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4285

菩萨开光和没开光的区别,佛像开光与不开光有什么区别

兴仁信息网2023-09-11 11:34:120

请问玉佩开佛光和开普光有什么区别?

佛光和普光皆是开光的意思。

开光是用经咒对吉祥物的加持。

如果,您对玉佩念“阿弥陀佛”,就等于“开光”了,何必到寺院去找出家人。而且念一声佛号便加持一次,天天念,天天加持,不仅加持所佩戴的玉佩,更加持您本人,何乐而不为呢?

我以前在路边摊上买了观音菩萨相然后没有开关会怎么样?

神像,

没开光就是艺术品,

是摆件。

开了光,

就是神,

得供着,敬着!

开眼佛与闭眼佛有什么区别?

佛像开眼或者闭眼代表这不同的修行方式。

闭眼佛:代表修行禅定,修行慧观。重点在于修行精进

开眼佛:代表观察世间,循声救苦。重点在于吉祥如意

扩展资料:

中国佛教雕塑简介:

中国的佛教雕塑正式记载是在公元200年以后,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约220-280年)记载有"窄融大起浮屠祠内有一尊金铜佛像",这是中国正史中首次明确的雕造佛像记载。

现存后赵石虎建武四年(公元338年)金铜佛像是中国有明确纪年的最早佛像,标志着定型化的单独佛教雕塑已普遍出现。

印度佛像传入中国后,适应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作了改造。早期佛教造像,面相丰圆,肢体肥壮,神态温静。北魏(386-534年)孝文帝亲政以后,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并迁都"洛阳"。这时的佛教雕塑,受到"秀骨清像"

风格的影响,融合南北,出现了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面容清瘦,风神飘逸的佛教造像。 龙门石窟雕塑

隋(581-618年)、唐(618-907年)时期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佛教雕塑在唐朝的武则天时代达到高潮。龙门奉先寺是唐高宗和武则天开凿的大型摩崖像龛,包括卢舍那佛及弟子、罗汉、菩萨、天王、力士等一铺十一尊巨像。

主像高17米,群像布局严谨,刀法纯熟。佛像面容贴切近人,身体圆肥丰硕,笔意豪壮;菩萨细腰斜款、雍容华丽;天王、力士肌肉怒凸,神情雄武。唐玄宗时期是中国佛教造像的黄金时代,此时的造像,圆润丰腴,宽妆高髻,充满生命的活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圆熟与完美。

唐代佛教雕塑最集中地体现在佛教石刻艺术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教雕塑的起源

请问佛教中开光是什么意思啊?

开光,又称开光明、开眼、开明,就是新佛像、佛画完成想置于佛殿、佛室时,所举行替佛开眼的仪式。《禅林象器》上说:“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诸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水明。”在佛教中,经过开光中的佛像具有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受到佛教徒的顶礼膜拜。

开光时,将佛像安好,先诵经及咒语,奉请佛菩萨安座,然后才请高僧为佛像开光说法,《黑谷灯语录》中说:“开眼者,本是佛匠雕开眼,是事开眼;次僧家诵佛眼真言,诵大日真言,而成就佛一切功德,此谓开眼也。”其实开光就是为佛像举行一种说法的仪式,其具体的仪式如下:主法者先拿新毛巾向佛像做一个擦佛像的动作,说一首偈语,赞颂佛菩萨的功德,此谓开眼也。其次再用镜子向佛像正面对照,说几句寺院、佛像完成的因缘;然后主法者拿起朱砂笔,再说一首偈语,然后将朱砂笔向佛眼的方向作一个“点”的动作,大喊一声“开”,经过如上的一番仪式,开光才算完成了。

开光时,由于佛菩萨的功德不,所以主法者所说的法也有所不同,并且主法者常常会提到为佛像开“六通”,即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让佛像具有六种神通,点眼眼通,真见无所不见;点耳耳通,妙闻遍及十方;点鼻鼻通,普嗅法界诸香;点舌舌通,演说妙法无穷;点身身通,分身尘尘刹刹;点意意通,能鉴三世群机。

