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3438

楚简周易64卦排序,周易六十四卦查询

兴仁信息网2023-11-22 05:27:570

为什么说《周易》是三极指道、六位成章的学问?

孔子说:《易》有六位三才,天地人道之分际也。三才之道,天地人也。天有阴阳,地有柔刚,人有仁义。法此三者,故生六位。

《易纬》将《易经》的六画卦象结合天、地、人三才,与及阴阳、柔刚、仁义道德等说,亦即《上系》第一章「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下系》第十章「《易》之为书也,广大备悉,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和《说卦传》:「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诸说的总和,泛指《易》学涵摄天、地、人之道。加上后来《说文》王字注:「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史记.太史公自序》:「通天地人之变,成一家之言」,《郭店楚简.语丛》:「《易》,所以会天道、人道者也」种种,予人一种清晰理念:《易》学就是一种参造化,究天人之学。更由此说而衍生扬雄的「仁柔义刚」的细节,即汇聚成一套完善「天人合一」的理论,所谓「天大地大人亦大」。把人的地位提升到与天地并列,范文澜《中国通史》以为是由於春秋以来,人的地位逐步提高,是人性醒觉的表现,从而加强了孔子「人本」思想,也是《易学》从原始,通向人文主义的结果。

然而,把三才套入卦象六爻位序之中,天地人究竟谁孰?此种三分之法又是否完全适合六十四卦,抑或只适合用於某些卦象之中,《经》、《传》都没有明确交代。第一个把「三才」用於「六画卦」之中,以「六爻位象三才」,替它定位的,据现存的资料得知,是东汉时的郑玄,他分别在《乾卦》的二、三和五爻之下注云:二于三才为地道,三于三才为人道,五于三才为天道。

郑玄是马融的学生,这位被尊称为「五经无双」的大儒,当然闻道有自,有本有源,到了唐时孔颖达编纂《五经正义》,也直取其说而无所怀疑。孔氏在《周易注疏.乾卦》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下《疏》引「先儒」云:「《易》含万象,为例非一,及其六位,则一二为地道,三四为人道,五上为天道。」所指的「先儒」说,李道平谓「即郑义也」。至於南宋朱熹在《易经集注.下系》第十章「《易》之为书也」一段之下也认同郑说,云:

三画已具三才,重之故六,而以上二爻为天,中二爻为人,下二爻为地。

三才的划分,解家每每拿《随卦》举例,六画之卦包括天、地、人之阴阳、柔刚、仁义在内,所谓「奇耦之画,函三於一」,於是三才六位之说,今日已广为学《易》者所接受。不过,正如郑玄也得承认「《易》含万象,为例非一」,按照《易经》一贯「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六爻之位),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的特点,处处教人善变趋宜,不可墨守成规,及后王弼的学生韩康伯在此数句之下注,也叫人「不可立定准」,只要大家一读《乾.文言》对九三、九四两爻的阐释,不难发现「三才六位」义确有圆凿方枘,鉏鋙不相入处。

九三曰: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又九四曰: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连山易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真正的正宗的连山易的内容是什么请拿出论据_百 ...

易有三:曰连山,曰归藏,曰周易

连山以艮为首卦,

归藏以坤为首卦,

周易以乾为首卦。

连山,归藏已失传,后亦有称湖南楚简版为连山易者。

郭沫若喜易,认为秦始皇陵内应藏有上古之易,力主发掘之。周总理批云:郭老若有保陵内文物安全之策,何妨掘之。遂罢。

我亦深信之。

期待有那天到来。

郭静云的著作目录

一、中文论著

专著 《亲仁与天命:从缁衣看先秦儒学转化成「经」》,台北:万卷楼图书,2010。 《夏商周:从神话到到史实》,上海古藉出版社,2013年11月。

期刊论文 2.

秦始皇帝称号研究,《历史文物》2005第2期,台北:历史博物馆,页78-83。

3.

由礼器纹饰、神话记载及文字论夏商双嘴龙神信仰,《汉学研究》第二十五卷,第二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7,页1-40。

4.

