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2251

对话数传集团CEO施其明:以数字化转型驱动出版融合

市场资讯2022-01-28 10:13:320

原标题:对话数传集团CEO施其明:以数字化转型驱动出版融合 来源:时代周报

读者的阅读环境、阅读方式和阅读需求向数字技术方向逐渐转变,已成出版传媒行业普遍共识。随着产业数字化建设等新时期国家战略的出台,我国出版行业数字化转型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数字化转型的整体驱动下,全行业着力培育新兴出版业态,推动科技与出版的有机结合,融合出版迎来了新增量、新动能。数字化知识服务出版平台纷纷建成,全媒体一体化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不断涌现,AR、VR、全息投影等新技术在融合出版领域的应用不断刷新读者认知。

作为全国出版融合领域的龙头企业,数传集团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出版行业的探索实践一直备受关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在2021年经历了何种新变化、新常态?数字技术的应用创新呈现出哪些新的趋势?数传集团为应对2022年行业趋势的变动做了哪些准备?为此,《时代周报》记者专访了数传集团创始人兼CEO施其明。

以下为对话实录:

《时代周报》:在出版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的当下,数字技术的应用创新呈现出哪些新的趋势?

施其明:2021年以来,国家多次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数字技术的发展迫使出版业从传统出版进入到数字化发展的变革期、从生产制造型向知识服务型的转型期。2021年,疫情的常态化、经济下行的压力,更是为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进程按下了加速键。

相较于早期数字化建设的浅尝辄止,现在的行业数字化在广度、深度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单纯依靠技术赋能、人才投入,始终不能深层次地解决发展壁垒。而以“平台+生态”、“技术+场景”驱动的协同创新,将成联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引发多个传统行业的智慧变革。

当然,数字化变革是一个“大工程”,技术赋能,体制机制、思维理念、人才素质、商业模式等,都需要发生深刻改变。

对于数传集团而言,2021年依旧是发展的一年。截至2021年底,我们持续服务全国出版单位数量达392家,超过总数量的2/3,帮助其进行数字化、智慧化转型,且合作制作“现代纸书”品种约15万、总印量超过20亿册。

《时代周报》:面对新冠疫情管控的常态化,以及经济下行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为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数传集团都做了哪些重要决策?

施其明:我认为企业需要接受疫情下的不确定性变为经营常态,积极做好“内外应对”。对外不做盲目的市场预判,谨慎进行企业的各项投资;对内要鼓励员工夯实能力,优化岗位结构,缩减企业开支,剥离不良业务等,增加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2021年,随着新冠疫情管控的常态化,我国经济面临整体下行的发展情况,但数传集团所在的数字经济赛道却迎来爆发式增长。因此,数传集团在保持主营业务稳中有升的基础上,对外持续加大市场投入,并在产业链生态上逐步展开布局。

对内,我们对公司组织架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优化,对薪酬体制、绩效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优化,进一步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剥离掉了不良业务及没有必要的开支,保持着稳定的现金流。

《时代周报》:2022年,你对数字出版业持有怎样的趋势预判?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施其明:非常乐观。

第一,顶层设计不断优化。自“十二五”时期,行业各主管部门推动传统出版业转型力度逐步加大,推动行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政策制度不断健全;“十三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数字内容产业在加快“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出版业转型的力度,国家十四五规划第三十六章“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出版融合发展工程”。这些对于数传集团在出版融合赛道上的发展,提供了持续政策利好。

第二,行业转型迫切。在技术的进一步冲击下,传统出版企业普遍面临着生存发展困境,转型发展已成刚需任务。在转型过程中,传统出版企业的技术能力、人才能力、资金实力都存在困难和壁垒,而数传集团的轻量化解决方案精准地满足了行业转型需求。

第三,受众市场需求旺盛。随着当下科技的快速发展,受众在生活、生产、教育等诸多场景下,都有旺盛的知识消费需求,但目前市面上的知识服务产品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劣质、体验感弱等缺陷,完全不能满足丰富的线下需求。对此,数传集团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时代周报》:在传统业务的投资意愿方面,数传集团是倾向于收缩、维持现状,还是积极加码探索新业务?

施其明:2022年,我们将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在核心技术层面始终保持领先,持续树立技术壁垒与领先优势。同时,继续加码拓展主营业务市场,保持业绩稳中有进的发展。目前,我们的出版融合主营业务依然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待挖掘。无论是政策环境、技术环境、行业环境,还是用户环境都给我们创造了相当利好的条件。

我们将在出版融合主营业务的基础上,探索全流程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例如,2021年,我们和上海邮币卡交易中心合作打造数款数字音乐藏品,利用NFT技术成功实现知识产权证券化。此外,2021年,我们与全国多家出版集团合作开展了面向出版优质供应链的基金项目,投向集团内出版融合产品、业务以及上下游生态企业与项目。

2022年,我们将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文化产业中开展更多有益的尝试,并将进一步联动传统出版、教育、互联网与金融等领域的融合创新。

作为平台企业,我们将加大产业生态链的布局。联动更多出版单位、数字内容企业、中小内容生产者等,集聚优质资源、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形成技术引领下的平台、内容、渠道深度融合,朝着构建国家级知识资源服务体系的目标迈进。

责任编辑:张亚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