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2520

周易卦序研究,周易卦序的规律

兴仁信息网2023-11-13 17:18:050

“易经”卦序的安排有什么意义

易学上的所谓太极,不同于一般哲学上所谓的太极,易学上的太极直接就是卦体,对卦体的描绘可以分为两仪、四象;两仪加四象就是六爻,六爻的八个“网结”就是八卦。

在传统易学中,“太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每一个治易者不容回避的问题。围绕着什么是太极,可谓众说纷纭,要想理出一个头绪,真成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那么到底什么是太极呢?事情还得从源头说起。

太极一词最早出现在系辞,系辞谓:“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其实这段话并不难理解,它也是描述卦体的,就描述卦体这一点看,它同河图、同八卦没有甚么区别。但是,这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却被传统易学复杂化了。如果我们一一跟踪各种说法的话,那就不知要耗费多少没有价值的劳动,所以这里我们只能简略作个评述。

传统上对太极的说法虽然五花八门,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结合卦体,一种是脱离开卦体。结合卦体的留在了易学领域,脱离开卦体的便进入哲学领域,与“道”一起,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特有的概念或范畴。在关于《天地之数在周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笔者曾简略谈到了“道”与“器”的关系问题,指出易经上的道器与一般哲学意义上的道器是不同的。易经上的器,就是我们说的卦体,易经上的道,就是卦体的构建和运行的几个法则。这些法则是不能脱离开卦体的,最多它们之间有一个内在外在之分。哲学意义上的器和道是抽象的概念或范畴,它们与卦体没有直接关系。至于它们在哲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在本文的议论范围之内。同样,脱离开卦体进入到哲学领域的太极,也不在本文的议论范围之内,就让哲学家们去思索和推论吧,我们这里只对结合卦体的太极,看看传统易学是怎么说的。

根据系辞上面记载的那段话,人们认为,易的本源是太极,由太极生出“两仪”,即一个阳爻和一个阴爻。两仪再发展就变成“四象”,即所谓老阳、老阴、少阳、少阴。四象再发展就形成八卦(经卦),八卦再两两重合,于是便有了六十四卦。以上所言,未必是传统易学对太极与卦体关系理解的全部,但至少这是一种主流派的理解。作为易卦起源或者一种宇宙生成学说,这种认识由来已久。直到今天,仍有广泛而巨大的影响。人们常说的“阴阳老少”和“八卦重合说”,很大程度上是导源于此。

对这种说法,历史上也早有人表示了怀疑和反对。比如王夫之在《周易稗疏》中就说:“两仪生四象。生者非所生为子,生之者为父之谓,使然则是有太极无两仪,有两仪无四象,有四象无八卦之日矣。生者,于上发生也,如人面生耳目口鼻,自然赅具,分而言之,谓之生耳。邵子执加一倍之小数,立一二象之,象一纯阳一纯阴,一阳上阴下、一阴上阳下谓之四象,更加一画而其数倍为八卦。遂画四画之象十六,五画之象三十二,无名无义,但以八生十六,十六生三十二,三十二生六十四。教童稚知相乘之法则可,而于天人之理数毫无所取。使以加一画即加一倍言之,则又何不可以为七画以倍之为一百二十八,渐加渐倍,亿万无穷,无所底止,又何不可哉?不知易但言四象生八卦定吉凶生大业,初不可损而为二爻,益而为四爻五爻,此乃天地法象之自然,事物变通之定理,不可以算博士铢积寸累有放无收之小术,以乱天地之纪也。四象者,通之象二,乾坤也,变之象二阴阳,六错震坎艮一象也,巽离兑一象也,故又曰易有四象,若以二画之象为四象,则易无所本,无不得言有矣。要而言之,太极即两仪,两仪即四象,四象即八卦,犹人面即耳目口鼻,特于其上所生而固有者,分言之则为两为四为八耳。邵子之术繁冗而实浅,固其不足从,以经考之自见,故读易者以不用先天图说为正,以其杂用京房魏伯阳吕岩陈抟之说也”。

以上所引,除了王夫之把八卦(经卦)看作实体以外,他的看法基本上还是正确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它们无所谓先后,是同时存在,只是一个分而言之的问题。用“加一倍法”,就会“无所底止”、“有放无收”,“教童稚知相乘之法则可,而于天人之理数毫无所取”。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人们又把“二进制”引入了易学,把莱布尼茨的发明权揽到了我们祖先的头上。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莱氏是否读懂了易经,参透了太极,即便是莱氏的二进制是受了太极的启示,也不能说明太极就是二进制,更不能说明易经卦体的构成或卦序的排列就是依据了二进制。而十进制在经文中是显而易见的,如“十年乃字”(屯二)、“十年勿用”(颐三)等,另有天干可证。