开光法会的仪规最早见于北宋太平兴国五(980),北印度乌填曩国传法大师施护在开封太平兴国寺译经院译出的《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规经》。该经指出,佛像塑画雕造完成后,就要举行安像庆赞活动。首先选择吉日良辰和结界胜地,其次在此处设置伴盖、幢幡、香花、水果、灯明等佛供,接着由身著庄严如法的阿诸梨起身入佛堂安像,并同弟子们一心观想如来一切圆满之相。然后合掌作礼,瞻仰圣容,以净香花等供于佛前。再是入定心,离疑念,诵咒三遍,请一切佛安住于此,受此香花、灯、果、饮食等供养。复次,安置佛像坐西向东,并用黄布覆盖。阿诸梨作观想佛如一聚火,如来真身诸相圆满,然后以奄阿牛三字安于佛之身上。把“奄”字安于顶上、“阿”字安于口上、“牛”字安于心上。若是金、石、铜等佛像,就要涂上香油,用草刷子刷干净,然后用歌舞妓乐赞颂,僧人复颂香油真言。再用盛满香水和五宝五药花果的净瓶,灌浴佛像,僧众齐诵偈赞,并作歌舞妓乐。若是画像,要用镜子照之,再以前述五种净火涂于镜,沐浴镜中影像。再依次吟诵著衣真言、安耳真言、安发髻真言、安指甲真言、安此须真言、献涂香真言、安庄严真言等等,然后依灌顶仪规将佛像置入曼荼罗,诵本尊真言三遍。一切供养仪具足后,开眼师用笔作点姿势,这是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再诵开眼光真言三遍。

这时,佛像即已开光。诵完开眼光真言后,令施主入曼荼罗,齐诵护摩真言、增寿真言、息灾增益真言,使众生普获吉祥。这时,阿诸梨即教化施主结缘,施利增福,金银财帛等随布施。复次,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施以财物,令福德更具圆满。曼荼罗之内所供财物,必须都归阿诸梨,其他人不得享用。当这套仪规全部完成后,即可收坛。这是密宗的开光。

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我们众生从无始以来,受到无明尘垢的污染,而不能彻见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开发我们内具的智慧。如神秀禅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所以,在开光仪式中,主法者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尘的动作,这是表示要拂去我们众生心地上的垢尘;然后再用镜子一照,表示垢除净显,明心见性,真正见到诸法的本来面目。用朱砂笔点向佛眼,由于眼睛代表着智慧,所以点开佛眼,意思就是要开发我们众生的内在智慧。我们众生由于无有智慧,对诸法妄起分别,就如眼睛有病,见到空花,所以需要除去眼病,这就是我们的般若智慧。

开光这种仪式源自道教及民俗,由于佛教在流传过程中,受到中国原有的文化影响,所以便接受这种仪式,这也是佛教中国化的一种表现。但是,开光仪式所具有的内涵,则是佛教特有的提升。现代有的佛教徒往往忘记开光的内涵,而偏重追求仪式的隆重,这是执事废理;或者的人认为开光仅是一种仪式,没有什么实在的价值,这是执理废事。这两种现象,都属偏见,佛法提倡事理圆融、事理无碍,所以我们在举行开光仪式时,不要忘记这种仪式的内涵,不仅要开佛像眼,更要我们众生的心眼,开发内在般若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契合佛教的真意。

如何判断佛像是否有灵?

这种想法很无聊耶。虽然寺庙的佛像有装藏开光,但只要是佛像,哪怕没装藏开光也是三宝所依。而且不管有没有佛像,都要天天念佛念经修行的啊,否则只有佛像,不修行也不发愿更不回向,功德很少的。你看看地藏经吧

请问佛教中开光是什么意思啊?

开光,又称开光明、开眼、开明,就是新佛像、佛画完成想置于佛殿、佛室时,所举行替佛开眼的仪式。《禅林象器》上说:“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诸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水明。”在佛教中,经过开光中的佛像具有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受到佛教徒的顶礼膜拜。

