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9655

光伏估值“大洗礼”

21世纪经济报道2022-02-18 20:22:03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

在查看自己所购买的某只光伏ETF的最新净值时,张灵(化名)倒吸了一口凉气。

“低头俯望,还在‘站岗’。”她戏称自己是“岗姐”,正“痴痴”地等待账户回本。回想起去年四季度选择新能源主题ETF的场景,张灵有些无奈,“当时也不知道买什么,只知道光伏、锂电池等新能源题材热门,就和朋友一起买了这只光伏ETF。也没想到,接下来就坐上‘过山车’了。”

为此,张灵和朋友们还专门建立了讨论群。甚至,当净值持续下跌时,大家彼此互相安抚。

“看了那么多机构分析,自己也去了解了EFT重仓的公司。其实感觉行业发展、公司经营都没什么问题,可能还是之前大家都炒得太热了,得降降温。”张灵表示,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割肉”。

张灵的遭遇,正是当前A股光伏板块估值“大洗礼”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即便是知名投资机构,当前或也面临较大的浮盈回撤。

2020年12月,光伏概念龙头股隆基股份(601012.SH)宣布了一份股份转让的公告——大股东李春安向高瓴资本转让约2.26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6.00%,转让价格为70元/股。

这起交易对价总额高达158.41亿元的股权交易,在进一步助力隆基股份股价暴涨之时,彼时也成为光伏概念备受资本市场热捧的风向标。而如今,随着一轮调整,隆基股份股价距离高点遭遇较大幅度缩水,高瓴资本的持仓浮盈也由高峰时期的超过150亿元,缩减至约60亿元。

的确,如张灵所言,自今年以来,整个A股光伏板块都在经历“降温”。可见的参考是,原本行业涌现出了千亿市值公司数量,已经出现“减员”的情况。截至2月18日收盘,8家光伏公司市值超过千亿。而最“热闹”的时候,这个数字为13家。

“又诞生一家千亿光伏公司”

2021年8月4日,一向被贴上“户用龙头”标签的正泰电器(601877.SH),因股价涨停,成为A股新晋千亿市值光伏公司。

点燃正泰电器股价上升的引擎,是国家整县分布式政策的推进。

2021年6月20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拉开了外界估算有万亿规模的分布式光伏开发大幕。凭借在户用领域连续多年维持较高的市场份额,正泰电器被A股市场推成了分布式概念的龙头。其股价开始一路攀升,最高市值甚至突破1300亿元。

“当时只要光伏行业出现任何风吹草动,资本市场总能挖掘出相对应的龙一、龙二概念股。”转行做股票投资的郑强(化名)经历了2015年的大牛市,但是自2020年三季度开始上演的A股光伏板块的疯狂,超乎了他的想象,“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一下子提升了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地位,A股热钱都往上涌。”

郑强并非因热度兴起才去关注光伏产业。

2017年,当他还是某公司职员时,他看到过一篇《谁会成为下一个千亿光伏公司》的文章,开始关注这个行业的发展。“也没有系统性的研究,就是各种消息、研报翻阅。”郑强特意强调,那时他还查了一下,A股市场当时尚未出现千亿市值的光伏公司。

纵观2019年之前的中国光伏行业发展史,在上市公司的市值环节,仅有两家公司实现过“千亿梦”——登陆美股的无锡尚德,和在港股风光一时的汉能薄膜发电。而随着两家曾经的巨头落幕,中国光伏行业一直未能再出现神话。

直到隆基股份的出现。2017年11月中下旬,这家在单多晶之争中一举获胜的硅片巨头,逼近了800亿市值关口。彼时,身后的通威股份(600438.SH)、中环股份(002129.SZ)市值不过400多亿、200多亿。因此,跑出队列的隆基股份被寄予厚望,有望填补国内光伏行业空缺数年的千亿市值的空白。

事实也确实如此,2019年8月31日,隆基股份总市值达到1001亿元,A股首家千亿市值光伏公司诞生了。

从三年前惊呼千亿市值的出现,到如今见怪不怪。在郑强看来,去年A股此起彼伏的“又诞生一家千亿光伏公司”的呼声,现在而言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不可否认,光伏行业在中长期看来已经具备确定性的发展空间。但资本市场一下子打光了‘子弹’,把各家龙头、各个环节炒起来巨大的泡沫。等来的,就只能是不破不立。”郑强坚信。

“估值被透支了”

“光伏最大的问题还是估值被透支了。”在某投资交流平台,一位用户发表了对当前A股光伏板块持续回调的看法。

这引来了部分其他用户的讨论。有人认为,“不是估值被透支了,是产业链价格传导不畅导致利润分配不均。”也有人附和,“在现在杀估值的大背景下,必须找迭代性平台里最确定的。”