或问,说了半天,到底什么是太极呢?其实这个问题笔者已经回答了一部分,那就是从数的角度看,太极就是零,零就是太极。在关于《零在天地之数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笔者曾经谈到,零是初始态,又是终极态;零是0,因为它曾经表示过“什么也没有”;零是一,因为它在天地之数中占有一席之地;零又是二,因为它时而以一个天数的身份出现,时而又以一个地数的身份出现;零是三,因为它既不是天数,也不是地数,只能算个第三者;零是一个进入天地之数的数,又是一个能够包容全部天地之数的数,所以它有无限丰富的内容。如此等等,这些内容的总合就是太极。但是必须特别说明,零或者太极包纳如此众多的相互矛盾的内容是有条件的,困难不在于指出它包含这,包含那,而在于说明是在什么条件下,它使那些原本对立的东西获得了同一或统一。以往对太极的研究,大多是在概念的范围内进行的,包括我们上面从数的角度。在概念范围内研究有它的好处,就是可以充分利用和展现思维的创造能力,但是也容易出偏,因为它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列宁说过:“概念的全面的、普遍的灵活性,达到了对立面同一的灵活性,——这就是实质所在。主观地运用的这种灵活性=折衷主义与诡辩。客观地运用的灵活性,即反映物质过程的全面性及其统一的灵活性,这就是辩证法,就是世界的永恒发展的正确反映”。为了避免“主观地运用”,用所谓“主观存在”去替代或偷换客观存在,我把这部分内容放到对卦体问题的探讨中。在前面的议论中,我们曾经谈到,卦体或者说是“器”也不是单纯的自然物,而是“抽象物”,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但是作为抽象过程的最后产品,它不是概念,而是“形体”,还没有谁把卦体当作概念去研究。因此,结合卦体探讨太极,也许可以避免“主观地运用”。

关于卦体,在前几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作了一些探讨,那就是从数的角度看,它不过是天地之数的总和,从形状上看,它又是一个球体。假定我们再对这个球体作一个描绘的话,那么这里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从哪开始。我们知道,天地之数是一个绝对数、大限数,是数外无数的数。由这样的数构成的卦体也是一个绝对物,是物外无物的物。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没有把的葫芦”。葫芦有把,说明它是有来龙和去脉的,至少是有“来龙”,这样我们可以从它的“来龙”说起。葫芦没把,我们又该从何说起呢?一般的叙述,在这里分成了两条路线,一条是聪明的哲人们由太极想到了无极,认为是无极产生了太极。但随后的问题就是无极又是从哪产生的?从绝对的虚无中是不可能产生出有来的,于是老子又想出了“有无相生”这个道理。另一条路线就是不承认有什么无极,太极的本意就是极到不能再极。于是由太极而两仪而四象而八卦,这便是前面谈到的一般人们对太极的理解。笔者的浅见是,说有“无极”还是有些道理的,葫芦没把,还不就是无极吗?但这个无极,同时又是太极,因为一切的一切,又要从这里开始,这不就是太极吗?所以太极的第一个意义就是这个“葫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卦体,卦体就是太极,太极也就是卦体。对这个卦体的研究、描绘或叙述总得从一个什么地方开始,这个开始的地方(点、方面、局部、部分等)就是“一”,老子的“道生一”就是这样的一,在系辞上叫“两仪”。为什么老子说一这里说二呢?原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球体,球体有这样一个特性,那就是球面上的任何一点(或面)只要一经确定,那么与它相对立的球面的另一点(或面)也便同时被确定下来,就是说这一点(面)非它莫属,其它任何点(面)是不能代替的,这就是太极生两仪。太极是“二”,这就是太极的第二个意义。两仪一经确定,则两仪之间的“四象”也就同时确定下来。不难看出,“两仪”加“四象”就是卦体的六爻,六爻在球形卦体上正好有八个交汇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六爻之网的“网结”,这八个网结就是八卦。六爻卦不是八卦两两重合的结果,而是八卦的总合构成了卦体,或者简单说八卦就是卦体,卦体也就是八卦,只是这里对八卦的理解不是三爻卦,而是卦体上的八个枢纽。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它们确实无所谓先后,不是谁“生”谁的问题,只是个“分而言之”的问题。分而言之是叙述,叙述的顺序不等于“事情”的顺序,甚至也不等于研究的顺序。把叙述的顺序误认为“事情”的顺序,由此导出“阴阳老少”和“八卦重合说”等,这就是用“主观存在”代替客观存在为我们酿成的一颗苦果。

