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917

非法测评中心行骗数年,“焦虑生意”怎么做起来的?

中国青年报2022-01-11 21:02:520

形成一个完整的治理闭环,让非法组织无所遁形。

日前,北京市民政局网站发布取缔公告:“‘全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等级测评中心’未经登记,擅自以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名义开展活动,违反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三条的规定。”

这个所谓的“全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等级测评中心”根本不是什么权威机构,其测评结果毫无专业性与公信力可言。之前有媒体曝光:这家机构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打着权威部门授权旗号,在全国下设数十家分支机构,还制发带有“全国”字样的等级证书。然而,如此骗局却让很多处于“鸡娃”焦虑中的家长纷纷掏出腰包,不法机构赚到了钱,家长和孩子却鲜有收获。

{image=1}

这个机构是如何骗取家长信任的呢?从公开报道来看,它截取了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文件中“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情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的片段,号称自己的测评结果是权威的,利用了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态,从而容易让人陷入圈套。与其说这个机构的骗术太“高明”,不如说它抓住了家长最在意的东西和最敏感的心思,有针对性地实施不法行为,这才让一些人“防不胜防”。

对此,相关部门的强力监管行动,可谓势在必行。比如,民政部门对这类非法机构及时取缔,并将其骗术公之于众,将有助于消除非法机构的嚣张气焰,在最大程度上防止无辜民众的权益受损。

目前,全国各地政府相继开设了“社会组织信息公示平台”官方查询窗口,一个社会组织合法与否,以及其详细资料,都可以在官方网站上清晰展示,民众也可轻松查询。对于社会组织信息的公开化与透明化,必将进一步压缩非法机构的生存空间,提高合法机构的社会知名度。

与此同时,我们也得看到一些家长面对这类机构时的盲目与焦虑心态。若能克服这些心态,非法机构也不会那么容易得逞。毋庸置疑的是,如今不少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获得更多“荣誉头衔”和“出色成绩”,进而帮助他们在升学中提高所谓的“综合竞争力”,已经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

之前媒体也曝光过一些顶着各种“高大上”名头的机构“割韭菜”的现象,一些家长在没有了解清楚相关教育机构是否合法、其教学与测评内容是否有公信力的情况下,就盲目掏钱,此后才发现被骗。因此,要想避免类似现象,家长也得睁大眼睛,尽量克服盲目与焦虑的心态。

治理非法社会组织,既要靠监管部门的努力,也需要被侵害权益者的维权与抵制。如此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治理闭环,让那些非法组织无所遁形。

撰文/黄帅

责任编辑:李墨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