论中西古代个人像艺术及其观念,《考古学报》2007第3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页267-294。

5.

甲骨文「下上若」祈祷占辞与天地相交观念,《周易研究》2007第1期,济南:山东大学,页7-13CSSCI。本文转载:《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7年5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数据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先秦史》2007年3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数据中心,页2-13。

6.

秦始皇陶俑:墓俑或功臣肖像?,《中山大学学报》2008年1期,页65-78;本文转载:《高等学院文科学术文稿》 2008年2期,页107-109。

7.

夏商神龙佑王的信仰以及圣王神子观念,《殷都学刊》2008年1期,页1-11。

8.

先秦易学的「神明」概念与荀子的「神明」观,《周易研究》2008年3期,页52-61;本文转载:《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8年9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数据中心,页38-46。

9.

墓俑育功臣像资间,《历史文物》180-181期,2008年7-8期,页62-71、76-85。

10. 试探西汉文官编修「天下之经」方法—以《缁衣》篇为例,《中国古中世史研究》第二十辑,2008年8月,页253-285。(韩国)

11. 《缁衣》「君以民芒」原义之推论,《湖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页32-38 ;本文转载:《复印报刊资料.先秦史》2009年4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数据中心,页40-46。

12. 郭店出土《太一》:社会归于自然天地之道(再论老子丙组《太一》书文的结构),《中国出土资料研究》第13号,东京:东京大学中国出土数据学会,2009,页41-61。

13. 《尚书‧吕刑》不同版本及其思想研究,《史学史研究》,2009年第2期,页84-92。

14. 郭店楚简《太一》四时与四季概念,《文史哲》,2009年第5期,页20-26 ;本文转载:《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9年11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数据中心,页60-66。

15. 由商周文献试论历史时间观念之形成,《师大历史学报》第42期,2009年12月,页1-19。

16. 「贤师」与「忠臣」:试探简本《缁衣》第十至十一章的本意以及经本主题的来源,《国学学刊》,2009第4期,页35-47。

17. 试论先秦儒家「」概念之来源与本意,《孔子研究》,2010年第1期,页4-17。

18. 幽玄之谜:商周时期表达青色的字汇与其意义的演化,《历史研究》,2010,第2期,页4-24。

19. 史前信仰中神龙形象来源雏议,《中原文物》,2010年第3期,页23-33,本文转载于《殷都学刊》,2010年第3期,页66-75。

20. 殷商的上帝信仰与「帝」字字形新解,《南方文物》,2010,第2期,页63-67;本文首载于《中国文字博物馆》2期,安阳:语文出版,2009,页37-46。

21. 据出土的先秦《缁衣》版本再考证《都人士》逸诗的原文,《东华人文学报》,第17期,2010年7月,页1-20。

22. 商周文献中历史观念形成脉络考,《历史人类学刊》第八卷第二期,2010年10月,页1-86。

23. 从商周古文字思考「干」、「坤」卦名构字──兼释「」字,《周易研究》2011年2期,页17-24 。

24. 从考古史实推论殷商建国的情况,《古代文明研究通讯》第51期,2011年12月,页39-43。

25. 郭静云,古代亚洲的驯马、乘马与游战族群──兼说殷商文明马车的来源,《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页184-204。

26. 郭静云,楚简《缁衣》的「谨言慎行」论——第十五至十六章的本意考,《学术研究》,2013年第1期,页87-96。

不定期的学刊论文

27. 甲骨文中「神」字的雏型及其用义,《古文字研究》二十六辑,北京:中华书局,2006,页95-100。

28. Портреткак мировоззрение и невербальная изобразительная история(肖像概念,视觉性的历史记载). Восток-Запад историко-литературный альманах:2005–2006 (东—西:历史与文学)М.:Издательская фирма «Восточ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莫斯科:东方文学),2006,页150-170(俄文)。

29.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与《上海博物馆竹简.恒先》中造化三元概念,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编,《简帛》第二期,200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页167-192。

