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3377

这个一线城市,获批“24条”特别措施,“特”在何处?

中国新闻网2022-01-28 19:09:400

来源: 国是直通车

{image=1}

日前,中国官方发布《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围绕深圳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提出了“24条”特别措施。

这“24条”特别措施的出台“特”在何处?

“特”在战略定位高

从此次《特别措施》出台的背景看,官方对深圳有着更高战略定位的要求。

回顾此次《特别措施》的出台脉络不难发现,官方对深圳的“高定位”早有部署。

早在2018年,深圳市就召开会议讨论《深圳经济特区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规划纲要(2018-2035年)(讨论稿)》,明确了深圳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目标任务。

但当时的提法还只是“先行区”。直到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才进一步将深圳“先行区”的定位,提升至“先行示范区”。

从“先行区”到“先行示范区”,简言之,就是要求深圳不仅要先行,还要示范,在全国起带头作用,中央对深圳的高要求不言而喻。

2020年,官方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是官方对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建设进一步落实,将“意见”进一步细化至“实施方案”。

2021年,《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出台,对深圳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作出了初步部署。

2022年1月26日,《特别措施》出台,围绕放宽市场准入,正式赋予深圳“24条”特别措施,让深圳在全国率先布局相关领域改革。

“特”在突破力度大

此次出台的《特别措施》包括6大领域——科技、金融、医疗、教育文化、交通和其他领域,24条具体措施。措施不仅涵盖范围广,不少条目还具有突破性意义。

如在科技领域,《特别措施》瞄准“产业创新”前沿趋势,精准选择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交易、数据要素交易、先进技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国际性标准产业与标准组织设立等领域试点开展市场准入放宽。

在交通领域,在无人系统、航空、邮轮游艇和新能源充换电基础设施等领域提出一批创造性、前瞻性的放宽市场准入举措,包括统一构建海陆空全空间无人系统准入标准和开放应用平台等。

“《特别措施》首次提出的打造‘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交易体系’‘全空间无人体系’等,是在全国甚至全球都有示范意义的前沿发展方向与支持举措,精准服务深圳打造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需要,有望为中国乃至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提供实践支撑。”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说。

除了“高大上”的政策措施,一些“接地气”、关系民生福祉的措施也有所体现。

例如,在医疗领域,《特别措施》从民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医药健康问题出发,放宽医药和医疗器械市场准入限制、试点开展互联网处方药销售、优化人类遗传资源审批准入服务、放宽医疗机构资质和业务准入限制。

此外,针对当前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和全面三孩政策的深入落实,《特别措施》还要求深圳在相关领域积极探索,为普惠型养老托育产业作出示范,减轻家庭养老育幼负担,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等。

“特”在施策“精准”

选择上述6大领域开展试点并非“随机动作”。中国商务部台港澳司二级巡视员朱莉日前表示,负面清单是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的主体。《特别措施》正是在这项改革框架下,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的重要举措。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指出,“24条”措施的提出,是对照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精准选择相关领域特别先行探索路径。

“特别措施对应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中的相关事项,选择科技、金融、医疗、教育、交通、其他等行业特别放宽准入门槛,为全国进一步放宽负面清单相关事项的准入限制先行探索路径,确保中国负面清单既能够不断有序放开,又能够实现精准监管,深入推进‘放管服’的有序衔接。”贾若祥说。

郭丽岩表示,服务业是亟待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的重点领域,现阶段市场主体反映较强烈的准入环节限制,多发频发于金融、医疗、教育等服务业领域。因此,在中央决定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政策契机下,深圳率先在相关现代服务业领域开展放宽市场准入的一系列尝试,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郭丽岩看来,此次深圳率先“探路”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在未来条件成熟时,有望为在全国更大范围推广实施相关政策创造有利条件。

“特”在“深圳优势”

《特别措施》为何率先在深圳实施?这里不得不提到“深圳优势”。

众所周知,深圳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阵地和“试验田”。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等多项奇迹。“历史积淀”的优势有目共睹。

但除了“历史积淀”,蓬勃发展的创新力量也是深圳当下的一大优势。

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30%,规模和质量均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这正是深圳现在城市发展优势的一个缩影。

尤其在产学研融合方面,如今深圳更已走在中国城市前列。官方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特别措施》时也特别强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要突出深圳“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

在贾若祥看来,深圳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优势明显、国际化水平高,《特别措施》将有利于进一步集聚创新要素,激发深圳的创新潜力,强化深圳的创新优势;助力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此外,在国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背景下,深圳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区位,也为《特别措施》的出台赋予了一层重要含义。

“深圳与港澳合作密切的优势明显,通过在科技、金融、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特别放宽准入门槛,将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内地与港澳地区的深度合作。”贾若祥说。

郭丽岩也强调,《特别措施》提出的各项切实举措,将有助于深圳加快汇聚国内外前沿技术创新成果和高端创新要素,从而进一步改善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持续增强深圳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推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发挥更突出的作用。

责任编辑:李墨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