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2740

道家开光仪式分几步,道教神像开光简洁步骤

兴仁信息网2023-05-14 04:59:260

求佛教道士启师发符科仪

这个科仪我有,我们地方道士阴阳教做,没有师傅教你不会用的。

道教科仪,以“济世度人”为宗旨举行道教斋醮活动,俗称做道场。道教的道场是由一个一个科仪组成的。不同的科仪有不同的内容。做道场的目的就是通过科仪中道士的诵念经礼忏,唱赞吟偈,步虚旋绕,步罡踏斗,召请神灵莅临醮坛,达到赐福延龄、升仙度亡的目的。

[念经] 念经是道场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道场,就是单纯的诵念经文的意思。根据信徒的不同目的,道士可以诵念不同的经文,例如:《三官真经》、《北斗经》、《高上 玉皇本行集经》、《太上老君说五斗经》等。道经中说,“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赖,其福难胜”。清经可用于 超度先灵,也可为祈福所用。灵宝派认为,人在世,嘴巴的业障特别多,用念经的方法即能减少心、意、口三业,同时也能够达到祈福、度亡的目的。

[拜忏] 拜忏也是道场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道场,是单纯的诵念忏文的意思。清忏和清经的区别只是诵念内容的不同。清忏诵念的忏文,一般包含对神忏悔所犯错罪的内 容,因此,拜忏一般使用于度化亡魂、拔罪超幽的道场之中,常用的忏有:《玉皇宥罪宝忏》、《九幽拔罪宝忏》、《北斗忏》、《南斗忏》、《升度忏》等。

[发符] “符”原指古代调动兵将所用的兵符。而道教以“符”作为遣神召将的信物。发符就是道士按照信徒的要求,以灵符召请天将、功曹、符使专递等神,将符 文通报三界帝阙的科仪。发符科仪中,道士通过发奏启师,行法变神,化符召将,通疏送符等仪节,将信徒的赐福延龄、度亡升仙的愿望上达给神灵。发符科仪起于 东汉,仪式几经演变,不断丰富。发符仪约形成于北宋,有悠久的传承历史,音乐激昂,内容变化丰富。

[进表] “表”是古代大臣书写给帝王的疏文。而在道教中则是由道士按照一定的格式为信徒按照所求目的书写的“信”。每当择日开坛进表时,法坛道士们就需要 通过拈香跪拜、起首作揖、敕水洒净、变神存思等等系统的过程启请神明、功曹。再由高功法师,步罡踏斗以本身元神飞到天庭默念表文,启禀上苍以求安泰。将表 文呈于功曹仙官,再送往仙府门第。

[地狱灯] 正确的叫法应该是“灯仪”,在《道藏》中收录有《万神灯仪》、《九幽灯仪》、《血湖灯仪》等等。最常用的是“血湖灯”,主要是以启请神明,例如 “三官大帝”或者“太乙真人”按照灯仪的不同。放出大毫光,潜入地狱救出罪魂,所以“灯”有了“上照诸天,下照诸地,八方九夜,并见光明”的能力。从灯仪 不难看出道教正一派对沉溺魂魄的怜悯与慈悲。希望通过此道场,从而使得幽魂解脱,真是《度人经》中所云的“异骨同亲”的最典型表现。

[炼度] “炼”是“一语双关”,指以法师的“内炼”去“交炼”亡魂。因为人生在世谁能没有毛病?这种毛病同样在死后也会继续下去,信徒希望通过召亡宣化, 经咒加持,再由法师元神交炼从而让亡魂脱离疾病。反映了人民对疾病的反感,对亡灵的惦念。最后,交炼的亡魂将飞升南宫,享福逍遥。

[告斗] “斗”乃“紫光夫人斗母元君”的意思。在诸多度亡道场中,专门使用到该科仪。希望通过化符、通疏、书空、念咒以及金钟玉磬叩首拜揖,启请元君放光照地狱,救度沉溺魂魄。然后升上大梵宫逍遥自在。“告斗”只需要三位法师,但是依然十分热闹。