30. 先秦自然哲学中「天恒」观念:竹简《太一》与《恒先》论及宇宙源头,《儒家文化研究》第一辑,北京:三联书店,2007,页357-375。

31. 「神明」考,中华孔子学会,《中国儒学》丛刊第一辑,北京,商务出版社,2007,页427-434。

32. 甲骨、金、简文「」字的通考,《古文字研究》二十七辑,北京:中华书局,2008,页135-140。

33. 由《缁衣》看讨先秦与西汉儒家观点之异同────以简本第二至四章为中心,《中国经学》第4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页53-90。

34. 楚简《缁衣》论刑、亲民和灵命之问题,《中国经学》第5辑,2009年,页137-174。

35. 由商周文字论「道」的本义,《甲骨文与殷商史》新一辑,2009,北京:线装书局,页203-226。

36. 论「肖像」艺术的主题——试探跨越文化之定义,《意象》第三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页135-176。

37. Ханьскаяэстетика(汉代美感与美学),《Человекикультуравостока(东方人与文化)2008》,М.: ИДВРАН(莫斯科:远东研究所),2009,页15-20(俄文)。

38. 由竹简《缁衣》论战国时期历史语言的问题,《简帛研究2007》,2010年4月,页6-21。

39. 释甲骨文「」字,《古文字研究》二十八辑,北京:中华书局,2010,页41。

40. 殷商王族祭日与祖妣日名索隐,《甲骨文与殷商史》新二辑,上海古籍,2011年,页47-76。

41. 「大禾方鼎」寻钥──兼论殷商巫觋的身分,《艺术史研究》第13辑,2011年,页75-112

42. 先秦竹书与万世之经,《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九、十辑,2012年,页138-149。

43. 释楚简「」、「」、「」和「」字,《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六辑,2012年,页1-15。

44. Происхождение концепции «Дао» на основанииданныхпалеографии(从古文字论「道」概念之起源),《Человекикультуравостока(东方人与文化)2010》,М.: ИДВРАН(莫斯科:远东研究所),2012年,页37-64(俄文)。

严格审查制度的学术专书论文

45. 论“”、“”、“微”、“媺”、“美”字的关系,黄德宽、张光裕主编。《中国古文字论稿》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页391-396。

46. 从《总物流形》第一章释诂论战国末期道教祭辞的萌芽,《出土资料と汉字文化圈》,东京:汲古书院,2011年,页(73)-(96)。

47. 殷商自然天神的崇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墟与商文化──殷墟科学发掘80周年纪念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页520-548。

真实发表的会议论文集

48. 肖像定义与其范围轮廓,《位格和个人概念在中国与西方》辅仁大学华裔学志丛书《MonumentaSerica》,台北:辅仁大学出版社,2006,页605-655。

49. 道家『神明』观,《道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高雄:高雄师范大学,2006年5月,页153-168。

50. 由简本与经本《缁衣》的异同论儒家经典的形成,《第五届中国经学研究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国立大学中文学系,2009,页301-326。

51. 「」与「御」:论二字在商周语文中的涵义以及其在战国汉代时期的关系,《语言文字与教学的多元对话》,台中:东海中文系,2009,页343-357。

52. 《总物流形》第一章释诂──兼论其文章属性及战国末期道教的萌芽,《语言文字与文学诠释的多元对话》,台中:东海大学,2011,页107-154。

网络发表

53. 阅读《恒先》,简帛研究网2008.07.25

54. 《恒先》补考二则,简帛网2011/03/07

会议论文集(会议内用)

55. 中国禅宗是否影响苏菲文化?,「第十三届国际佛学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华梵大学2006年10月。

56. 鱼丝与法索:楚简《缁衣》第十四章本旨钩沈国立大学文学院,第四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1年03月

57. 甲骨文「」、「」、「」字考,《第二十二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中:逢甲大学,2011年04月,页161-182。

58. 伯夷叔齐故事的结构与殷周王家的关系,《第二届世界汉学中的《史记》学国际研讨会》,宜兰: 佛光大学,2011年5月31日-6月2日,页1-52。

59. 甲骨文用辞及福佑辞,《出土文献研究视野与方法研讨会》,台北:国立大学中国文学系,100年6月11日。

60. 伯夷叔齐故事考,《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南阳:2011年08月20日至22日。

