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9486

中国船舶集团总部落户背后:沪上开拓高能级总部经济“朋友圈”

中国经营报2022-01-15 05:04:110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郭阳琛 张家振 上海报道

2022年1月12日晚上6点半,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中华路889号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船舶集团”)新总部大楼仍有过半的办公室亮着灯,“引领行业发展、支撑国防建设、服务国家战略”的大字标语在夜幕的映衬下格外显眼。

就在2021年12月24日,中国船舶集团总部迁驻上海大会在沪举行,全面开启中国船舶集团更好服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扎根上海、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的新征程。会上,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表示,中国船舶集团与上海渊源深厚,集团公司总部迁驻上海,有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利于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有利于更好融入和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将为集团公司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中国船舶集团总部落户上海,正是上海迈向“中国总部经济之都”的一个缩影。《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等多家大型央企在重组后将总部放在上海,上海也成为除北京以外拥有央企总部最多的城市;外企方面,上海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27家,外资研发中心504家。自2002年以来,上海市一直是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的城市。

多名受访专家表示,上海市的经济实力雄厚,教育、科研、对外开放水平等各方面也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同时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汽车制造和航运等行业的产业链、供应链集聚效应突出,为发展总部经济提供了更多支撑。

剑指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

“这幢总部大楼几乎是老西门区域最气派的,2021年年底就陆续有人搬进,2022年1月4日应该是大楼正式启用办公的第一天,上下班和饭点时间进出的人明显多了起来。”2022年1月12日,中国船舶集团新总部大楼对面小区的安保人员向记者说道。

两天前的1月10日,中国船舶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杨金成在会见来访的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一行时表示,集团公司抓住总部迁驻上海这一重要历史机遇,积极融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核心产品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巩固和提升我国船舶、海工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为建设造船强国、海洋强国而不懈努力。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船舶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2019年10月,由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而成。目前,中国船舶集团下辖106家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资产总额8733.8亿元、员工34.7万人。

在过去一年,中国船舶集团所获成绩更上一层楼。据统计,2021年,中国船舶集团经营承接1301.5亿元/2598.4万载重吨,完工交船206艘/1708.1万载重吨,手持订单4195.3万载重吨,不仅超额完成年度指标,而且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1.5%、20.2%、20.5%(以载重吨计),位居全球造船企业之首。其中,经营承接合同金额比年度计划翻了一番,创下自2008年以来的最新纪录。

中国船舶集团总部迁入上海,正是央企加速外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一个缩影。2021年9月25日,新组建的电力装备新央企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在上海市正式揭牌成立;9月26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正式将总部从北京回迁到湖北武汉;12月23日,中国稀土集团在江西赣州亮相;12月25日,中国电子集团总部“花落”广东深圳……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告诉记者,目前,央企逐步迁移出北京有两大选择,一是具备业务特点的央企会选择回到行业本源,例如中国船舶集团就选择了适合业务方向的全国最大港口城市——上海;二是剩余央企会更多选择雄安新区等北京周边区域。

而在雷凡培看来,中国船舶集团总部迁驻上海后,将使上海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船舶、钢铁、港机、码头、航运大企业总部集聚的城市,产业链、供应链集聚效应更加突出。

瑞银证券研究部助力总监、亚太区工业及基础设施行业主管徐宾进一步表示,上海港是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口,中国最大的航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也在此前将总部迁至这里,进一步支撑起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未来,希望上海针对航运业推出自贸港、减税等更多的优惠政策,大型企业搬迁过来也需要‘真金白银’的支持。”

根据2021年7月11日发布的《2021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1年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上海排名第三,仅次于新加坡和伦敦。“上海在航运硬件和软件建设上持续发力,通过枢纽建设与服务业发展‘双轮’驱动,借助自贸试验区发展、科技创新赋能、长三角协同发展等机制,持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综合排名紧追冠亚军,保持第三。”《报告》指出。

另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形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新格局,2025年基本建成便捷高效、功能完备、开放融合、绿色智慧、保障有力的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规划目标显示,2025年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4700万标准箱以上,航空旅客年吞吐量达到1.3亿人次以上,货邮年吞吐量达到410万吨以上。

持续提升总部经济能级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97家央企中共有6家将总部设立在上海,分别为中国船舶集团、宝武钢铁集团、中国远洋海运集团、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中国商用飞机公司和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上海市也是除北京以外拥有央企总部最多的城市。

“上海具有发展总部经济的天然优势。”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孟立联认为,一方面,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将总部设在上海也是许多大型企业的首要选择;另一方面,上海的教育、科研、对外开放水平、服务业发展等各方面在全国都具有重要地位,不少领域在国内甚至全球都达到先进水平。

记者注意到,上海自2002年在全国率先出台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政策以来,始终保持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的城市地位。

上海市商务委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上海共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6家,其中大中华区及以上区域总部21家。截至2021年11月底,上海市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27家,其中大中华区及以上区域总部158家,由世界500强设立的地区总部121家。

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主要来自发达国家,以欧洲、美国和日本企业为主,占总数的79%。母公司以制造业企业为主的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占比71%,主要集中于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汽车制造和智能制造等行业;服务业企业占比29%,主要集中于商贸、物流和检验检测等行业。

例如,在2021年,保时捷(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把原来的中国区总部升级为亚太区总部;世界500强企业泰森食品中国区总部在落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植根中国40年的百事公司将百事食品大中华区总部落地上海;莱茵上海公司升级为亚太区总部,路威酩轩集团旗下的诺悠翩雅和芬迪新认定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上海本身是中国最为国际化的一个大型都市,不管在文化还是高端人才方面,上海无疑具有领先地位,这是上海吸引很多外企总部落地的关键。”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指出,目前,在中国所有城市中,上海市常住外籍人士数量也是最多的,上海能为外籍人士提供更适宜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这也促使更多的跨国公司慕名而来。

值得一提的是,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对上海经济发展示范带动效应也进一步增强。据上海市商务委统计,截至2021年11月,上海市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仅占全市外资企业总量的1.1%,但贡献了全市外资企业18.2%的税收收入,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2021年1-11月,有20%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税收超过1亿元。

上海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将在“十四五”期间实施“总部增能行动”,持续提升总部经济能级。具体措施包括:大力吸收、吸引跨国公司亚太总部和功能性全球总部落户,鼓励外资设立和发展全球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进一步完善上海总部经济政策体系,打造多维度总部型经济;以浦东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以及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先行先试为引领,进一步增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全球资源配置和开放枢纽功能。

“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沪设立总部,是上海在更高层面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做出更大贡献的重要一环。”孟立联建议,上海要对标纽约、东京、伦敦和巴黎等全球经济中心城市,做好城市营商环境建设;要做好产业配套,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生态。同时,上海建设总部经济城市不能局限于上海境内,而应有更宽的视野,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做足文章。

责任编辑:李桐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