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9696

古语嫁娶说法,嫁娶的步仪是什么意思

兴仁信息网2023-08-29 19:36:350

结婚古代怎么说

成亲 成婚 喜结良缘 结秦晋之好等等

古代没有离婚一说,要知道社会是男尊女卑,男人可以选择离婚,称为休妻,但女人要是休夫就是大逆不道。

古代婚礼的习俗,你知道多少呢?

古代婚礼,传于后世的,为《仪礼》中的《士昏礼》。其节目有六:即(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请期,(六)亲迎,是为六礼。亲迎之夕,共牢而食,合卺而酳。其明天,“赞妇见于舅姑。”又明天,“舅姑共飨妇”。礼成之后,“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表明把家事传给他,自己变做客人的意思。

此礼是限于适妇的,谓之“着代”,亦谓之“授室”。若舅姑不在,则三月而后庙见。《礼记.曾子问》说:“女未庙见而死,归葬于女氏之党,示未成妇。”诸侯嫁女,亦有致女之礼,于三月之后,遣大夫操礼而往,见《公羊》成公九年。何《注》说:“必三月者,取一时,足以别贞信。”然则古代的婚礼,是要在结婚三个月之后,才算真正成立的。若在三月之内分离,照礼意,还只算婚姻未完全成立,算不得离婚。这也可见得婚姻制度初期的疏松。

礼经所说的婚礼,是家族制度全盛时的风俗,所以其立意,全是为家族打算的。《礼记.内则》说:“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没身不衰。”可见家长权力之大。

《昏义》说:“成妇礼,明妇顺,又申之以着代,所以重责妇顺焉也。妇顺也者,顺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以成丝麻布帛之事,以审守委积盖藏。是故妇顺备而后内和理,内和理而后家可长久也,故圣王重之。”尤可见娶妇全为家族打算的情形。

《曾子问》说:“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这是我们容易了解的。又说:“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此意我们就不易了解了。原来现代的人,把结婚看做个人的事情,认为是结婚者的幸福,所以多有欢乐的意思。

古人则把结婚看做为家族而举行的事情。儿子到长大能娶妻,父母就近于凋谢了,所以反有感伤的意思。《曲礼》说:“昏礼不贺,人之序也”,也是这个道理。此亦可见当时家族主义的昌盛,个人价值全被埋没的一斑。

恭喜女孩结婚的古语祝福

1、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2、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3、

春日游,妾拟将身嫁与,杏花吹满头。

一生休。

陌上谁家年少,纵被无情弃,足风流。

不能羞。

祝福新婚的古诗词:

1、

三生石上注良缘,恩爱夫妻彩线牵。

春色无边花富贵,郎情妾意俩缠绵。

2、

天成佳耦是知音,共苦同甘不变心。

花烛洞房亲结吻,春宵一刻胜千金。

3、

佳期正值小阳春,风暖华堂拥玉人。

应是三生缘夙定,漫教相敬竟如宾。

4、

个郎早岁盛才华,彩笔群推是大家。

若向妆台调粉黛,画眉深浅漫轻夸。

5、

红毹拥出态娇妍,璧合珠联看并肩。

福慧人间君占尽,鸳鸯修到傲神仙。

6、

燕尔新婚正妙年,亲朋争说好姻缘。

珠联璧合情如蜜,海警山盟石比坚。

7、

卺酒交杯春色艳,洞房花烛夜光明。

古坛喜庆弦音续,击钵催诗淑女迎。

古代是如何嫁娶的媒人该说什么

x女年方二八,琴棋书画,无不精通。。。。

七月初七是结婚的好日子吗

NO!十月份的日子好

外嫁女是否要回家过初七?

现在都不计较这些了,我们在娘家住多久都是可以的,在娘家过年也是可以的,现在很多女孩子结婚以后都会回妈妈家里过年,想怎么过就怎么过,已经不是旧时代了,现在的时代不一样了,想在妈妈家住多长时间都是可以的。

二十五年前,我和妻子回到她的家乡山东省金乡县过年,我在那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妻子的老家在比邻徐州丰县的农村,那里民风淳朴,保留着很多传统习俗,除了大年初一不扫地、不往外泼水、倒垃圾和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等很多地方都有的禁忌外,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习俗,比如,正月初六在其他地区都是上班、开业的好日子,但在那里的农村,却有正月初六女人不能干针线活的禁忌,若干了针线活,以后生的孩子,手会出“六指”。而另一个与众不同的习俗,则是正月初七的“送火神”。

在这一天,新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娘家“躲火神”,如果女儿不回娘家,一旦看到婆家的火,就会克死婆婆,因此,嫁出去的女儿虽然不能在大年三十和初一回娘家过年,但在正月初七这天却必须回娘家,而且要持续三年。

正月初七这天早上,人们早早地就到大地里找来玉米秸或麦秸等柴草,扎成一个个的火把备用。到了黄昏时分,天还没有完全黑尽,大人们把准备好的火把点燃交给孩子们,孩子们举着火把向村外的大地走去,大人们则在后面放着鞭炮,以示欢送火神。孩子们把火把送到村外的大地里,燃烧的火把集中在一起成了一个熊熊燃烧的篝火堆,孩子们便围着火堆欢呼雀跃,然后,相约回家。

什么是“送火神”?一种说法是,据传说,火神名叫祝融,是炎帝的火师,是祝融把火带到人间,使人吃上了熟食,改变了茹毛饮血的原始饮食习惯。为了纪念和感谢祝融给人间带来了火,人们便要在正月初七这天,用炮仗将其送到天上。第二种说法是,火虽然改变了人类茹毛饮血的饮食习惯,但却有两面性,即水火无情,火是灾害之一。送火神,就是要把火灾送走,让人们平平安安地度过新的一年。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