谈到太极,不能不说说太极图。世传太极图多种多样,大多为宋以后,作者有的可考,有的不可考。就笔者所见到的太极图看(所见极少),从形式上看,差不多都是平面图,或者包括作者在内都理解为平面图。从内容上看,有的试图同八卦(三爻卦)挂勾,有的试图同五行挂勾,也有的试图同六十四卦或气象等等挂勾。对此笔者的认识是,轻言否定是不妥的,试图引申甚么也需谨慎。因为不论是什么样的太极图,都已经不再是抽象的概念,都是试图把概念还原、转化、或过渡为形体,这是易经同一般哲学的一个重大区别。当然这里还有一个还原、转化或过渡的准确性问题。在诸多太极图中,笔者最有兴趣的是来知德的“太极河图”,其图解认为:“河图虽曰一六在下,二七在上,其实皆阳上而阴下;虽曰三八在左,四九在右,其实皆阴左而阳右;虽曰以五生数统五成数,其实皆生数在内,而成数在外;虽阴阳皆自内达外,其实阳奇一、三、七、九,阴偶二、四、六、八,皆自微而渐盛。不可分裂将其几点置某处。阴阳左右虽旋转而无定在。阴阳合于中心,而上本天地之中气,故不可拘执河图虚中五十无位之说”。来氏此说虽未脱离“平面”之见,但毕竟是把太极图与河图结合的一种尝试。如果预知河图所描绘的是一个特定的球体,那么把太极图也设想为一个球体,那就不是多难的事了。

周易卦的演变

这是由六爻中的动爻变出不同的变卦的缘故。如果你用三枚铜钱摇六次从来没摇出三面相同的时候便意味着没有变卦。一般有变卦的都是六次中至少一次摇到三面相同的时候。易经的原则也是变。所以六十四卦中会有32对,每对有2卦,分别叫做本卦和变卦。本卦代表现在的事情的发端,开端的态势,变卦代表这个事情的变化的趋势和结果。

易经六十四卦的卦序规律

《易经》64卦的卦序是建立在8卦的基础之上的,前人的主要认识有“先天八卦说”,“后天八卦说”,各有特点,但它们与64卦的联系却显得附会。后来,有人对64卦提出了“两两相偶,非反即覆”的概念,可谓是一个大的进步,它指出了64卦的一些内在联系。但这一概念也有缺陷,就在于它的提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能系统地解决《易经》的卦序问题。

易松云先生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对64卦的卦序提出了全新的认识,下面的这张图表即完全反映了《易经》64卦的内在规律性:

易经六十四卦的卦序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

艮为山,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

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

巽为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山风蛊。

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火水未济,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

坤为地,地雷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夬,水天需,水地比。

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山咸,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 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 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 讼自遁变泰归妹,否从渐来随三位。

首困噬嗑未济兼,蛊三变贲井既济。

噬嗑六五本益生,贲原于损既济会。

无妄讼来大畜需,咸旅恒丰皆疑似。

晋从观更睽有三,离与中孚家人系。

蹇利西南小过来,解升二卦相为赘。

鼎由巽变渐涣旅,涣自渐来终于是。

易经里的64卦有分先后顺序吗?

有天 (乾) 地 (坤) , 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 屯 ; 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 蒙 ; 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 需 ; 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 讼 。 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 师 ; 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 比 ; 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 小畜 。 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 履 。 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 泰 ; 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 否 。 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 同人 。 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 大有 。 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 谦 。 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 豫 。 豫必有随,故受之以 随 。 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 蛊 ; 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 临 ; 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 观 。 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 噬嗑 ; 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 贲 ; 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 剥 ; 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 复 。 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 无妄 。 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 大畜 。 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 颐 ; 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 大过 。 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 坎 ; 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 离 ; 离者丽也。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 恒 ; 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 遯 ; 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遯,故受之以 大壮 。 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 晋 。 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 明夷 ; 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于家,故受之以 家人 。 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 睽 。 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 蹇 ; 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 解 ; 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 损 ; 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 益 。 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有 夬 ; 夬者决也,决必有遇,故受之以 姤 ; 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 萃 。 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 升 。 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 困 。 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 井 。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 革 。 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 鼎 。 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 震 ; 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 艮 ;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 渐 ; 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 归妹 。 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 丰 ; 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 旅 。 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 巽 ; 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 兑 ; 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 涣 ; 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 节 。 节而信之,故受之以 中孚 。 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 小过 。 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 既济 。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 未济 终焉。 《周易》以乾、坤二卦开始,象征天地初开,万物始生;以既济、未济卦结尾,象征万事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知道六十四卦的正确顺序有什么意义?

