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1289

人物起名方法,古人起名的原则和方法

兴仁信息网2023-08-08 00:59:270

文学创作经验谈:文学创作中如何给人物起名字?

这里说得“忌”,不光针对文学创作中为虚构人物起名字,也涉及现实生活中的起名字。

第一忌:偏字怪字。

第二忌:年龄限定。

第三忌:小字大音。

偏字怪字,文学作品里常见,随着“易学”、“卦术”的泛滥,现实中也越来越多见了。比如,我弟弟有个同学,名叫“宋㠭”。没有一个老师能在点名的时候说出“㠭”字的读音zhan(三声,音同“展”)。再比如,某部网络小说里读到一个人物的名字是“郤龠”,读音应该是xi(一声)、yue(四声),音同“西月”。可是乍一看,想当然读成“谷合”的有木有?

老师点名,读不出,可以问学生本人,记不住也没关系,记住人就行了。可作品里,读者口口相传,再是改成影视,演员“谷合”、“谷合”地叫开,岂不笑话。

所谓“年龄限定”,说的是起的名字具有某种对于年龄有所限定的特征,大致三种情况:一是名字显“小”,二是名字显“老”,三是笔画太多。

小小、玲子、少强……这样的名字,就是“显小”——少年、青年时叫着没毛病,老了怎么办?文学创作中,人物年龄段如果就是少年、青年,倒也无妨,可要是“贯穿”的人物,或是用于现实的起名,就显得“受限”了。

显老,同理。举例:翰儒、知天、经墨……很难想象,一个活泼少年、玉立少女,叫成这样的名字,会给自己和旁人带来怎样的违和感。

笔画多为什么也归在“年龄限定”呢?很简单——笔画太多,字太难写,孩子得花多少精力才能把自己名字写对啊!有笑话说,考试人家同学都交卷了,ta这儿名字还没写完呢。夸张了点儿,但也不是危言耸听。举例:我有个旧同事,姓“樊”。本来这个姓就够难写的了,还给孩子起名叫“樊懿戆”。额滴神哪!连我这“专业码字儿的”,都不敢说提笔就能把这仨字儿写到一笔一划不错不漏!这样的名字,现实中,实在是苦了孩子,要放在作品里,估计编辑、导演要打人啦!

至于“小字大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章”做姓。现实中,就姓这个,没办法。作品里,绝对要避免。不然,十个人里有十个,都得给“演变”成“张”。顺便一提:这个“章”得“忌”,琼瑶阿姨是犯过哒。好在,那还是“阅读时代”,不算问题。放在今天,可就……

说到“意境”,比较典型的,是武侠类作品。

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武侠小说及其派生的影视作品中,人物名字会跟“大千世界”有点儿“隔阂”式的“异趣”。三个特征:

一,翻炒典故。典型例子:练霓裳。梁羽生先生著《白发魔女传》的“大女主”,名字典出“霓裳羽衣”。

二,多用复姓。典型例子:令狐冲。金庸先生著《笑傲江湖》的男主人公。令狐,在本来就显得另类的复姓中,也是很少见、更另类的。

三,性别特征含混。典型例子:陆小凤。古龙先生《陆小凤》的男主人公和相关数部其他作品里的重要辅助性人物。还有——也是古龙先生给起的,众所周知的——楚留香。光看名字,容易产生“性别错位”。

武侠小说讲的都是纯虚构的“传奇”,近似于“神话”,人物名字起得独特些,不仅无可厚非,而且简直是挺显必要。

名字的“意境”,肯定也不止在武侠作品里才有,才需要。实在是普遍需要、应该有。

比如:我母亲有个年轻同事,当初还介绍跟我试着谈过恋爱。挺漂亮一姑娘,北京土话叫“尖果儿”。后来没谈成,嫁了个商者,生个儿子,给取名“子豪”,说这名字,等儿子长大,人家就能叫他“豪哥”。这大概是黑帮片看多了而产生的“意境”。