[施食] 施食就是佛教讲的“放焰口”。“焰口”本是印度的一种饿鬼的名字,阿难尊者在修行时碰上了一个喉咙细、肚大食量也大的鬼那就是“焰口”,后来他急急忙忙去 找释尊,释尊变口传了《瑜伽焰口》,佛教传入中国后,焰口施食变被道教转化为“灵宝施食济幽科仪”道士通过宣说灵章,念咒化符,将坛桌上的米粒食品变化为 亡魂的法食甘露,并且让“沉沦六道、三途五苦、十类四生”之游魂也得到沾濡和饱满,达到亡魂超阴、共涉仙乡的目的。施食历史悠久,是道教常用的度亡法事之 一。施食中还要设“寒林坛”专门祭祀鬼王。道藏中收有《灵宝施食法》一种。《灵宝施食法》成书的时代已不可考,但其行仪方式和内容结构和“至夜静,望空默念”,所念的有净三 业咒、土地咒、救苦经、普照鬼神咒、甘露开咽喉咒、化食咒、五厨咒(《五厨经》)、 解冤咒,逐一宣传三皈依、九真戒和四大誓愿,最后以散食咒结束,称此施食功德令 “宗亲师资并眷属,普及诸众生,皆成无上道”。《灵宝施食法》中的咒语多有仿效 梵音,但与佛教蒙山施食的梵音咒语亦不同。至于南宋时期道教科仪总集中的施食科仪, 则多具道教自身的特点。

[开光] “开光”就是为神像(或画轴、或雕像)请光分灵的科仪。因为,神像、法器在没有开光以前只是一个雕塑品或是普通的水墨画。在开光科仪中,行法高功通过上香 请神,十献散花,通疏焚化,请光分灵,朱笔点窍,明镜开光,达到神像金光覆映、神通万化、福佑生民的目的。经过开光的神像,按例须留庙经宿,次日才可以请 回本地或家中奉祀。科仪音乐跌宕起伏,锣鼓喧天,特别是到了高功呈送关告的文书上天上时,使众人眼花缭乱、欣然不已。开光科仪表现了道教信徒对神灵的崇 敬,并且希望经过法师开光点窍后的神灵供奉于家中或是店中,能够心想事成,幸福康泰、驱邪辅正。

[拜斗安太岁] “太岁”为凶神,在地与木星相冲。然而该年出生与隔六年出生的人就会受到牵连,叫做“太岁煞”。然而通过道士的念经、画符、礼神、拜愿则可消除该“煞”。

[该科仪与古代的堪舆风水有关。主要是安镇龙神、土地。不起土府之煞。保平安。先由道士请水念章再点敕八方按灶神安五方。奠五方五土龙神。

[还受生] 还受生是正一派的科仪。指的是由道士诵念《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禄库受生经》的道场。正一派道众于农历初一和十五(塑、望之日)于大殿举行还受生科仪,以超度先亡。

[度桥] 这里所谓的“桥”乃“升天托化桥”而不是所谓的“奈何桥”。道众通过念咒化符、金钟玉磬等步骤将亡灵送度过桥,让他踏上升天路。

[朝]古代大官皆在卯时之宫中报道,而后上朝。“朝”在道教中解释为礼神明、供神明,主要有“三朝”、“五朝”等

[化坛卷帘]化坛指道士将举行斋醮的坛场幻化为瑶坛仙境、 神仙世界;卷帘指启请仙真降临坛场时,如同人世君王临朝听政,卷帘听取高功面陈奏 疏。 化坛卷帘可以作为一种仪式元被包含在其他仪式体之中,也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科 仪。《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开度黄箓斋五日节目》记述了建斋第一日“入夜,请光分灯, 次关金箓灯,次宿启告斋”以及“行卷帘仪,上表入坛”的内容。这里的“卷帘仪” 当是独立的仪式体,而江南地区目前演习的进表科仪,就将化坛卷帘包含在进表科仪之 中,作为一种仪式元。

[分灯] 分灯是斋醮中燃点坛场灯烛的常用仪式元,起初是独立的仪式体,后来则被包含在 别的仪式体中,作为某种斋仪的一项内容。 据《上清灵宝大法》称:“欲荐拔阴灵照破幽暗之灯,须得慧光之法,方能降三光 之慧,以接凡火之光,方能追摄受度。如无此法,只是凡火之光不能超脱矣。”它认 为坛场灯烛之火非同凡火,必须取得日月星三光之“慧火”才能使灯烛具有上照天庭、 下彻地狱、拔度亡灵的功用。

[解冤释结] 在科仪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谓冤结,主要指世间种种人际冤对,引起了阴讼牵连、人鬼牵连,阴鬼受难,阳世受报等,认为须用科仪和符文,解冤释结,以求阴鬼升仙,阳世平安。宋代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三称:

“凡 人处世,多因躁心害物,或欠命负财,积诸冤结,以致阴讼牵连,无由托化,既承天恩开度,得领荐修,但其间怨气切齿,因邂逅恐生紊乱,当依斋法用符文,随事 与之解释,使回心向道,解结和冤,庶可同登乐土矣。”在道教科仪中有独立的解冤释结斋仪,也有将解冤释结的内容包含在某些科仪中,前者如《太上道君说解冤 拔度妙经》《太上三生解冤妙经》和《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冤保命玄范诰咒妙经》等,后者如炼度仪和施食仪。不论是独立的斋仪或是被包含在某些科仪中,解冤 释结都属于黄箓类的内容。

早期道教的《太平经》认为,以道德准则为指导思想的社会是无冤结社会,称“道兴者主生,万物悉生,德兴者主养,万物人民 悉养,无冤结”,认为“君为父,象天 臣为母,象地 民为子,象和。天之命法,凡扰扰之属,悉当三合相通,并力同心,乃共治成一事,共成一家,共成一体 也,乃天使相须而行,不可无一也。一事有冤结,不得其处,便三毁三凶矣”。而神仙世界,也是“诸神相爱,有知相教。有奇文异策相与见,空缺相荐相保,有小 有异言相谏正,有珍奇相遗”。以这样一种无冤结的太平社会理想作为追求的目标,反映了两汉社会绝大多数民众在被压迫,被剥削的冤对中寻求出路的一种美好愿 望。但是,据现存的史料,早期道教的科仪似乎尚未有解冤释结的内容。

[礼三师] 是科仪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三师即度师、籍师和经师,有天上和人间二种。“天上三师者,太上老君为度师,虚皇大道君为籍师,元始天尊为经师 也”。人间三师者,“所为师者曰度师,度师之师曰籍师,籍师之师曰经师”。在科仪中,道士要先存念人间三师,次存念天上三师,“乘青黄白三气下降,心礼三 拜,次五方卫灵诀,随方掐卯午酉子中,内思五脏、五岳、五星、五帝,各统从官兵马,备卫身中,四灵列侍,五色庆云,满身直射,五方罩覆,坛所吻合。内外之 境,无感不通”。故唐代道士张万福在《洞玄灵宝三师名讳形状居观方所文》中称:“先存三师,然后行道。凡厥读经、讲诵、行道、烧香、入室、登坛,皆先礼师 存念 次当起愿,开度九祖,及以己身。此法不遵,真灵靡降。”即将“礼三师”置于行仪之先的地位。尊重师长是道教的传统。《道德经》第二十七章有云: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意思是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珍惜老师的借鉴作用,而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是最大的迷误。

[散花] 是斋醮仪式组成中常用的仪式元。陆修静《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 称,天上神仙临降醮坛时,“皆驾飞云绿軿,八景玉舆。从真人玉女手把花旛,前导凤 歌,后从天钧,白鹤狮子,啸歌邕邕,烧香散花,浮空而来”。因此,散花原是想象 中神仙銮驾行仪的一部分。道教仪式常把醮坛幻化为神仙居处的瑶坛,存想自身为神仙 临坛弘道,因此,遂以散花作为颂赞神仙和幻化醮坛的仪式内容之一。 中国古代祭仪中并无“散花”的形式。道教的“散花”源于佛教,但又有自身的特 点。佛教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和《华严经》中,都有“散花”一品,称“散花于佛 上,是为供养佛宝”。认为在佛前散花为对佛的供养,据传,魏世祖曾在四月初八 浴佛节时亲临门楼观看行佛,散花敬礼。现在南亚地区仍有撒花瓣以迎尊贵的民俗,当 是古时散花礼俗的遗风。佛教的散花,多用鲜花,后也有改用纸花的。 道教的“散花”,并不实地抛撒鲜花,只是诵唱。陆修静的《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 有在巡行中咏唱的步虚词多首,如“诸天散香华,倏然灵风起”,“灵风扇奇奇,清香 散人衿”,“香花随风散,玉音成紫霄”,“真人把芙蓉,散花陈我愿”等。