客观而言,经历了年初至今的回调,整个A股光伏板块的估值已经大幅下调。

以Wind光伏指数为例,截至2月18日收盘,该指数报收4430.98点,年初至今累计跌幅14.67%。调整之后,Wind光伏指数对应的动态市盈率为44.5倍。而在去年8月初的高点时,这一数据达到63.37倍。

龙头公司在本轮调整中更是首当其冲。

截至2月18日收盘,隆基股份、通威股份、阳光电源(300274.SZ)这三家市值最高的光伏公司,今年以来的股价跌幅分别为20.48%、13.12%、27.34%。此外,天合光能(688599.SH)、福莱特(601865.SH)、迈为股份(300751.SZ)、爱旭股份(600732.SH)、上机数控(603185.SH)年初至今的股价回撤幅度均超过20%。

股价跌幅最大的三家公司则为中信博(688408.SH)、金辰股份(603396.SH)、捷佳伟创(300724.SZ),今年以来累计分别下跌40.34%、38.41%、32.82%。

可见的积极信号是,回调之后,不少龙头股的估值已经大幅下降。例如,隆基股份、通威股份、正泰电器、大全能源等千亿市值公司最新动态市盈率分别降低至38.05倍、21.43倍、15.79倍、19.07倍。

然而,高估值公司依然不在少数。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最新动态市盈率超过70倍的公司数量为17家,占比超过两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遭遇这轮板块调整之时,有投资者将其与2011年、2018年的那两次行情进行了对比讨论。

整个2018年,Wind光伏指数跌幅达到37.72%,仅次于2011年的38.55%,成为该指数创立以来第二大年度回撤。

然而,这三次指数回撤所处的产业背景并不相同。2011年和2018年,国内光伏行业分别遭遇了“欧美双反”引发的产业危机和政策调整导致的产业降温。即从需求端,导致整个行业发展遭遇“冰点”。

而产业的需求不足,在当前并不存在。

“大洗礼”之后再出发

无论是光伏ETF净值走势,还是Wind光伏指数表现,无不在传达着同样的结论。2020年和2021年,国内光伏产业确实迎来了蜜月期。一方面,政策利好的持续释放,奠定了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大量资本的不断加持,进一步提升了整个产业的发展热度。

但当政策和资本的双重推动,将光伏概念推上A股的明星宝座之时,相继涌现出股价创历史新高的现象,也让整个光伏板块需要再次经历一次“大洗礼”。

不同于2011年、2018年那两场因资本市场对行业短期发展持悲观情绪而导致板块遇冷,这一轮的估值“大洗礼”恰恰是一次对过热现象的预警。

这样的过热预警既存在于资本市场,也存在于光伏产业链的部分环节。

首先,在资本市场端,股价新高、市值大增之时,各家龙头公司需要有更强的业绩成长性,来支撑高企的估值。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统计,截至2月18日,A股共计46家光伏公司披露了2021年度业绩预告,累计实现净利润最高接近400亿元。其中,半数以上的公司净利润预增,且有20家公司净利润有望实现翻倍式增长。

如此业绩表现,几乎宣告了国内光伏行业整体在去年获得了“丰收”。这也支撑了过去一年,资本市场对光伏概念追捧的预期。只不过,当“靴子落地”后,新的预期在何方?

此外,产业链的过热引发了大量新老资本涌入,部分环节产能过剩的信号隐约而现。

据行业媒体黑鹰光伏的统计,整个2021年,光伏制造环节的总投资规模超过7200亿元,几乎是2020年的两倍。这其中,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投资金额分别超过1600亿元、800亿元和2200亿元。

不过,新一轮的凶猛扩张,并不能避免“囚徒困境”。过去一年,整个光伏产业链价格上下游的博弈,注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针对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共促产业健康发展的“呼吁”将不会消失。

实际上,产业链价格的博弈也成为导致此轮光伏调整的可能因素之一。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市场担心潜在美联储加息导致估值下滑;第二,板块轮动至价值股;第三,对2021年第四季度和2022年第一季度的业绩存在担忧(主要受成本上涨影响),尤其是硅片、逆变器和光伏玻璃板块。”瑞银证券光伏及可再生能源分析师严亦舒分析今年以来中国光伏行业股价回调的原因时认为。

但在她看来,近期股价回调后,行业估值将重新具备吸引力。“行业需求自2022年第一季度开始反弹,基本面将会改善。”

(作者:曹恩惠 编辑:张伟贤)

责任编辑:张亚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