再举一例,是在我刚刚完成的东北抗战相关电视剧剧本中的。是个“翻改”活儿,就是原本有完备的剧本(仅仅只是“完备”),觉得不好,让改,我觉得不好改,索性循着本有的构架,推倒重来。剧中贯穿性虚构人物有兄妹三个,原剧本给起的名字是,大哥“屈大成”,二哥“屈大功”,小妹“屈灵犀”。觉得“屈”姓在东北不多、不够典型,大成、大功,之于为人物设定的“有书香气的殷实家庭”(不算“书香门第”),显得简单而流俗了些,且不大符合时代(人物均出生在上世纪初、早期),而且跟小妹“灵犀”的名字没有对应性,还似有点儿“文化底蕴”上的差异。我给改成了姓林(东北较多的姓氏),并根据时代特征,赋予了他们“安”字辈,大哥“林安康”、二哥“林安泰”、小妹“林安宁”,康泰安宁,跟时代和人物出身及其共同组成的“故事的意境”,对应得似乎妥帖了些,也还比较“上口”。

如何给小说角色起名字

小说人物取名是没有固定的规律,一般都是小说作者根据角色人设和故事情节需要给人物取名。

我比较推荐使用“谐音取名法”。

利用名字的谐音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方法,也是很多文学大家都曾经用过的方法,比如曹雪芹。

谐音取名可以根据小说整体需要按人物的性格、身份、背景、辈分、人设等以谐音取名。

如:取名陈飞谐音尘飞,红尘飞去,风流潇洒人设。

如何给小说人物起名?

小说人物起名字的时候一定要约你的小说主题相配合起来比如射雕英雄传的初学就是郭靖杨康,靖康之耻。而乡村爱情中的主角你可以体会出来带有一种喜感。刘能,赵四,谢大脚。

金庸在给小说人物起名的时候,有哪三种经典方式?

金庸小说之所以能成为经典, 除了故事生动、人物饱满、主题鲜明之外,每个人物的名字也都很有讲究,用典的功夫和水平简直出神入化,名字之中蕴含着人物的性格、经历以及结局等,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金庸武侠小说中人物名字的用典方式。

一、从传统文化中用典

《射雕英雄传》中的“乾坤五绝”就是这种用典方式,五人分别对应了中国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南为火,南帝为一灯大师,名字出自《法华经》: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而“灯”字偏旁也为火;西为金,西毒为欧阳峰,不仅“锋”字为金旁,而且西方属白,他又久居于白驼山;东为木,东邪为黄药师,“药”字的繁体写法“药”的下半部分就是木;

北为水,北丐为洪七公,姓氏“洪”字三点水;中为土,中神通为王重阳,历史上的他原名王喆,“喆”字蕴含两个土字,设定的极为巧妙。

二、从文学中用典

金庸笔下,众多女子们的名字基本都是运用了这种用典方式。最典型的,当属《天部》中的阿紫和阿朱了,出自《论语》:恶紫之夺朱也。古人常用“朱紫”来比喻以邪乱正。刘峻的《广绝交论》中就写过: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胆。这也寓意了阿朱、阿紫姐妹两人的人生轨迹,阿朱生性温柔善良,而阿紫则狠毒阴邪。阿朱死后,阿紫喜欢上了乔峰,想要逐渐取代阿朱在乔峰心目中的位置。

《天部》中,木婉清的名字出自《诗经》: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水木清华,婉兮清扬。《倚天屠龙记》周芷若的名字出自《汉书》:衡兰芷若。《飞狐外传》中程灵素的名字出自《黄帝内经》中的《灵枢》和《素问》二章。《书剑恩仇录》中李沅芷的名字出自屈原的《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而《射雕英雄传》中穆念慈的名字曾经误传为《尚书》中“念慈在慈”。但其实《尚书》中的原话是“念兹在兹”,这其实单纯只是因为古代称父亲为家严,称母亲为家慈,而穆念慈从小由杨铁心收养并养育成人,算是有了父亲,自小没有母亲陪伴在身边,取名怀念母亲也是理所当然。