61. 战国秦汉出土文献「」字通考,《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兰州,2011年08月25日至26日。

62. 吕太后受命!──西汉史官对天命所阐述及所隐藏,《第八届汉代文学与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10月。

63. 语言与文字:试论殷商文字之发源与形成,《甲骨学暨高青陈庄西周城址重大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2012年,8月。

二、外文论著(1989-2005)

专著

64. 《汉代人像来源》,苏联美术院附设绘画、雕塑及建筑大学·艺术理论及历史系,1989硕士论文。

65. 《春秋战国历史过程中,「人」概念的变化》)Москва, ИВРАН(莫斯科:东方学研究所)(博士论文)。

66. В.Манухин,А.Кобзев, В.Таскин, Б.Рифтин, Д.Воскресенский. Цзинь, Пин, Мэй, или Цветы сливыв золотой вазе. Т.1, 2, 3. (Участие в переводе, научной подготовке текста,сверке с оригиналом и редактуре перевода. Примечания. Перевод и обработкастихов) - Иркутск:Улисс,1993 与V.Manuhin,A.Kobzev, V.Taskin, B.Riftin, D.Voskresenskiy 。

67. 《梅花:中国宋明乐府译注》)СПб.:Нева – М.: Олма-пресс(圣彼得堡)2000。

68. БоСин-цзянь (《唐白行简著作译注》)М.:Наталис 莫斯科2003。

期刊论文

69. Китайскийэрос: загадки и парадоксы (в соавторстве с А.Кобзевым) - Азия иАфрика сегодня. М.: Наука,1992,№ 7 ,与A.Kobzev合着,《现今亚洲与非洲》学术月刊,№ 7(1992)。

70. 楚国文化现象,中国绘画来源,《东方》学术双月刊,№ 1(1993)。一级

71. 东西肖像中的理想化方法,《远东问题》学术双月刊,№ 4(1993)。一级

72. 张衡《归天赋》译注),(《文学年刊》莫斯科)2001,№1,页1-5。

73. 《皇氏女宝菤》译注)Восток. М.: Наука(《东方》学术双月刊)2002,№ 2,页145-158。一级

74. 《汉字诗学》,《东方》学术双月刊),2002,№ 6,页5-24。

75. (东西方文化中「脸」、「人身」和「肖像」词汇的概念与现象之比较),Проблемы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Философия. М.: Наука(《远东问题》学术双月刊,哲学,莫斯科:科学出版社)2003,№ 3,页135-147。一级

76. Запад –Восток.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портрета в Китае и других культурах мира(西-东:中国与其他古代文明中,肖像的形成),Восток.М.: Наука(《东方》学术双月刊,莫斯科:科学出版社)2003,№ 4,页30-42。一级

77. Путьсмертного – полюбить смерть(先秦道家对死亡的概念),Восточнаяколлекция(《东方典藏》学术季刊,莫斯科:国家中央图书馆),2004,№ 1页31-38。

78. Первыйснег на Янцзы(赵干江行初雪图),Восточная коллекция(《东方典藏》学术季刊,莫斯科:国家中央图书馆),2004,№ 2,页9-17。

79. ЛикиШан/Инь (Китай, II тыс. до н.э.)(商代对人面与兽面的崇拜),Вестник древнейистории. М: Наука(上古史季刊)莫斯科:科学出版社,2005,№ 1,208-219。一级

80. Дух итело в погребальных традициях Чжоу X—III вв. до н.э.(周代丧礼中尸体与魂魄),Проблемы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Философия. М.: Наука《远东问题》学术双月刊,哲学)莫斯科:科学出版社,2005,№ 2,页133-143。一级

论文集论文

81. Концепциядревнеегипетскогопортрета,《СборникстуденческихработАкадемииХудожеств》,1985 古埃及肖像概念,《苏联美术院青年学者论文集》,1985。

82. К вопросуу датировке Аменхотеп и Реннаи,《Труды ГМИИ им. А.С.Пушкина》,1986 普希金美术馆收藏之Amenhotep与Rennai木俑年代考订《国立普希金美术馆年刊》,1986。