家里没有恭请土地法相,怎么烧金纸给他呢

开光简介,自己判断!开光有多种,一般是指宗教开光,常见的宗教开光,是一种混淆和随波逐流的说法。 在宗教中,经过开光的神像具有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受到信众的顶礼膜拜,使法物具有特别的灵力。从宗教意义上来说,神像、法物,赋予其特殊的灵性,成为可以护佑自己的圣品。从更深的意义上来说,也是清净我们的内心,开启我们内在的智慧起源 “开光”的正式启用来自道教,开光即为道教科仪之一。佛教本来没有开光,但佛教有佛像加持的仪式,跟开光类似。流传到现,就都统一叫开光了。佛教的开光仪轨最早见于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北印度乌填曩国传法大师施护在开封太平兴国寺译经院译出的《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从宗教意义上讲,吉祥物在未开光前,如同世间的芸芸众生一样,真正的灵光被无明尘垢所污染,而不能激发出真实的能量。开光就是修行者与道心相应,与宇宙中的强大能量相合,以自身的修行力、愿力、咒力祈请诸佛菩萨、护法龙天加持,荡涤掉开光物品自性中的尘垢,灵运宝开光吉祥物激发宝贝其原有的能量内涵,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开光是一种宗教仪式,根据宗教不同分为佛教开光、道教开光等。开光最初来自道教,是道教仪式之一,即把宇宙中无形的、具有无边法力的真灵注入到神像中去,神像也就具有无边法力的灵性。佛教开光开光简介佛教开光,除佛、菩萨、金刚等本尊像外,其它的物品不叫开光,只作加持。大悲寺妙祥法师说:“佛教并不存在开光一事。现在很多寺院将开光变成一种敛财的方式,这些都是违背佛法的宗旨,佛教神像供奉就可以了” 佛教开光加持仪式的所在地是著名的佛教道场,参加仪式的法师应受具足戒,持有正规戒牒。主法者应为有较高修行成就的法师,为寺院住持。佛教的开光遵遁严格的《开光仪轨》,根据汉传、藏传、南传,以及法脉传承的不同,开光仪轨流传版本也有所不同。开光之前,一般先举行洒净仪式。此仪式可与开光仪式一前一后同时举行;亦可在开光前夕举行。开光时诵几部经(咒),也视开光时间长短和规模大小而定。开光仪轨(一) 1、炉香赞 2、南无般若会上佛菩萨(三称) 3、滚引磬,刹板 4、请圣(1) 香花迎!香花请!弟子(各称自己法名)一心奉请。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西方接引阿弥陀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惟愿不违本誓,慈光摄照,光临道场。(以下皆三请)(2)香花迎!香花请!弟子(各称自己法名)一心奉请。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清净海众,诸大菩萨,律藏会上,优波离尊者,西天东土历代祖师,惟愿不违本誓,慈光摄照,光临道场。(3) 香花迎!香花请!各称自己法名一心奉请。光明会上,寄位诸天。梵释四王、天部、伽蓝土地、护戒神王、金刚力士,幽显灵只,惟愿不违本誓,光临道场。 5、 法师说法(1)执毛巾:今日世尊色清净,威容显耀绝无伦;无尽大悲怜三界,惠以众生真实利。(2)执镜: 佛面犹如净满月 亦如千日放光明圆光普照于十方 普渡一切诸有情(3) 执毛笔:普愿世尊开智慧光,速使众生如实开宝藏普愿世尊开大悲光,拔其众生三界极苦轮普愿世尊开清净光,灭诸众生三垢烦恼尘普愿世尊开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无对光、炎王光、欢喜光、不断光、难思光、无称光、超日月光,光明显耀威神力,无量有情普得度,身意柔软普生喜,速发菩提得解脱。-------开! 6、佛宝赞 7、回向[1] 开光仪轨(二) 1、维那呼:迎请和尚或主法法师(钟鼓齐鸣)仪仗队迎请:从接引殿至观音殿,请主法、法师至接引殿。 2、维那举赞:戒定真香――-主法拈香、礼佛维那坱大馨三声:主法向佛合掌白万德庄严相 法性清净身湛然应一切 普利济众生盖闻:妙应本虚 唯至虚而能应真实无相 乃假相而显真极大难名 圆光普照(应时开启头上盖布) 3、维那举称圣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4、请圣:香花迎、香花请――― 弟子众等,一心奉请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过去迦叶如来、西方接引阿弥陀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消灾延寿药师如来、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唯愿不违本誓,哀悯有情,居慈莲座,降临道场。