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9044

五行取象比类讲法,八字职业取象

兴仁信息网2024-02-23 15:54:000

东西南北在五行的属性是什么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承千年,那东西南北五行属性如何呢?

东西南北五行属性,东五行属木,八卦属震卦。西五行属金,八卦属兑卦。南五行属火,八卦属离卦。北五行属水,八卦属坎卦。东南五行属木,东北属土。西南属木,西北属金。

五行风水之中需注重相生相克,家中物件摆设需谨慎挑选,乃相冲之属多生祸端,易遭不测,天时对称则可家业和睦,年年有余。

如西方乃旺金之地,颇为重要,不宜摆放炊具,红色家具,适宜摆放盆栽,鱼缸,乃五行相生,可填增整体气运,旺其财运。

五行相纳,相融则宁。风水之中自有定数,物品摆放颇具讲究,莫要所生相冲之属。卧室不可摆放神像,卧室乃家人休养生息,夫妻共处之地,乃对神像之大不敬

关于中医五行的理解问题

木得润能上; 金得燥能下 是以金克木

设木亦得燥,则阳逆生火 木火刑金 是为反侮

火遇水则熄, 水遇火或可无恙,是以水克火

五行学说起源于对日常的观察,不是单纯枯燥的辩理

水木金火土五行怎样相生相克

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五行属性事物之间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等方面。五行的源头是上古时代“万物有灵”、图腾观念和祖先崇拜。孔子的五行思想见于《礼运》篇,其中记载了孔子向子游传授礼的运转之道。

季节关系

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

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春属木。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

长夏属土,长夏是夏和秋之间的一段过度期,天气湿热,庄稼走向成熟的一段时期,所以长夏属土。

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它光辉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极重大的促进作用。五行学说的实质,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物特性条件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的条件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国古代人民,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根据太阳、月球对地球来回寒热一年十二月周期运动变化的交互作用,总结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干支纪年纪月历法,并发展成为融入五行生克学在内,影响至现在的“干支纪年月五行生克历法”。

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属东方。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属南方。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属中央。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属西方。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属北方。

五行学说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世上万事万物朴素地分为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生克制化的关系,来说明和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像阴阳一样,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相生相克是任何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相生,就没有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没有相克,就没有事物发生发展中的协调和平衡。相生保证了事物发展的原动力和可能性,相克保证了事物发展的控制力和协调性。事物之间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辅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的不断生长、变化和发展。

请问,“取象比类”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详细解释和说明。

一、取象比类的内涵与特征

(一)取象比类的内涵

所谓取象比类,指运用带有感性、形象、直观的概念、符号表达对象世界的抽象意义,通过类比、象征方式把握对象世界联系的思维方法,又称为“意象”思维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以“象”为工具,以认识、领悟、模拟客体为目的的方法。取“象”是为了归类或比类,即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导在其他方面也有可能相似或类同。取象的范围不是局限于具体事物的物象、事象,而是在功能关系、动态属性相同的前提下可以无限地类推、类比。

中华民族的意象思维在古代得到特别的发展而早熟,《周易·系辞传》说:“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见乃谓之象。”“象”字有三重涵义:一指事物可以感知的现象,包括肉眼可以看见的物象和虽肉眼无法看见但可以感知的物象;二指摹拟的象征性符号,如卦象、爻象;三指取象、象征,为动词意。“意”是“象”所象征的事物蕴涵的特性和规律。《易传·系辞传》说:“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庄子·天道》说:“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所谓“意象”就是经过人为抽象、体悟而提炼出来的带有感性形象的概念或意义符号。就“象”与“意”的关系而言,意为象之本,象为意之用;象从意,意主象。意象思维的含义在于:一方面它通过形象性的概念与符号去理解对象世界的抽象意义,另一方面它又通过带有直观性的类比推理形式去把握和认识对象世界的联系。传统哲学的意象思维渗透到《内经》中,成为中医学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取象比类的特征

取象比类思维方式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注重整体、类比

《内经》不但将人本身各部分之间看成一个整体,而且将人与自然看成一个整体。在“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的思维指导下,采用类比、类推的方法,将人体各部分与外界各事物融为一体。对人体各部分不作个体的、深入的分析,对人与外界事物为什么“合一”、怎样“合一”不进行具体的分析,只重视在“象”的模型范式上的归类“合一”。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也体现这点。

