损线的,未来公司将加大投研的力度,以长期业绩来赢得投资人的信任。
但是私募业内人士认为,一定要追问追责,对于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没积累安全垫之前,确实要考虑一下仓位管理的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一般来说,私募机构会设计安全垫,以降低基金因为触及清盘线而导致提前清算的风险,也避免投资人因避险情绪错过较佳的入场时机。
有私募基金人士介绍,“假设一个10%安全垫的产品,产品合同中约定净值跌到0.9就清盘,则客观上客户的资金是没有损失的,当然如果清盘线设置为0.8,则客户也会承担一定的损失,但损失也有限。”
与此同时,私募机构发行新产品时,渠道往往会要求私募机构设置预警线和清盘线,清盘线由产品的策略和产品的风险等级定位来决定,大多数股票多头策略产品的清盘线在0.7,大多数的量化对冲产品清盘线在0.8。
对此,广东融方律师事务所张世仓主任律师认为,基金管理人应当根据各种情况选择最有利于私募基金的产品收益的方式,但首先应当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是谁?将高净值客群导入灰色地带
某财富管理机构业务总监向记者表示,在正心谷资本投资者纠纷出现后,他们对代销百亿私募机构产品趋于谨慎。
“以往,我们对代销百亿私募机构产品基本是来者不拒,如今我们会要求百亿私募机构递交旗下旗舰产品的20大重仓股,去年以来净值波动幅度与最大回撤值(以及净值收复最新状况),作为判断百亿私募机构产品能否持续保本的重要判断依据。”他表示。
此外,他还特别看重百亿私募机构所设定的“安全垫”:一是私募机构能否引入各类算法模型确保投资组合不亏损,二是私募机构管理团队是否愿意投入更多资金作为安全垫备付金——当产品净值出现亏损时,这笔资金将优先赔付其他投资者的损失。
在这位财富管理机构业务总监看来,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迎合高净值投资者的“保本”诉求。
“尽管近年私募基金资管规模迅猛发展,但众多高净值投资者的心态仍停留在非标投资时代——追求保本+高回报。”他直言,在私募产品代销路演过程,他经常会看到一个奇特景象,不少高净值投资者一方面承认私募产品是非保本高风险高收益产品,一方面则反复询问私募机构管理团队是否有足够投资能力确保产品净值始终保持在1元上方。
在多位国内财富管理机构人士看来,这无形间形成了私募产品误导销售的新灰色地带。
比如某些财富管理机构会刻意夸大私募机构的投资能力,通过展现以往业绩、净值回撤收复时间等各种手段,向高净值投资者“暗示”这类私募产品几乎不会亏损,以打消高净值投资者对投资亏损的顾虑。
“但是,一旦私募产品因管理团队误判市场而出现较长时间的投资亏损,投资者就会直指产品销售误导令他们蒙受损失,要求私募机构保本赎回。”他指出,或许,若正心谷资本私募产品在销售过程就避免夸大投资团队投资水准,向高净值投资者如实告知二级市场风格切换所带来的各种投资风险,以及二级私募产品所具备的高风险高收益非保本特性,如今就不大会出现投资者纠纷事件。
责任编辑:彭佳兵
“上海基金业行业文化建设之夜”主题专场活动成功举办
弘扬抗疫精神建设行业文化——“上海基金业行业文化建设之夜”主题专场活动成功举办“非常感动,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对自己的职业充满赤忱热爱,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2020年8月18日晚,散场后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走出来的观众,依旧难掩激动的心情。0000饥渴营销?打造“良心”人设?部分知名私募牛市宣传频“踩线”
饥渴营销?打造“良心”人设?传播“秒光”“爆款”?部分知名私募牛市宣传频“踩线”!来源:资事堂日益升温的牛市氛围,不仅造就了公募的热度,也带火了阳光私募基金。或许是为了把握市场机会。一些私募机构和渠道的宣传手法不断“翻新”,甚至个别知名私募机构也“勇敢踩线”。1月25日首发的北京一只私募产品,募集不到半天,就开始传播所谓的“上线8分钟销售XX亿”的喜报。0002考核压力下被迫下岗居多 年内75家公募高管频繁变动
原标题“考核压力下,被迫下岗居多!”年内75家公募高管频繁变动2020年过半,公募基金在一波三折的市场中取得了亮眼成绩,但高管“稳定性”问题,依然在困扰着基金行业发展。特别是,从频繁的人事变动情况来看,中小基金公司更是首当其冲。这又引出那看似无解的话题:怎样的激励机制才能留住核心高管?以核心员工持股为特色的“股权激励”还继续有效吗?“和行情波动有关”0000蚂蚁财富回应“明星基金经理葛兰产品跌出周销量榜单事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姜诗蔷北京报道拥有775亿规模的中欧医疗健康“消失”在蚂蚁财富的支付宝金选“周销量TOP”榜单之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2月14日,中欧医疗健康混合C已经不在支付宝金选的周销量TOP10榜单之中。中欧医疗健康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一路震荡下跌。Wind数据显示,2021年中欧医疗健康A/C份额分别下跌了6.55%和7.3%,而2022年,中欧医疗健康跌幅进一步扩大。0000又有头部券商大佬“转战”公募董事长 陈晓升:“研究至善”
又有头部券商大佬“转战”公募董事长!陈晓升:“研究至善”,基金公司的根本是打造自己的投研体系!7月2日,申万菱信基金发布公告,董事长刘郎因达法定年龄退休,新任陈晓升为董事长。任职日期为2021年7月1日。在加盟申万菱信基金之前,陈晓升曾经执掌申万研究所15个年头,被誉为证券研究界“黄埔军校”校长。此次接手申万菱信董事长一职,也被外界期许能够在多个维度赋能公司未来的发展。加盟申万菱信基金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