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9827

广州:举全市之力建“科创轴”,到2025年推动不少于60家科企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2022-02-18 21:44:090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张文卓 广州报道 日前,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州要成为世界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先行之地。

《规划》还提出,到2025年,广州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支出比重达到15%,新增上市科技型企业数达到6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达到1.7%,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0件等。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制定了详细的“路线图”,将围绕“一轴四核多点”提升空间布局,其中明确将举全市之力规划建设广州“科技创新轴”,由北向南串联起全市域科技创新关键节点,完善生命科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助力广州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重点领域技术达全球领先水平

《规划》提出了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技术攻关水平、科技赋能发展、创新人才资源、科技创新生态等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在提升技术攻关水平方面,《规划》明确提出要在呼吸疾病防治、智能网联汽车等若干技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表示,当前大背景下,推进呼吸疾病防治技术攻关,是响应国家重大需求,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举措,而广州在呼吸疾病防治方面同时具备领先的医疗优势和产业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产业方面,广州具备核酸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有数十家,能够实现高效、大规模的检验,是战疫过程中名副其实的“病毒猎手”,因此广州有望在呼吸疾病防治领域成为产业和技术高地。

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目前广州基本形成了整车、零部件及配套、汽车电子、新能源系统、智能网联解决方案等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聚集了广汽集团、东风日产、小鹏汽车、华为等龙头企业。

业内人士表示,广州的汽车产业规模大、基础好,同时广州也极具互联网基因,拥有大批互联网人才,近年来涌现出不少智能网联汽车企业,这非常有助于集中优势资源,推进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构建“一轴四核多点”科创空间布局

围绕发展目标,广州擘画了科技创新蓝图,提出要形成“一轴核心驱动、四核战略支撑、多点全域协同”的点线面多层次格局,促进区域联动、高效协同,强化与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的衔接,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提升重大创新节点能级,辐射带动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具体来看,“一轴”指的是科技创新轴;“四核”即指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南沙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多点”指的是新时代全市科技发展的关键节点,广州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动重要片区、科技园区、创新型商务区组群式发展。

“科技创新轴”具有核心驱动作用。从地理上看,“科技创新轴”串联起了广州南北,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和南沙科学城为极点,链接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天河智慧城、广州大学城、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南沙庆盛片区、明珠科学园等全市域科技创新关键节点,同时串联起了广州三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规划》提出,将举全市之力规划建设“科技创新轴”,完善沿线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集聚一批国际一流的人才资源、科技基础设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推动科技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国际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强化“4+7+4”科技重点领域部署

根据《规划》,广州将在战略前沿与基础研究领域、前沿技术与重点产业领域、城市治理与民生科技领域三大板块加强技术领域系统部署,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催生一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科技前沿成果。

其中,在战略前沿与基础研究领域,将布局以干细胞与再生科学、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基因工程,以及人类细胞谱系研究为重点领域的生命科学产业。此外,还将布局海洋科技、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空天科技产业。

在前沿技术与重点产业领域,则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和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展开布局;面向城市治理与民生科技领域,则重点发展综合治理与公共安全、资源开发与绿色低碳、现代农业与生物安全等产业。

2022年广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以重点项目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新年伊始,广州已经布下了科技创新“先手棋”。

今年,广州计划安排产业建设项目332个,年度计划投资936亿元。在278个产业建设正式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项目就有128个,具体包括加快建设华星光电T9、粤芯半导体、百济神州等项目,前瞻布局纳米生物安全中心等等。

与此同时,基础科学研究也在快步跟进。《规划》明确,到2025年,广州要建成320个省级以上战略科技创新平台,包含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级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省级重点实验室等。

在彭澎看来,这对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源头创新供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广州拥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经济实力雄厚,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可以通过整合企业、高校、研究所等多方面的力量,成立实验室,就某一个技术展开联合攻关,这是值得广州探索的方向之一。”彭澎说。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张文卓 编辑:李振)

责任编辑:张亚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