83. Искусство«весеннего дворца - Китайский эрос. М.: Квадрат,1993 ,1993。

84. Несколькослов об иллюстрациях к роману «Цзинь, Пин, Мэй» - Китайский эрос.М.: Квадрат,1993。

85. Дэ как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потенция китайского императора и его империи в символахицзинистики и образах искусства)- От магической силы к моральному императиву:категория дэ в китайской культуре. М.: Наука,1998 中国皇帝与帝国之「德」在易学象征上以及艺术上的表现,《中国文化中「德」的概念》,1998。

会议论文集论文

86. Глинянаяармия империи Цинь - XXI 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в Китае». Ч.1. М.: Наука,1990 秦始皇兵马俑,《第21届「中国社会与国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0。

87. Портретывеликих императоров с точки зрения теории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го восполнения властичерез инь - XXIII 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Китае». Ч.1. М.: Наука,1991 帝王像与采阴补阳理论,《第23届「中国社会与国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1。

88. Обистоках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портрета в Китае - XXIV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 Ч.1. М.: Наука,1993 中国肖像来源,《第24届「中国社会与国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3。

89. Хронологияи анахронизма романа «Цзинь, Пин, Мэй» - XXVI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 М.: Наука,1995 (《第26届「中国社会与国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5)。

90. Персонажиромана «Цзинь, Пин, Мэй» - XXVII 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 М.: Наука,1996(《第27届「中国社会与国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6)。

91. Поэзия имузыка в романе «Цзинь, Пин, Мэй»XXXI научная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 М.: Наука,(《第31 届「中国社会与国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莫斯科:科学出版社),2001,页216-236。

92. Отиероглифа к слову (китайская поэзия по-русски)(中文诗俄译法之研究),XXXII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 М.: Наука(《第32届「中国社会与国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莫斯科:科学出版社)2002,页195-213。

93. 张衡《四愁诗》四种理解与译注),《第33届「中国社会与国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莫斯科:科学出版社)2003,页183-192。

94. (秦始皇帝称号研究),《「远东哲学与世界文明」第十二届研讨会论文集》,莫斯科:远东研究所)2003,页172-181。

95. 论周丧礼中的「灵」范畴「亚非学国际研讨会 IKANAS-2004」,莫斯科,2004。

中国周易学会会长真的没换过吗?

1、肯定没有,从学会成立至今,会长一直是刘大钧;

2、详细情况:

经国务院民政部批准,中国周易学会于1996年正式成立。由当时的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主任刘大钧任学会会长。 中国周易学会是中华人民教育部所属的专业性学术组织。

该会宗旨是 联合各地周易研究和工作者展开学术和社会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 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信心,为中华民族复兴和强大做出贡献。

3、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是一所着力开展易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专职学术机构。

该中心的前身,是1984年于山东大学哲学系成立的“周易研究室”。1988年3月,在“周易研究室”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直属学校的独立学术研究机构-“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2000年9月,中心正式更名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中心的前身及中心自创立以来,其主任皆为著名易学专家刘大钧教授。该中心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的一级学会中国周易学会所在地,会长也是刘大钧教授。

4、刘大钧其人:

刘大钧(1943-),山东邹平人,国际著名易学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周易研究》学刊创办人、主编,山东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点第一学术带头人,为山东大学哲学博士点的获得与哲学学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刘大钧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易学研究,以弘扬大易文化为己任,于上世纪80年代率先倡导并开展了传统象数易学研究,是山东大学易学学科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中国易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为传统易学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治《易》路数上,主张在新的历史文化视野下超越传统的象数义理两派之争,坚持象数义理兼顾,探寻易学的整体学术特色和内涵。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文史哲》《周易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周易概论》(该书多次再版,印数超过10万册)、《周易经传白话解》、《今、帛、竹书周易综考》等学术著作多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易学研究菁华集成”、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儒藏》编纂与研究”之经部易类专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马王堆帛书《易传》系统释义与哲学解读”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

二十多年来,筹备召开了十余届国际易学与海峡两岸易学及儒学学术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易学与两岸易学及儒学的交流与发展,并以“大易”系列的形式,主编了历届易学儒学研讨会论文集十余部,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刘大钧身兼数职:

中国周易学会会长、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易研究》学刊主编、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大学太极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下图应该是刘大钧在重庆大足石刻的参观考察留念)

《易经》六十四卦分别是什么?