香花迎、香花请――― 弟子众等,一心奉请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地藏菩萨、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大菩萨,唯愿不违本誓,哀悯有请,居慈莲座 ,光降道场。香花迎,香花请――― 弟子众等,一心奉请护法韦驮菩萨、伽蓝菩萨、四大天王,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护法藏菩萨,护持圣教,光降道场。 5、主法向佛合掌白:佛身充满于法界 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糜不周 而恒处此菩提座伏以:绀目金容,现四八之妙相,玉毫卍字放百亿之光,仪瑞应于斯时,实祥开于季运,伏念众等,幸蒙世尊教法,实渴仰于胜净妙明,仰赖大慈开迷,取图报于紫金光聚,既以和土范金、圆成宝相,用是诹吉选日,开点灵光,伏愿现实相,放无量光,巍巍莲座,作群生低头礼敬之因,昱昱金躯,示弟子瞻仰如来诸佛菩萨,依相庄严,光照十方,何待弟子为之开启,然而实际理法不存,佛事门中万法不备,理应如是,事世应为,取足之教,皈依则三途尽拨,秉教及九品顿超,妙理妙法应为如是,如理也。 6、唯那举唱:佛面犹如净满月 亦如千日放光明圆光普照于十方 喜舍慈悲皆具足如于此会见佛座 一切尘中应如是 7、主法法师云:今者XX寺XX佛,佛相塑装金身,功德圆满,将为开点灵光,利益有情。主法用毛巾擦佛面云:现执此巾,拂去尘埃,真性显现,荡涤尘埃光灿烂,洗尽人间万虑悲。主法用镜照佛面云:提此大圆镜子,光明遍十方。圆光普照于十方,咸令众生增福慧。主法用笔点佛身云:用此笔点开六根,互摄互融当起妙用。点眼眼通 圆照法界 点耳耳通 妙用十方点鼻鼻通 遍闻诸香 点舌舌通 善产妙法点身身通 分身尘刹 点意意通 普恰群机佛心我心 心心相应 心光佛光 光光互照眼耳鼻舌 身意诸根 根根妙用 利济群生我于诸公同入如来大光明藏――(即开光一句应向何处举扬)巍巍端座紫金台 万德庄严从妙相慈悲喜舍皆具足 灵光显耀不须开诸佛菩萨妙难论 应化处处身将为众生开慧眼 十方法界渡迷津 8、维那举开光咒(七遍)唵 阿暮伽 钵头摩逊娜隶 驮罗驮罗秜 漫拏隶吽接:心经(三遍) 9、维那举:佛宝赞偈:大众念佛号(给某某佛像开光念某某佛像佛号) 10、维那举吉祥颂大众同念:佛身充满于法界 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糜不周 而恒处此菩提座皈依世尊无有上 诸佛菩萨共垂慈我今依教安圣位 唯愿慈悲哀纳受迦叶如来具大悲 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拘那牟尼见无碍 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迦罗鸠驮如金山 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毗舍浮佛无三垢 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尸弃如来离分别 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毗婆尸佛如满月 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弗沙明达第一义 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提舍如来辨无碍 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波头摩佛净无垢 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燃灯如来大光明 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愿昼吉祥夜吉祥 昼夜六时恒吉祥一切时中吉祥者 愿诸上师哀摄受愿昼吉祥夜吉祥 昼夜六时恒吉祥一切时中吉祥者 愿诸三宝哀摄受愿昼吉祥夜吉祥 昼夜六时恒吉祥一切时中吉祥者 愿诸护法常拥护 11、三皈依 12、回向文:开光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密。愿以此功德,回向准提法,现前及当来, 遍扬十方界,一切众生闻,得无尽利益,善愿皆成就,往生佛净土,究竟成佛道。摩诃波若波罗密 13、维那呼:开光以圆满两序大众礼谢主法师和各位法师。 