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0313

中华万年历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之主是谁

兴仁信息网2023-09-02 15:40:130

中华万年历

中华万年历,历经四年多的发展,已成为一款拥有两亿用户,颜值高、功能强、简约流畅的日程管理工具。截止2023年7月已开发的版本有Android、iOS、Windows Phone,Android pad、Web(网页)。开发者为国内知名创业团队随身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哪位仁兄可以解释一下两个版本的 中华万年历

没啥区别,第二个还好一些,第一个色彩太浓厚了,现代社会了么……

生死轮回图是怎么看的?

生死轮回是佛教的人生观。生死轮回图实际是将很玄奥的佛学教理用漂亮而形象的图画形式表达出来,它所蕴含的宗教一审美意蕴,很耐人寻味。

生死轮回图亦叫生死流转图,顾名思义,其所描绘者乃为众生流转轮回、沉陷生死之景观。此图广泛悬挂或绘制于藏地各大寺庙正殿大门之外侧,全图呈轮形,以象征往复不已、前无起点、后无终结之轮回实景。整个画面的主体结构为中阴阎罗法王口含六道轮回之轮,此乃三界六道众生无法超离轮回、摆脱中阴境界的绝佳写照。正如龙猛菩萨所言:“三道生死轮,无初中后转,犹如旋火轮,彼此互为因。”而众生之所以深陷痛苦轮回深渊,完全是因各自所造之业及烦恼所致。结合此图卷来看,大体可将此图分为内外四个层次:中心部位绘有鸡、蛇、猪三种动物,分别代表众生的贪、嗔、痴三毒烦恼;中心层外围分白黑两色以表善趣恶趣;其外又分为上二下三共五段,上二代表天界及人道两类善趣,下三的正中则表征地狱、其右代表旁生道、其左表示的则是饿鬼道众生;最外层描绘的是十二缘起,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十二缘起支分别被描画成盲人、瓦匠、猴子、船、空宅、接吻、眼中剑、饮酒、采果、孕妇、临产、老人和死尸这些形象,在这十二缘起中,无明毫无疑问是轮回之根。

如果想从这可怕、恐怖、无有边际的轮回怪圈中彻底解脱出来,唯一的办法便是获得佛陀在其所阐扬之圣教中再再宣说的般若空性无我之智,舍此绝无他途。

60年一轮回,应该指的是60年一甲子的说法。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两者之间唯一的关联应该是信徒们认为,围绕象征纯洁与仁慈的冈仁波齐转山可以洗清罪孽。佛祖释迦牟尼生肖属马,马年转山一圈相当于其他年份转山13圈,可以积累功德。佛祖涅在水马年,在生肖与五行的轮回中,水马年要60年才轮到一次,水马年转山更有意义。

阴阳历互换方法:

阴历日期是以月亮的圆缺为计月单位,其以逢朔为初一,以月望为十五(大月为十六日),以月晦为二十九日(大月为三十日)。然而目前记时通常用阳历日期表达,如欲将阳历日期换算成阴历日期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其一是查《新编万年历》,如查1984年6月8日是阴历几日?翻开万年历6月10日是阴历十一,则逆推6月8日是阴历初九。其二可以利用公式推算阴历日期:

设:公元年数-1977(或1901)=4Q+R

则:阴历日期=14Q 10.6(R 1) 年内日期序数-29.5n

(注:式中Q、R、n均为自然数,R<4)

例:1994年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

1994-1977=17=4×4+1

故:Q=4,R=1 则: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

14×4 10.6(1 1) (31 28 31 31 7)-29.5n

=204.2- 29.5n

然后用29.5去除204.2得商数6……27.2,6即是n值,余数27即是阴历二十七日。

中华万年历的更新日志

6.1.8更新日志:

1、修复月历插件不显示节日的bug;

2、优化天气界面指数布局;

3、星座运程新增本周、本月、本年运势,调整界面UI布局;

4、优化吉日查询、生理规律界面UI;

5、节日详情页新增查看节日介绍入口;

6、其他细节优化及bug修复。 6.1.8更新日志:

1、下拉月历插件支持生日、纪念日、倒数日的显示、优化周历插件日程显示逻辑;

2、优化天气界面指数布局;

3、星座运程新增本周、本月、本年运势,调整界面UI布局;

4、优化吉日查询、生理规律界面UI;

5、节日详情页新增查看节日介绍入口;

6、优化帖子详情页布局;

7、其他细节优化及bug修复。 3.5.1.0更新日志:

应用程序图标调整;

修复无网络的情况引起程序强制退出的问题;

修复日期推算的一个问题;

其他一些界面调整以及一些问题修复;

什么叫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的意思:

六道轮回原为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后佛教引用,佛教把婆罗门教称为外道。所谓生死轮回是说“舍此蕴已复趣他蕴”。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此业报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人道(化生)、人道、畜牲道、阿修罗道(魔)、恶鬼道、地狱道(化生)。

六道者:

一、天道

天界分为欲界天、色界天以及无色界天。在欲界天中,享福及寿元是很大的,没有像人间的生苦、老苦及病苦。等天界的福报享尽的时候就要堕落到其他六道去了。

二、人间道

众生因不善业而投生于三恶道,而因善业而感召生于三善道之果报。在三善道中,生于天界之福报最大,修罗道次之,人间则再次之,但人间却是最适宜修持佛法的地方。

投生人道的痛苦,主要可被归纳为四苦,即生苦、老苦、病苦及死苦

三、修罗道

阿修罗,略称‘修罗’,是梵文Asura的音译,汉译佛经中还译为阿须罗、阿索罗、阿苏罗、阿素落、阿须伦、阿须轮等。其中修罗就是‘端正’,国人称其为天神,梵文‘阿’是否定冠词,‘阿修罗’意译为非天、非同类、不端正、不酒神。