有关易经六十四卦之卦序,粗看起来应是早已有权威性定论的课题。在易传十翼中就有一篇《序卦传》专门论述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及意义,应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仔细分析,事情不是这么简单。因为,众所周知,易传部分的出现要比易经部份晚了数百年,跨越了一个不容忽略的历史时代。事实上,现在的通行本易经是一本“捆绑式”的著作,它是由“易经”和“易传”两个不同的部份捆绑而成。后者是数百年后的后人对前者的批注、诠释和演绎。研究时两者是不能等同看待的。譬如今人为《红楼梦》写的许多论文未必符合曹雪芹的原意一样。

通行本的卦序来自《序卦传》,乾、坤、屯、蒙、需、讼…是春秋时期仁义道德礼教兴起时的产物,偏重于哲理。这未必符合西周时期生成的《易经》的原意。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就着不同的顺序:键(乾)、妇(否)、掾(遯)、礼(履)、讼、同人…这是一个以不同的宫排在一起的比较接近原本思想的序列。

其实根据二进制数原理,六十四卦的阴阳爻组合本身就明确指定了自身固有的序列,而这一序列才是真正表示出易经排序的含义。下面仅以阴爻为0,阳爻为1,由下而上,由右而左,即构成二进制数序,通常称为伏羲卦数。对这一卦数作上天下地、上阳下阴重新排出序列,与其它通行本、帛书和纳甲法序列对比列表如下。作为占筮的依据,此序列对理解卦象卦义,或会更合原意一些。这样一个序列内中有些甚么奥妙呢?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进制八进制汉墓帛书通行本纳甲法邵雍易数

——————————————————————————————————

1。乾为天111111771111

2。天风姤11111076844233

3。天火同人111101756134817

4。天山遯11110074333349

5。天泽履11101173410229

6。天水讼11101072564741

7。天雷无妄111001717253725

8。天地否11100070212457

9。风天小畜11011167589345

10。巽为风1101106657573337

11。风火家人1101016563373521

12。风山渐1101006460532453

13。风泽中孚1100116361612313

14。风水涣1100106262594645

15。风雷益1100016164423629

16。风地观110000605920561

17。火天大有10111157501483

18。火风鼎1011105656504335

19。离为火1011015549304119

20。火山旅1011005452564251

21。火泽睽1010115353382111

22。火水未济1010105254644443

23。火雷噬嗑1010015155213827

24。火地晋101000505135759

25。山天大畜100111471026197

26。山风蛊1001104616184039

27。山火贲1001014514221823

28。艮为山100100449521755

29。山泽损1000114312412023

30。山水蒙100010421344547

31。山雷颐1000014115273931

32。山地剥100000401123663

33。泽天夬011111374243542

34。泽风大过0111103648283134

35。泽火革0111013546491318

36。泽山咸0111003444316050

37。兑为泽0110113341515710

38。泽水困0110103245475842

39。泽雷随0110013147173226

40。泽地萃0110003043455958

41。水天需01011127185556

42。水风井0101102624483038

43。水火既济0101012522631222

44。水山蹇0101002420396154

45。水泽节0100112321601014

46。坎为水010010221729946

47。水雷屯010001212331130

48。水地比010000202385662

49。雷天大壮001111172634534

50。雷风恒0011101632322836

51。雷火丰0011011531551420

52。雷山小过0011001428626452

53。雷泽归妹0010111329546312

54。雷水解0010101230402744

55。震为雷0010011125512528

56。雷地豫0010001027162660

57。地天泰000111073411528

58。地风升0001100640462940

59。地火明夷0001010538361524

60。地山谦0001000435156256

61。地泽临0000110336195116

62。地水师000010023771648

63。地雷复0000010139245032

64。坤为地000000003324964

八进制的算法,在易占中早已广泛使用。《梅花易占》中的“卦以八除”就是例子。除八取余正是十进制数化为八进制数的标准算法。可见,易占从来就是按八进制卦序进行的。现用通行本的卦序与易占毫无关系,也不符合易经的原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