开光时,将佛像安好,先诵经及咒语,奉请佛菩萨安座,然后才请高僧为佛像开光说法,《黑谷灯语录》中说:“开眼者,本是佛匠雕开眼,是事开眼;次僧家诵佛眼真言,诵大日真言,而成就佛一切功德,此谓开眼也。”其实开光就是为佛像举行一种说法的仪式,其具体的仪式如下:主法者先拿新毛巾向佛像做一个擦佛像的动作,说一首偈语,赞颂佛菩萨的功德,此谓开眼也。其次再用镜子向佛像正面对照,说几句寺院、佛像完成的因缘;然后主法者拿起朱砂笔,再说一首偈语,然后将朱砂笔向佛眼的方向作一个“点”的动作,大喊一声“开”,经过如上的一番仪式,开光才算完成了。

开光时,由于佛菩萨的功德不,所以主法者所说的法也有所不同,并且主法者常常会提到为佛像开“六通”,即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让佛像具有六种神通,点眼眼通,真见无所不见;点耳耳通,妙闻遍及十方;点鼻鼻通,普嗅法界诸香;点舌舌通,演说妙法无穷;点身身通,分身尘尘刹刹;点意意通,能鉴三世群机。

开光法会的仪规最早见于北宋太平兴国五(980),北印度乌填曩国传法大师施护在开封太平兴国寺译经院译出的《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规经》。该经指出,佛像塑画雕造完成后,就要举行安像庆赞活动。首先选择吉日良辰和结界胜地,其次在此处设置伴盖、幢幡、香花、水果、灯明等佛供,接着由身著庄严如法的阿诸梨起身入佛堂安像,并同弟子们一心观想如来一切圆满之相。然后合掌作礼,瞻仰圣容,以净香花等供于佛前。再是入定心,离疑念,诵咒三遍,请一切佛安住于此,受此香花、灯、果、饮食等供养。复次,安置佛像坐西向东,并用黄布覆盖。阿诸梨作观想佛如一聚火,如来真身诸相圆满,然后以奄阿牛三字安于佛之身上。把“奄”字安于顶上、“阿”字安于口上、“牛”字安于心上。若是金、石、铜等佛像,就要涂上香油,用草刷子刷干净,然后用歌舞妓乐赞颂,僧人复颂香油真言。再用盛满香水和五宝五药花果的净瓶,灌浴佛像,僧众齐诵偈赞,并作歌舞妓乐。若是画像,要用镜子照之,再以前述五种净火涂于镜,沐浴镜中影像。再依次吟诵著衣真言、安耳真言、安发髻真言、安指甲真言、安此须真言、献涂香真言、安庄严真言等等,然后依灌顶仪规将佛像置入曼荼罗,诵本尊真言三遍。一切供养仪具足后,开眼师用笔作点姿势,这是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再诵开眼光真言三遍。

这时,佛像即已开光。诵完开眼光真言后,令施主入曼荼罗,齐诵护摩真言、增寿真言、息灾增益真言,使众生普获吉祥。这时,阿诸梨即教化施主结缘,施利增福,金银财帛等随布施。复次,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施以财物,令福德更具圆满。曼荼罗之内所供财物,必须都归阿诸梨,其他人不得享用。当这套仪规全部完成后,即可收坛。这是密宗的开光。

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我们众生从无始以来,受到无明尘垢的污染,而不能彻见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开发我们内具的智慧。如神秀禅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所以,在开光仪式中,主法者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尘的动作,这是表示要拂去我们众生心地上的垢尘;然后再用镜子一照,表示垢除净显,明心见性,真正见到诸法的本来面目。用朱砂笔点向佛眼,由于眼睛代表着智慧,所以点开佛眼,意思就是要开发我们众生的内在智慧。我们众生由于无有智慧,对诸法妄起分别,就如眼睛有病,见到空花,所以需要除去眼病,这就是我们的般若智慧。

开光这种仪式源自道教及民俗,由于佛教在流传过程中,受到中国原有的文化影响,所以便接受这种仪式,这也是佛教中国化的一种表现。但是,开光仪式所具有的内涵,则是佛教特有的提升。现代有的佛教徒往往忘记开光的内涵,而偏重追求仪式的隆重,这是执事废理;或者的人认为开光仅是一种仪式,没有什么实在的价值,这是执理废事。这两种现象,都属偏见,佛法提倡事理圆融、事理无碍,所以我们在举行开光仪式时,不要忘记这种仪式的内涵,不仅要开佛像眼,更要我们众生的心眼,开发内在般若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契合佛教的真意。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