14、维那呼:敬送法师表法意义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佛教认为,我们众生从无始以来,就受到无明尘垢的污染,而不能彻见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开发我们内具的智慧。唐代神秀禅师说过:“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所以,在开光仪式中,行使主法的人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尘的动作,这是表示要拂去众生心地上的垢尘;用镜子一照,表示垢除净显,明心见性,真正见到诸法的本来面目;用朱砂笔点向佛眼,是因为眼睛代表了智慧,所以点开佛眼,开发众生的内在智慧。如果众生没有智慧,对诸法妄起分别,就如眼睛有病,见到空花,还执为实有,所以需要除去眼病,发掘原有的般若智慧。佛教开光仪式所具有的内涵,是佛教特有的提升加持。佛教开光仪式,不仅是开佛眼,更是开众生的心眼,开内在般若智慧。道教开光开光介绍开光为道教仪式之一。凡神像塑成后,择吉日按一定仪式致礼供奉,名开光。凡由工匠制造出来的神像未经宫观供奉和举行开光仪式则还仅仅是个艺术品而已。开光就是把宇宙中无形的、具有无边法力的真灵注入到神像中去,神像也就具有无边法力的灵性。故而开光是神像被供奉后,必不可少的仪式。开光科仪形式颇多,仅能就其普遍性作一介绍。开光需选定吉日良辰,请大德高道主持科仪法事。这时道人们便都集中在准备开光的殿堂里,主持开光的大德道长穿着神圣的法衣,其余的道人(男称乾道,女称坤道)们穿着黄色或者红色的经衣,殿堂里神像的头上都被红布遮盖了起来,神像与神像之间只有一根红线相互联接着,而且一直牵到殿门外,在殿门外有两根旗杆,红线必须在旗杆之间缠绕一下,然后再把两个头接在一起,这样,这根红线就接成了一个整体。在殿门外两根旗杆的正中间放有一把椅子,一个道人拿着一面镜子紧贴着那根红线,镜面对着殿门,在殿门口站着两个人,他们手中也各拿着一面镜子,其中一个负责把殿门外那面镜子的光接过来,另一个负责把这束折射进来的光线投射到每一位神像的身上。因为开光,就是要把自然界的日、月、星三神灵光接引到庙堂里来,使庙堂里供奉的神像们,承接天地之灵气,造化万民之福祉。开光过后,道人们便把事先准备好的毛巾给神像们拭去身上的灰尘,每个神像只用一条,接下来,又用针在每位神像的眼、耳、鼻、嘴、手、脚点一下,意味着通灵开窍,又用毛笔在每个神像的眼、耳、鼻等处点一下,是为送灵气。然后把盖在各位神像身上的红布取下来叠好,又把联接在各位神像身上的红线解下来。这些被开过光的物品都被赋予了一种神圣的灵气拥有其中任何一件,它都能给拥有者带来平安。所以,殿堂的供桌上放满了各种小神像、小护身牌等,这些物品是预备着将来给有缘的朝圣者和信徒们赐福用的。最有意思的是,道长在给神像开窍时,每开一窍都要问一声:眼光开了没?众人齐声回答:开了!手光开了没?众人齐声回答:开了!如此,直到所有的窍都开完为止。这时,道长一击令牌说:“开了三千六百骨节,八万四千毛窍,节节相连、窍窍相通。开光之后神无不应。”众答:“法众声声谢神恩,万道光明送苍穹。”道长接问:“开光以后,神无不应,试问天下光明否?”众答:“天下光明,神光普照。”真个是神光焕彩。仙音袅袅!这些做完后,道长便手拿一根朝笏,口中默念神咒,边念边在罡单上踏罡步斗(一种宗教动作),旁边的钟鼓铙钹齐鸣,一时仙音神过、诸乐天随、余响绕梁不绝如缕。信徒们则长跪在殿堂两侧的拜凳上,双手合十,随着道人们念诵经文。时而俯首,时而静默;时而作揖,时而祷告。他们的神情是肃穆而虔诚的,在他们的心里,此刻一定充满了对自己最关切的事和人的最深切的期待。在他们的俯仰之间,人世间的沧桑便都化为了一缕缕青烟。一个人的修为是有一定限度的,虽然每天修持诵经,只能为自己营造福田,并不能获得道法之真谛。只有参拜了开过光的神像,神像才能凭借它所具有的真灵,使你心灵开窍,顿悟玄门之奥旨,以达“上善若水”的无尚境界。谒宫观、拜神灵的作用即全在于此。开光程序 1、按照黄历选一个好时辰一定要在早八点前先用《净身符》三张,符一用火柴从符底部点燃后,烧至符头令箭处,然后冲入水中,用符水洗澡。符二用火柴从符底部点燃后,烧至符头令箭处,然后冲入开水,服入后全身邪气全除,符三带于身上驱除你周边邪气。洗完澡后,要刷牙。 2、九点时将神佛像放在一红布包起的木板上,切勿沾地。神像底部高度应与你眉毛平齐。佛像的面部位置应与太阳光直射到神像面部为最佳,能看到神佛周边有阳光光圈为最佳,这时周边切勿有其它人在,最好在自己家中的院中或是正房之中进行。 3、将神像供奉于红布包起的木板之上后,摆上三样供品。 4、将<>用火柴由符底部烧至箭头处,将欲开光的神佛像在符烟上熏,并转九转。 