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81697

初一到三十看病吉凶,属相婚配狗和猴配吗

兴仁信息网2024-02-10 16:46:450

《玉匣记》治病初一到三十怎么送?

不要。治病要遵医嘱,保持好心情。

《玉匣记》,一本集各类之术之代表作的古书。

中国人办事,总想图个吉利,无论从政、经商、求学、出行、婚丧嫁娶、畋猎打鱼甚至于剃头理发都要找一个“黄道吉日”。而《万全玉匣记》一书,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所以它备受欢迎也在情理之中。

从个体因素来看,有以下因素:

1、与人的素质有关。是无知愚昧的产物。我国有二亿多文盲与半文盲,当他们在生活中遭到挫折、困难时,为追求心理平衡,而选择了这种非理性方式。

他们试图通过寄托自己受折磨的心灵,试图通过来改变自己的不幸,试图通过得到好运;同时,有的人则通过制造来图钱财谋私利。

2、与人的需求有关。是人因缺乏某项事物而存在的主观状态,需求是行为的原始动力。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说法,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层次的需求,需求指向一定的目标,当某个目标受阻时,这种需求将变得更为强烈。

如人有健康的目标,成才的目标,求职就业的目标,恋爱成家的目标……如果这些目标不能实现,有些人则可能“病急乱投医”,去寻求鬼神的庇护。

3、与人的错误推理有关。推理是人们从因推果或由果归因的思维活动。自然界、社会中许多事物间本来就存在因果关系与时空关系,它们的存在本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者却以主观意识去推导或解释客观现象,将自然界的偶然巧合说成是鬼神的安排。

如某人被雷电击毙,这本是自然界的一种偶然事故,却被人说成是命中注定,是做了恶事所致。

张天师去病符法初一至三十

历代天师简介

第一代天师:

张陵,字辅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约生于东汉建武十年(公元34年),卒于永寿二年(公元156年),七岁即学道。因创立“正一盟威之道”,道教徒称其为“张道陵”,尊奉为“张天师”。

张陵博通“五经”, 24岁时以直言极谏科被录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26岁即任巴郡江州令(今重庆)。但他向来喜好黄老清静养生之道,立志修炼形轻举,隐于北邙山、龙虎山等处。后来听说蜀人比较纯厚,容易教化,并且名山较多,于是在东汉顺帝时(126~144)入蜀,居鹤鸣山(今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修道。一天半夜,太上老君降诏张道陵:“近来蜀中有六大魔王,狂暴生民,你前往治之则功德无量,名录丹台啊!于是授以“正一盟威符箓”、三五斩邪雌雄剑、阳平治都功印、平顶冠、八封衣、方裙、朱履等。由此他造作道书二十四篇,在巴蜀及汉中等地建立二十四治,正式创立正一盟威道。

历代皇室对张陵天师宠爱有加。唐天宝七年(公元七四八年),玄宗皇帝诏后汉天师张道陵册赠太师;唐中和四年(公元八八四年),懿宗皇帝封天师张道陵为三天扶教大;宋绍宁时加号为三天扶教辅元大;宋徽宗进封真君,玉册文维;

宋理宗嘉熙三年(公元一二三九年)封正一静应显佑真君。

第二代天师:

嗣师张衡 字灵真,生年不详、卒于179年。年少即博学,隐居多年,不愿为官,精修道法,很少与外界往来,名声显重于朝野,天子想召他任黄门侍郎,他不应召,继承张陵遗志,后于汉灵帝光和二年(公元一七九年)正月二十三日,传印剑给子鲁,而后得道升仙而去。

第三代天师:

系师张鲁 字公祺,生年不详、卒于二一六年。他的事迹在正史《三国志》《后汉书》等书中都有记载。先被益州(今成都)牧刘焉拜为督义司马,后与别部司马张修共取汉中,得汉中后,实行政教合一的策略三十余年。后迫于曹操的威逼,为使汉中百姓免于涂炭,而投降曹操。曹操对他赏赐有加,让他率家眷、信徒迁往中原,拜他为镇南将军,并封为阆中侯。道门中人称他为“系师”。

第四代天师:

张盛字元宗,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汉末至西晋。曹魏皇帝曾封他为都亭侯,张盛没有接受,后来带着祖传的经书、印、剑、符箓等自汉中来到龙虎山建茅屋而隐。从此龙虎山成为正一盟威道的祖庭之地。于元顺帝至正元年(公元一三四一年)赐号为清微显教弘德真君。

