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9256

跨进GDP万亿俱乐部,“世界工厂”东莞底气何来?

21世纪经济报道2022-01-07 14:55:300

原标题:跨进GDP万亿俱乐部,“世界工厂”东莞底气何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于长洹 东莞报道 1月5日,在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上,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表示,初步预计2021年东莞GDP突破万亿元大关。也就是说,东莞将成为全国第24个、广东第4个万亿GDP城市,同时东莞也将成为全国第15个拥有万亿GDP和千万人口的“双万”城市。

作为“世界工厂”的东莞,成功跨进GDP万亿俱乐部,东莞的底气何来?党代会报告指出,以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的深度融合,是东莞抢抓风口、稳中求进的最大底气。正因为如此,未来5年,东莞将继续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加快培育新动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阶先进制造之都。

坚守制造业发展的底色和优势

制造业是东莞的立市之本。在全市GDP构成中,工业占比超过一半,工业发展向好是东莞经济发展向好的基础保证。东莞之所以能迈入GDP万亿俱乐部,其中坚守制造业发展的底色和优势是关键因素。

目前,东莞已经拥有1.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仅次于苏州、深圳,三年“小升规”企业数量总和全省第一。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2021年,东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达7387家,数量比2020年的6385家增长超过1000家,继续稳居全省第三名,全国地级市第二名。

过去几年,东莞的产业发展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达到万亿级规模,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鞋帽4个千亿规模产业集群形成,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全面启动。

以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为例,东莞处于广东乃至全国先进水平。华为、OPPO 和 vivo 三大智能手机“巨头”齐聚在此,产业链具有极高完整度。东莞规划,到 2025 年底要形成万亿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特色产业集群。

除了龙头企业外,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程度、创新能力、科技含量和质量效益,专注于自身领域的企业也在持续深耕,努力打造出科技“硬实力”,这其中以专精特新企业最具代表性。

数据显示,东莞以 79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 10 名、全省第 2 名。创新型、高成长企业几乎已遍布东莞每一个镇街,不论传统优势产业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都不断有优质企业涌现,形成强大动力。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东莞目前最有产业和经济基础的是加工制造业,如何通过包括数字化转型在内的新技术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步伐应该是重中之重,也是确保东莞在新发展阶段能够稳增长的重要砝码。

对此,在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上,东莞重申制造初心。党代会报告提到,由19万家工业企业、1.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738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4家专精特新企业、66家上市企业和19家超百亿企业、3家千亿企业等组成的先进制造体系,这是东莞经济最重要的基本盘。在“双万”新起点上,以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的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是东莞抵御风险、安身立命的必然选择,是东莞抢抓风口、稳中求进的最大底气,是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

加快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经过多年发展,东莞已经构建了从源头创新到技术创新再到产业化应用的科技创新体系。去年11月,《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榜单出炉,东莞位居2021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TOP20第20位,排名上升20位,首次挺进全国科创20强。

在新型研究型大学方面,东莞正加快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规划建设,同时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加快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新型研发机构方面,东莞已建立新型研发机构33家,累计服务企业超2万家,孵化企业1800多家。创新型企业方面,过去五年,东莞全市R&D占比提升至3.54%,排名全省第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5万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47.2%。

长期以来,东莞给外界的印象是,应用研究和产业创新实力强劲,但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相对薄弱。东莞近年来也高度重视基础研究投入与布局,力求通过加强原始创新能力,补齐在基础研究方面的短板。

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同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这也是全国第4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最重要的一点是大科学装置的聚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表示,松山湖科学城未来的发展应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瞄准国家战略和前沿研究,解决重大科技创新中的“卡脖子”问题。

2017年8月,中国散裂中子源顺利实现第一束质子打靶产生了第一束中子。2018年8月,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向用户开放。散裂中子源就像一台“超级显微镜”,为我国材料科学技术、物理、化学化工、生命科学、新能源、资源环境等诸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研究平台和先进的研究手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中国散裂中子源自从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服务超过2600名用户,其中四分之一都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完成了600多项用户实验课题,其中有12%是来自高科技企业。

站在“双万”新起点,东莞党代会报告提到,东莞将坚持培育壮大新动能,努力实现经济在万亿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未来五年,东莞将加快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

对此,林江建议,东莞要以松山湖科学城为基础,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东莞需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有效吸引全国各地的优质科技资源、人才向东莞集聚,从而将东莞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的新高地。

(作者:于长洹 编辑:杜弘禹)

责任编辑:何中夫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