三、从历史中用典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杨康二人的名字是为了不忘“靖康之耻”而取。而《天部》慕容复的姓慕容,是鲜卑姓,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南燕、西燕、北燕等五个王朝。名字“复”自然就是为了寄托他光复大燕的理想了。

《天部》中的“函谷八友”,老大琴癫康广陵来源是嵇康和《广陵散》;老二棋魔范百龄的名字则来源于明清两位围棋国手范西屏和过百龄。而比起金庸取名的传统和典雅,武侠小说的另一座大山古龙在取名上则自由很多。冷如冰,寒如雪,剑客西门吹雪的名字来自于元诗四家虞集的诗句“剑吹白雪妖邪灭,袖拂春风槁朽苏”。而叶孤城的名字则来自于王之涣的《州词》“一片孤城万仞山”。而萧泪血、花满楼、柳余恨和李寻欢的名字充满了血和泪,一看就是有故事的人。

公司取名大全三个字,好字头

宸、华的读音是chén、huà,音律优美,朗朗上口。

【字义】 宸,指屋檐,深邃的房屋,也指帝王的住所,宫殿,由此也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华,象征光辉、生华,引申意为精华、美丽光彩、繁荣。意义优美。

【五格】 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10-6,五格大吉。

【五行】 宸华的五行组合是:金-水。这种组合的人踏实稳重,待人热情,做事主动,能承受大的压力。其人意志坚定,在恶劣环境中也能随遇而安,能忍受艰苦,常有贵人相助,能靠自身的努力开辟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古代人在取名上有哪些讲究?

古人取名,大至帝旺将相,小到黎民百姓,都非常注重五行理论的运用,因为他们认为天地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世间诸般和谐皆由于五行的生克制化,“五行取名”就是按照这种原理去实现五行的平衡。

例子:成祖一朱棣(木)→仁宗——朱高炽(火)→ 宣宗——朱瞻基(土)→英宗——朱祁镇(金)→ 宪宗——朱见深(水)→孝宗——朱佑樘(木)→ 武宗——朱厚照(火)→穆宗——朱载垕(土)→ 神宗——朱翊钧(金)→光宗——朱常洛(水)→ 思宗——朱由检(木)

从历史的习俗沿革来看,名有乳名、本名、学名、曾用名、笔名、艺名等之分。

乳名,也叫奶名、小名、小字,是一个人在孩童时期的名字。如小二、小三、宝贝、宝宝……,长大以后一般不用,除非长辈对晚辈偶尔呼之。

笔名,常常是文人墨客依据自己的喜好在其作品上署的别名。

艺名,即艺人演出时用的别名,如白玉霜,原名李慧敏,双名李桂珍,是评剧表演艺术家,其艺术风格,被称为“白派”。从以上“名”的各色特异的表现形式来看,既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称谓,又象征着一个人的职业、地位和身份……

“字”的产生,是出于避讳,也就是尊崇长辈的伦理需要。古代人在祭祀神灵和先祖的时候,为了表示恭敬,不敢直接称呼先祖的名,这样就产生了字。因此,“字”实际上是表示尊敬的人名。

古人取名字,名与字之间是有一定意义上的联系的,互相映衬,互相补充。

例如:屈原,字平,原为名,平为字,平与原二字相连。

孔融,字文举,融为名,意为融会贯通,文举为字,文章一举成名,文星高照。

白居易,字乐天,乐天与居易,相辅相成。

号,有很多古人除了有姓有名有字外,还有号,号是我国姓名文化中一个很有趣味的现象,广义的号有多种,有别号、绰号、谥号之分,号是自取的,也有别人赠予的。狭义的“号”是一个人的别字,又为别号。别号在文人中比较流行,名与字一般有一定的联系,而号与名无任何限制,别号始于唐,盛于宋,而亡于清。

字与号在清末以后,随着中国文化的变迁,很少再有人沿用,而逐渐被笔名、艺名、绰号等取代。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