5、然后摆正神佛像,面对神像念三遍净水咒:先天真水,净洗灵台,杨枝一滴洒尘埃。凡境即蓬莱。涤秽消灾,香林法界开。皈命荡魔解秽大天尊。 6、再念净身咒:灵宝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脏玄冥,青龙白虎,队仗纷耘,朱雀玄武,侍卫身形,急急如律令。 7、再念净口咒:丹朱口神,吐秽除氛,舌神正伦,通命养神。罗千齿神,驱邪卫真,喉神虎贲,气神引津,心神丹元,令我通真,思神炼液,道气长存。急急如律令。 8、再念净心咒:太上台星,应化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智慧明净,心神安宁,三魂永固,魄无丧倾。急急如律令。 9、再念净坛咒:太上说法时,金钟响玉音,百秽藏九地,群魔护骞林。天花散法两,法鼓振迷沉,诸天赓善哉,金童舞瑶琴。愿倾八霞光,照依皈依心,早发大法果,翼侍五云深,急急如律令。 10、再念净天地神咒:天地自然,秽气分散,洞中玄虚,晃朗太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灵宝符命,普告九天。乾罗恒那,洞罡太玄,斩妖缚邪,度人万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诵一遍,驱病延年,按行五岳,八海知闻,魔王束手,侍卫我轩。凶秽消散,道气长存,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敕。 11、拿起桌前的毛笔,念敕笔咒:祖师敕神笔,本师敕神笔,仙人敕神笔,玉女敕神笔,三师三童子敕神笔,三师三童朗敕神笔,笔点灵朱光,邪魔走茫茫,一敕神笔人长生,二敕神笔鬼邪藏,三敕神笔财丁旺,点神慧眼开神光,吾奉太上老君敕,神兵火急如律令。 12、将<>放在砚台内,用火柴点燃后,冲入清水并与朱砂调合(一定要浓一些)然后倒入砚台中,用毛笔在八卦镜上写上<>与<>,再写相关的神佛<>(想为哪位神佛像开光就写哪位神佛的敕宝镜符,不要搞错,总敕宝镜符式一与符式二必写,然后再写相关的神佛像敕宝镜符) 13、写完后,马上念敕宝镜咒:敕起宝镜照光明,日月星光随拱照,照天天清,照地地灵,照人人长生,照神神感应,金木水火土由吾生,宝光辉煌千里照,妖邪鬼魅灭虚空,吾奉太上老君剌照,神兵火急如律令。 14、然后再念:天地开泰吉日良时,开光点眼大发彩,吾奉太上老君敕 15、先用八卦镜引太阳光先照神佛像头部,再用毛笔沾朱砂后点神佛像头部念:点开头上光,头上发毫光。再照左眼点左眼念:点开左眼光,能知天机。再照右眼点右眼念:点开右眼光,能知地理,日月两眼照分明。再照左耳点左耳念:点开左耳光,能听万人言。再照右耳点右耳念:点开右耳光,能听万人语,两耳垂两肩。再照鼻部点鼻部念:点开鼻中光,分两孔,知香味,东西南北在四方。再照口部点口部念:口食二十八舍部,口中能判善恶论阴阳。再照舌部点舌部念:口内中央中点舌,食茶食物能知味。再照左手点左手念:点开左手光,光进财宝。再照右手点右手念:点开右手光,光进田园。再照左足点左足念:点开左足光,光踏青龙。再照右足点右足念:点开右足光,光踏白虎。再照心脏部,五脏六腑部,全身三十六骨节部,依次点之并念:点开心中光,点开肚中灵,点开五脏六腑齐完明,点开三十六骨节都端正。开光点彩大发彩,神通广大显威灵,庇佑人民万事亨,神安人安合境平安,大吉大利大进。,神兵火急如律令。 16、依次点完后,再用八卦镜引太阳光由头部至脚部照射神佛像全身,并念:天之神光,地之神光,日月神光,开眼光观视世界,开鼻光辨别是非,开口光开口渡众,开耳光闻声救苦,开手肢摄众降魔,开神足飞行千里,开心光,慈悲救世,开金身,毫毫放光,奉先天无极正法,紫微大帝律令敕,恭请上神XXX(是指你现在要开光的神佛名称)速降来临。 17、再念入神神咒:灵光一闪入神胎,仙神圣佛入神在,天圆地方神为尊,入神灵胎通神气,良时吉日入神在,庇佑弟子灭祸灾,神在灵在入神在,万事如意大发财,敕进!!!神兵火急如律令。 18、念完后,将准备的小金元宝,珠宝,翡翠,铜钱,等贵重或具有象征荣华富贵,吉祥如意,大兴大旺或丰心的物品塞入神佛像底部的小口内,用手把住神像底坐并猛摇神像底坐,表示神灵已降临,从此可以享受人间烟火。可以让我们供奉了。 19、以上全部做完后,将神安放于神位之上,烧安神符,净神位符,上三柱清香,就全部完成开光法仪了。 20、神像已开光完成,完成开光术后要保持神像全身的清洁。增加神像之能量。 21、开光术完成以后,要烧化五方五路财神金及金纸,上三柱清香,三拜天再三拜地口念:感谢天空过往一切尊神赐弟子神力神通神灵,弟子今日开光圆满,万事吉昌,谨以寿金,福金,奉送,恭送各信位神祗,弟子感恩不尽。然后倒酒三杯,洒于地上即可送神。 22、开光道教类的神像时应在第16步时依次点完后,奉东方青华世界之神旨,恭请尊神 XXX(是指你现在要开光的神佛名称)速降来临。

