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8172

五行学说的关系,五行学说口诀

兴仁信息网2023-08-16 06:49:380

阴阳学说指的是什么?五行学说和五行的关系?

阴阳学说,指事物的一分为二。一个事业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如人群,按性别可分为男、女;方向可分上下,前后;战争分为敌我;阴阳关系,是不能分离,又相反相成;

五行学说,指事物的构成的元素。金木水火土,为五行。之间存在相生相克关系,表现为五行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五行是元素,五行学说是五行关系的规律。

什么是五行学说?什么是阴阳学说?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这种观点中是建国以后,老中医为了表明中医思想具有唯物主义特征而注释的。

[第二种观点]

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运动方式。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中医用五行来解释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预测未来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在这一观点中,“行”被理解成运动。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因此,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

阴阳学说是以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来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变化,从而说明人体的机能活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来划分,凡是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我们把对于人体具有推进、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归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归于阴,阴阳是相互关联的一种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 道:指“道理”、“规律”“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纳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中国的五行学说是什么?子午卯酉指的又是什么?

中国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观,子午卯酉则是古代的时间。具体解释如下:

01.五行学说

我国的五行学说就是我国古代用于在中医、占卜等方面,阐述各种事物之间的运行关联,从而将人与自然万物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宏大的物质观。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人提出。

五行:金、木、水、火、土。世间万物都由这五种元素构成,五行之间相互作用,维持着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五行之间有相生关系,也有相克的关系,我们的祖先探究着这种相生相克,来解释事物之间的各种变化。

02.子午卯酉

子午卯酉则是我国古代的表达时间的方法,子午卯酉分别对应着夜晚、中午、早晨、傍晚。和现在的时间相对应的话,子时就是半夜的23:00-1:00,午时则是中午的11:00-13:00,卯时是在清晨的5:00-7:00,酉时是傍晚的17:00-19:00。

如果联系上文的五行来说的话,子午卯酉在风水八字中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子时在北,五行为水;午时在南,五行为火;卯时在东,五行为木;酉时在西,五行为金。所以子和午是相克的,卯和酉是相克的。

03.天干地支和五行

子午卯酉分别就是地支中的一、七、四、十位,天干地支是我国古代的纪年历法,源自于古时候的人们对天象的观察,后来和五行相结合,一起用于中医学和占卜等地方。

金木水火土在天干中的位置表示就是:东南西北分别为木、火、金、水,而土在正中心的位置上。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了五行是一种物质观,子午卯酉代表的是一种时间观,古人将物质观和时间观相结合,就形成了当时他们的世界观。

阴阳五行学说的关系

阴阳学说主要说明事物对立双方的互相依存、互相消长和互相转化的关系;五行学说是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及生克乘侮规律,以说明事物的属性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中医学里,二者皆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为其物质基础;都是从宏观自然现象(包括)人体的变化规律,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来分析、研究、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及人体内外的各种关系,并指导临床辨证与治疗。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内容如下:

1.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3.五行制化

在相生中有克制,在克制中求发展。

4.五行相乘

即过度克制,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同: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5.五行相侮

即反向克制,次序为: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6.五行的母子相及

即相生关系异常的变化。

母病及子:母行虚弱→子行虚弱→母子俱虚。

中医应用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归纳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组织器官和精神情志等各种功能活动,构建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进而与自然环境相联系,建立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并以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来分析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以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阐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因此,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主要的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医的五行学说是什么?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成就,五行学说 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五行学说中以五脏配五行即:肝与木、心与火、脾与土、金与肺、水与肾。五脏与五行相生相克应保持相对平衡和稳定,和谐相处。如果五脏与五行发生失调,出现太过、不及或反侮,也会致疾病的发生,这对于推断疾病的好转和恶变,治疗方法,提供了充足依据。中医主要运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五行于中医则体现了具备这五种属性的人体五大系统的相互关系。木火土金水这五个符号分别代表肝心脾肺肾所统领的五大系统。中医不是研究微观的病毒细菌如何作用于人体的理论而是研究人体整体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中药,按摩,针灸,甚至心理作用去调节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以此保持身体健康。

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相侮、相乘、母子相及。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