他们的福报很大,与天界众生相去不远。生于此道中的众生,于过往生中的善业力极大,却因其瞋恨的习气,而并未能生于天界中,只能以这种似天而非天的生命形式投生。

阿修罗道的众生瞋心及妒忌心极重,常常与天界之众生作战,但往往大败而返,被打至遍体鳞伤。这一道的众生虽然福报、寿元及智力俱大,但却因其瞋恨心而并不快乐幸福。

人道和天道为善道,阿修罗本性善良,也是善道之一,但因其常常带有嗔恨之心,执着争斗之意志,终非真正的善类。男阿修罗于各道中,常常兴风做浪,好勇斗狠,于诸天中,不时攻打天王,以谋夺位。女阿修罗貌美,时常迷惑众生,使难修行。故此阿修罗虽然不用受苦,但死后堕落三恶道机会甚大(天道,阿修罗道,人道,为三善道;畜生,饿鬼;地狱;为三恶道)

四、畜生道

相对而言,投生畜牲道的众生是三恶道中受苦最少的。

畜牲道的众生,居住在陆地上的少,居于海里的为多。从最小的昆虫到鲸鱼及大象等,都属于畜牲道的众生。此外,还有例如龙族及大鹏金翅鸟等我们并不常见到的动物,也都属于畜牲类别。有些畜牲寿命只有一天,也有些可以寿命长达多劫。

只要我们观察陆地上的畜牲,便可略为明了此道的痛苦。在野外漂泊的动物,长期捱受寒、热、饥、渴、被猎杀及相互啖食之苦。被人类畜养的动物,则被劳役、鞭打,更被宰杀而取皮、肉及骨等,一样苦不堪言。

地狱道及饿鬼道的生命,因为大苦而无暇修持佛法。畜牲道的众生,则愚昧无智,故此不太可能明白佛法,所以亦无从修善。

五、饿鬼道

饿鬼的痛苦比地狱略少,但比畜牲道大。如果以智力来比较,饿鬼的智力比畜牲为高。

饿鬼道的众生是胎生的,而且每胎便会生下几百个鬼子。生于饿鬼道中的因缘,除了共通的不善业外,亦特别与不肯施舍助人、偷盗或见难不救之业因有关。这一道中的众生寿量不定,有的饿鬼寿命可长达数万人间年,长期受着因不善业力而感召之痛苦果报

六、地狱道

在六道之中,以地狱道之痛苦为最甚。

民间传说:十殿阎王与十八层地狱“地狱道”只是一个统称,其实它可被细分为八大热地狱、八大寒地狱、近边地狱及孤独地狱四大部分。除孤独地狱外,其他地狱均为众生之集体共同业力所创造的。造作最重恶业者,会投生于地狱道中,经历几十万亿年才有可能离开此道之苦。

地狱道的众生,并不由母胎所出,亦非因卵而出,而是化生出的。在八大热地狱中投生的众生,受着各式各样的大苦。在有些热狱中,众生会互相砍杀,但却不死去,只能经年累月地忍受不断被杀害之痛苦,完全无法出离。

请问何为六道轮回?谢谢

轮回,梵语Samsara,又译为轮转、流转。

轮回的原始思想产生于古印度婆罗门教,奥义书中有之

但并不完备

轮回:

“轮回”的主体是虚妄的“执持识”,“轮回”的动力是“业感”,“轮回”的结束是“解脱”。

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即在“六道”中轮回,循环往复,如车轮旋转不息,

造善业得乐报,如天、人二道,

造恶业得苦报,如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

《观佛三昧经》卷六所说:“轮回六趣,如旋火轮。”

“六趣”即“六道”,是生死轮回的六个去处:地狱、饿鬼、畜生、天、人、修罗。

俗语中常用“六道轮回”。

如元·李寿卿《度抑翠》第一折:“我著你脱离生死,免却六道轮回。”

又如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则你那六道轮回怎脱免,使不的你九伯风颠。”

2.【八苦】

一、生苦,即出生时的痛苦;

二、老苦,即年老体弱的痛苦;

三、病苦,即患病时的痛苦;

四、死苦,即临死时的痛苦;

五、爱别离苦,即与所爱分离的痛苦;

六、怨憎会苦,即与仇人见面的痛苦;

七、求不得苦,即所求不遂的痛苦;

八、五阴炽盛苦,即五阴的作用炽盛,盖覆真性,故死了之后,复须再生。

3.【五阴盛苦】

八苦之一。又曰五盛阴苦。

解盛有二义:一就苦而说。人各具五阴而众苦炽盛,故曰盛。又五阴之器盛众苦,故曰盛。

中论疏七曰:‘有斯五阴,众苦炽盛,名五盛阴苦。又此五阴,盛贮众苦,名五盛阴苦。’

次一义,为五阴之作用炽盛,故名为五阴盛或五盛阴。旧译之经常呼五阴而言为五盛阴者,即此意也。

增一阿含经十七曰:‘世尊告诸比丘曰:彼云何为担?谓五盛阴是。’然则五阴盛苦,犹单言五阴苦也。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