2.注重动态、功能

《内经》类比之“象”是动态、功能之“象”。《内经》很多概念只代表功能,不一定非有实体结构。《灵枢·阴阳系日月》说:“阴阳者,有名而无形。”“阴阳”已从“日月”的实体意义抽象为动态范畴,是泛指,指事物的共性,而不是指具体事物的形体。《内经》“脏象”注重脏腑之“象”,不是指生理解剖意义上的实体结构,而是指功能相同、时空节律形态具有同步性、全息性和一组动态结构。

3.注重直觉、体悟

《内经》取象比类体现了直觉体悟的认知方法。由取象比类所建立的脏象、经络学说主要是通过直觉体悟感知的。脏腑的生理结构与人体实际解剖部位并不相同,说明不是由实证方法得出的。经络主要是体悟循经感传之“象”的产物。《内经》在诊断、辨证上更体现了这点。望闻问切四诊是一套由表知里的诊断方法,通过对脏器经络的功能性变化之“象”的感知,把握疾病发生病因、病变机理。

二、取象比类方法的运用

取象比类思维方法在《内经》中有广泛的运用。

1、运用取象比类法建构藏象理论

藏象学说是《内经》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于藏象理论的形成,《素问·五脏生成论》提出“五脏之象,可以类推”的原则,王冰注释:“象,谓气象也。言五脏虽隐而不见,然其气象性用,犹可以物类推之。”张介宾说:“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类经·藏象类》)根据五行之象,《素问·金匮真言论》从直观经验入手,按照功能行为的相同或相似归为同类的原则,将自然界和人体分为五类,然后发掘出蕴涵于“象”中的深层的藏象理论。首先,以五行之象类推五脏的功能作用。如肝象木而曲直,心象火而炎上,脾象土而安静,肺象金而刚决,肾象水而润下。其次,以五行之象类推五脏外合体窍、通于天气的理论。将人体脏腑、器官、生理部位和情志活动与外界的声音、颜色、季节、气候、方位、味道等分门别类地归属在一起。如心脏,其基本功能是主神明,主血脉,宇宙万物中的赤色、徵音、火、夏、热、南方、苦味等均可归属于心。

2、运用取象比类法认识疾病的状态和表现

中医重“证”不重“病”。将各种病症表现归结为“证”。如眩晕欲扑、手足抽搐、震颤等病症,都具有动摇的特征,与善动的风相同,故可归为“风证”。又如,中医从体表五色和不同器官组织的改变所归属的五行,以诊断五脏的疾病。如“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

3.运用取数比类法说明生理病理现象

《内经》所取之“数”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象”,它并不偏向于定量,而是偏向于定性。取数比类是以易数表示“象”的意义,并通过易数推演事物变化规律的方法。易数主要有卦爻数、干支数、五行生成数(即后世所谓的“河图数”)和九宫数(即后世所谓的“洛书数”)。《素问·金匮真言论》用依五行生成数图中的成数五、六、七、八、九配五脏的肝、心、脾、肺、肾,肝木成数为八,心火成数为七,脾土成数为五(十),肺金成数为九,肾水成数为六,说明“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的整体联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以“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土常以生也”及数的生克胜复之理阐释五运六气的常变规律。《素问》运气七篇用的是干支之数,通过取数比类推测六十年气候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人体疾病的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人体发育与生殖基数的女七男八,即阴阳进退之数。此外,《内经》中“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三”阴“三”阳、“五”运“六”气、“五”轮“八”廓、“六”淫“七”情、“三”部“九”候、“八”纲辨证、“八”法、“四”气“五”味、“五”腧穴、“八”会穴,等等,均是运数思维的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取象比类作为人类把握对象世界的一种方式,历来就具有很重要的认识论价值和科学价值。通过类比,可以启迪人的思维,帮助人们打开想象的翅膀,由此推彼,触类旁通,去认识和发现新的事物。医家们在医学实践中运用这一思维方法,发明了不少新的诊疗方法。但是,取象比类这一思维方法的缺陷也很明显,那就是过于注重事物或现象的共性、共同点和相似点,忽视了不同事物的特性和不同点。如果所推导出的属性恰好是它们的不同点,那么得出的结论就必然是错误的。

张其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内经学》2004年9月

教你怎么从八字看人的长相特点

八字能够揭示一个人的体貌特征。古人根据长期的观察实践,认为人的身形相貌特征,与其八字的日元五行息息相关。

日元为木的人,肤色苍白,颜面长而头小,肩宽,身体修长而挺直,然而手脚小口尖、发美、声音尖锐。如果命中日主处于休囚,则多体质瘦长、发少;于月时死绝时,颀长、而喉结突出、眉毛不正,身体干燥而且坐卧不正。如命中土多时,则为黄 色;有火的,呈红色;带金则成白色;带水,稍黑。