道教给亡人烧纸屋怎么开 光?

给亡人烧纸屋不用开光,在纸屋内面放上一份纸契(即屋证类之函),纸契上写明是亡者的名字就行了。糊纸屋之人就会弄的,他懂的。焚烧时呼叫亡灵前来得屋,尊敬本地土地公帮忙转办交接手续就好了。

道教如何敬神

你说的去庙里礼神的礼仪么?

如何敬香? 信徒入宫观于殿堂内朝拜时,先在香炉中虔敬上三柱香。不上断香,不上没燃着的香。点燃后若起明火,可上下摆灭,不可用秽气吹灭。三柱香点燃后,来到垫前双手举香与额相平,躬身一礼再到香炉前左手上香。香与香之间距离不可过寸。上香次序为先中、后左,然后再右上香,上香后复回跪垫叩。

道教礼叩姿势有

(一)三礼三叩

道教礼叩所谓“八十一化”即;足踏八卦,怀中抱一,手按十字。行礼时,双手上不过眉,下不过膝。其具体拜法是!端身正立,二目垂帘,平心静气,二是离跪垫约五寸,二足跟距离约二寸,足尖相距约八寸,形成外八字状。

双手于腹前相交,左手大拇指掐右手无名指根节,右手大拇指掐右手中指稍节,左手其余四指抱右手,躬身一礼,行礼时手与鼻相平不可高于鼻。

然后掌心向内,掌背向外画弧,内滑落于胸口上,右手画弧线向下右左环绕,同时躬身。

右手心向下按在垫上,左手离开胸口弧线向下左、右方向环绕,按在右手背上与右手重叠形成十字,双膝同时跪在垫上,左右手小臂同时着垫上,二肘尖与二个膝盖同在一条直线上,头叩在双手背上,头叩下后身如伏蟾一样。

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紧接收回,双手复握如前,起身站定,此为一礼一叩。动做自始至终要慢、圆、连,无有间断停留。

如此三礼三叩毕,是向后退半步,复一礼,原地转向值殿道长,躬身一礼,此时三拜三叩完毕。

(二)三礼九叩

三礼九叩是道教隆重大礼。逢初一、十五。祖师圣诞等道教节日,庄观道众做祈祥、祝寿接驾道场时,方文、监院拈香行此三礼九叩大礼。其做法与三礼三叩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三礼三叩是一礼一叩,就是跪下后磕一个头起身。三礼九叩是一礼三叩,即跪下后磕个头,(磕头时轻,磕三下,不可大起大落)。如此伏拜三次即三礼九叩。三礼九叩后向后退半步,复一礼,原地转向值殿道长,躬身一礼,此时三礼九叩完毕。

关二爷道教?佛教?

关羽在佛教是伽蓝护法,在道教是关圣帝君,在儒家是武圣。

道教的 64 种法术,你知道几种

天罡三十六法 地煞七十二术 这个才叫法术~~~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