1乾天 乾为天 泽天夬 火天大有 雷天大壮 风天小畜 水天需 山天大畜 地天泰

2兑泽 天泽履 兑为泽 火泽睽 雷泽归妹 风泽中孚 水泽节 山泽损 地泽临

3离火 天火同人 泽火革 离为火 雷火丰 风火家人 水火既济 山火贲 地火明夷

4震雷 天雷无妄 泽雷随 火雷噬嗑 震为雷 风雷益 水雷屯 山雷颐 地雷复

5巽风 天风姤 泽风大过 火风鼎 雷风恒 巽为风 水风井 山风蛊 地风升

6坎水 天水讼 泽水困 火水未济 雷水解 风水涣 坎为水 山水蒙 地水师

7艮山 天山遁 泽山咸 火山旅 雷山小过 风山渐 水山蹇 艮为山 地山谦

8坤地 天地否 泽地萃 火地晋 雷地豫 风地观 水地比 山地剥 坤为地

六十四卦分别代表什么,是如何组合的?

易经六十四卦 第1卦乾为天(乾卦)刚健中正

上上卦

象曰: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和健,表明兴盛强健。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示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

第2卦坤为地(坤卦)柔顺伸展

上上卦

象曰:肥羊失群入山岗,饿虎逢之把口张,适口充肠心欢喜,卦若占之大吉昌。这个卦是同卦(下坤上坤)相叠,阴性。象征地(与乾卦相反),顺从天。承载万物,伸展无穷无尽。坤卦以雌马为象征,表明地道生育抚养万物,而又依天顺时,性情温顺。它以“先迷后得”证明“坤”顺从“乾”,依随“乾”,才能把握正确方向,遵循正道,获取吉利。

第3卦水雷屯(屯卦)起始维艰

下下卦

象曰:风刮乱丝不见头,颠三倒四犯忧愁,慢从款来左顺遂,急促反惹不自由。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坎)相叠,震为雷,喻动;坎为雨,喻险。雷雨交加,险象丛生,环境恶劣。“屯”原指植物萌生大地。万物始生,充满艰难险阻,然而顺时应运,必欣欣向荣。

第4卦山水蒙(蒙卦)启蒙奋发

中下卦

象曰:卦中爻象犯小耗,君子占之运不高,婚姻合伙有琐碎,做事必然受苦劳。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艮)相叠,艮是山的形象,喻止;坎是水的形象,喻险。卦形为山下有险,仍不停止前进,是为蒙昧,故称蒙卦。但因把握时机,行动切合时宜,因此,具有启蒙和通达的卦象。

第5卦水天需(需卦)守正待机

中上卦

象曰:明珠土埋日久深,无光无亮到如今,忽然大风吹土去,自然显露有重新。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坎)相叠,下卦是乾,刚健之意;上卦是坎,险陷之意。以刚逢险,宜稳健之妥,不可冒失行动,观时待变,所往一定成功。

第6卦天水讼(讼卦)慎争戒讼

中下卦

象曰:心中有事事难做,恰是二人争路走,雨下俱是要占先,谁肯让谁走一步。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乾)相叠。同需卦相反,互为“综卦”。乾为刚健,坎为险陷。刚与险,健与险,彼此反对,定生争讼。争讼非善事,务必慎重戒惧。

第7卦地水师(师卦)行险而顺

中上卦

象曰:将帅领旨去出征,骑着烈马拉硬弓,百步穿杨去得准,箭中金钱喜气生。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坤)相叠。“师”指军队。坎为水、为险;坤为地、为顺,喻寓兵于农。兵凶战危,用兵乃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但它可以顺利无阻碍地解决矛盾,因为顺乎形势,师出有名,故能化凶为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