第五代天师:

张昭成字道融,生卒年不详。年少就学道不懈,精通道教出神之术,端坐于家中,能察知数百里之外的事情。活至一百一十九岁升天而化,羽化时面色如生。而他墓前生出灵芝百木,有时能看见白鹤往来,很是神奇。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清微广教弘道真君。

第六代天师:

张椒字德馨,生卒年不详。博通儒书,擅长治鬼降魔之术,以符箓传度世人。皇帝数次征召他,都未接受,常游鄱阳湖。居在龙虎山时多有神异之迹,活到一百余岁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清微弘教玄妙真君。

第七代天师:

张回字仲昌,生卒年不详。年幼时曾问“道是何物?”他见旁人不能答,便慨然失笑而叹。五岁时,他父亲想让他读儒书,他回答道:祖上的书不读,读其他书有什么用?张回善辟谷导引之术,能日行数百里,后隐入青城山,不知所终。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玉清辅教弘济真君。

第八代天师:

张迥 字彦起,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南朝齐高帝年间。极富天赋,年幼时即得道。他丰姿俊美,德量天成,严格尊奉六时香火,一生不怠。善于治病,都能应验,世人对他十分敬仰。年九十岁而解化升天,当日满屋飘异香,经月不散。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玉清应化冲静真君。

第九代天师:

张符字德信,生卒年不详。熟读经史子集,能过目不忘。擅长道门符箓法术,显贵于当时各界、四方人士都敬仰他。于九十二岁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玉清赞化崇妙真君。

第十代天师:

张子祥字麟伯,生卒年不详,活动于隋朝年间。年少时曾读儒书,官至洛阳都尉。后弃官回到龙虎山潜心向道,常行服食炼养之术,能吐丹于手掌之中。后从学者数百人,他分派弟子到四方,广传道法。岁一百二十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上清玄妙太虚真君。

第十一代天师:

张通玄字仲达,生卒年不详。天性静默,常独坐一室,四时不出。有一年发生瘟疫流行病,只见他把木标放置水中,过往的人饮水后即可治好病疫。人们用钱财帛物感谢他,都坚决不接受。岁九十七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上清玄应冲和真君。

第十二代天师:

张恒字德润,生卒年不详。对经史能过目不忘。唐高宗召他到京城,问其治国安民之道。他回答:能无为则天下可治,高宗大喜。他擅长变幻之术,岁九十八而

玉匣记张天师初一到三十治病 中黄纸是什么

张天师祛病符咒。有照《玉匣记》治病的习俗.即在每月三十日内,看患者起病何日,即翻看是何鬼何神作祟.依书上所说方法,书符必用黄纸,

丙日,乙日是什么意思?

天干地支记时方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循环使用 。甲日代表头 乙日代表项 丙日代表肩背 丁日代表胸肋 详见: 民俗吉凶日篇 人神所在日 不宜针炙。 初一,在足大指;初二日,在外踝;初三日,在股内;初四日,在腰;初五日,在口;初六日,在手;初七日,在外踝;初八日,在腕;初九日,在尻;初十日,在腰背;十一日,在鼻柱;十头,乙日在项,丙日在肩背等等。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千金方》中有“炙法当避人神”之语,意思是人神所在之处须避针炙。本篇的人神所在日是从农历每月初一到三十排列的。现将人神所在随时日变换的情况表列于后,以备参考: 甲日 乙日 丙日 丁日 戊日 己日 庚日 辛日 壬日 癸日头项 肩背 胸肋腹背膝脾肾足 子日 丑日 寅日 卯日 辰日 巳日 午日 未日 申日 酉日 戌日 亥日目耳胸足腰手 心腹足头背喉项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踝头耳面项乳 胸肋腹心膝 腰阴股

关于丙日,后来查阅资料得知,跟你分享。 每月概记三十天,从1-10日,11-20日,21-30日分别为:甲日,乙日,丙日,丁日,戊日,己日,庚,辛日,壬日,癸日。以丙日为例,就是指每月的3日13日23日,当然,这里所指的全是农历。 举个例子,每年的入梅时间是芒种以后的第一个丙日,就是说,如果芒种是2日,那么就是三日入梅,如果芒种是在4日或者更迟的几天,那么入梅时间就是13日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