日元为火的人,其色赤,面貌奇特,上尖下丰,头部小而脚稍长,眉浓而印堂窄,准头丰而稍大,说话语速快,经常会摇摆身体,或者缩脚。命中火不及时,面呈黄 色,瘦而尖。火旺盛之人,气血旺盛且鬓须多,面部最为平板。

日元为土的人,其色黄,脸园而头大,肩部美而腹部大,手足小,肉多然而全身上下匀称,背园腰大,鼻大而成方形,眉毛淡且眼不秀,皮肤肌色为黄 色。太过时,更为粗狂;不及时,颜色常带忧色,鼻低眼毒。

日元为金的人,其色白,脸部方,而头小,肩背、手足、腹部都很小,身体清廉洁白、爽朗丰满,面貌俊秀、眉毛高而眼梢深邃,鼻子直略带红色,声音清晰、脸呈方形。若太过时,则会显得蛮武;不及时,面貌丑陋。

日元为水的人,其面色较黑,面貌不平而头大,肩小腹大,且手脚常动,步行时身体会摇摆不定,身材较为矮小,发多,聪明好动,记忆力强。若不及,个子不矮,性情急躁,皮肤黑黄;命式良好,则皮肤细而白。

根据八字理论的不断完善,人们发现人的体貌特征,实际上与八字组合的信息取象关联更大。其总体原则是:以八字中的木行,看人的高度;以水行,看人的矮度;以金行,看人的骨骼架构;以土行,看人之皮肉;以火行,看人之肤色,或者五官、毛发的特征。

当然,这种分析也不能一看见甲木,就说这个人很高,关键还要看这个甲木是否得时和是否透干,只有这样方能说这个甲木高壮;乙木得令、透干、身旺方言乙木修长,乙木自坐食神,那就不是修长,而是偏壮了;庚金需要得地始能论壮;否则,需要相对打折。癸水论矮,也不是所有的癸水都会矮,癸水得令、透干会矮;反之,癸水失时,或者不能透干也就不会矮了。其他的依此类推。

一句话,要根据某种五行的旺衰的具体程度进行具体的分析,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比如某种五行虽然得令、透干,但是又被其他的五行耗泄的,就要给与相应的折扣了。

还有从八字五行组合看人的外型特点

八字中呈现土、金、木三行俱旺组合的,体格魁梧、粗狂;呈现壬水、丁火、己土配合,体格短小或者矮胖;呈现乙木、辛金、丁火(或者癸水)配合,体格瘦高、或者修长、或者不胖;八字中遇到甲木、丙火、庚金、戊土、壬水五阳干透干多的,代表高壮、膨胀、丰厚(体力劳动型)、粗硬、横展等性能;八字中遇到乙木、丁火、己土、辛金、癸水等五阴干透干多的八字组合,代表细长、精干、清秀等等性能;八字中燥土多的人,一般都会肌肉丰厚结实;八字中湿土多的人,肌肉虽丰厚却多脂肪。

“八字”到底能算出哪些内容?

八字即生辰八字,是一个人出生时的干支历日期。八字在中国民俗信仰中占有地位,年干和年支组成年柱,月干和月支组成月柱,日干和日支组成日柱,时干和时支组成时柱;一共四柱,四个干和四个支共八个字,故又称四柱八字。

八字是什么?“八字”是中国命理学中最重大的发明,经历了几千年的验证。可说是经历了大风大浪、无数先贤不断地反复实践考证之后,才得到的重要宝贵资料,也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来极重要的文明缩影。

八字对一个人有什么影响呢?一个人的八字可以透露出很多重要的信息。经过验证,一个家庭婚姻破裂的八字,将来就会走向破裂之路;一个财运发达的八字,将来就会是社会上举足轻重的人,并拥有大量的财富。

所以呢,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生辰八字。事先知道自己的八字吉凶,就能从容应对,择吉避凶,至少也能减轻凶运的影响。有很多人对自己的八字吉凶一无所知,人生过得懵懵懂懂的,灾祸将临也一无所知,机会来临也不知掌握。一直到中年四十岁之后,,体会到原来人生冥冥中受一种“无形的力量”左右着,那个力量就是“八字”,我们应该真正的了解自己,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活了大半辈子也没有真正的明白自己是个怎么样的人,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自己的喜恶,因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我们应该看清人生发展的方向。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