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2571

弘福寺开光仪式,广济寺能开光吗

兴仁信息网2023-07-06 03:49:030

弘法寺的简介

弘法寺,原名“兴福寺”,位于河南省林州市采桑镇棋梧村北莲花山中,莲花山中层峦叠嶂,风景如画,各支脉从谷底到顶峰似莲花开放,寺院就坐落在花蕊中,背北面南,环境幽雅。

弘法寺曾建于唐贞观七年(公元 611 年)。是历史上中原地区规模较大的道场,被李世民封为皇家寺院。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驾临河南浚县大佛开光,路过该寺,在此御赐为“兴福寺”。当时佛教盛行,此寺一度成为皇家寺院之一, 唐朝的皇帝、皇后、嫔妃都将衣物青丝送此供佛。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很大的历史地位。

弘法寺在中国历史上曾是禅宗的发祥地,当年达摩祖师看到中国大乘根性成熟了,於是不怕路途遥远,从印度来到中国, 弘扬大乘佛法,达摩祖师是禅宗初祖,当年祖师来中国一根芦苇渡江,曾在此歇过一宿,脚上所带芦苇毛曾落到山上,后来长出一片芦苇。据历史记载,大德高僧道安法师曾在此居住,当时,只要能听大师讲法三次便会得道成仙。后来,从漳河来了一只金龟闻法,走到前面村庄,天色已晚,这时,看见一妙龄少女正在洗澡,窗户、屋门大开,金龟便住脚观看,等到鸡叫二遍时,方醒悟急走,结果鸡叫三遍时,赶快钻土里隐身,刚好鸡叫三遍声落,金龟钻土里一半化成石龟。其实,妙龄少女就是菩萨示现,考他的定力呢。

祖庭的各宗祖庭

草堂寺位于西安市户县圭峰山北麓,距西安约五十公里,为三论宗祖庭,是国务院确立的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是。

草堂寺创建于东晋末年,距今一千五百多年。现存草堂寺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逍遥院内一部分。后秦国王姚兴崇尚佛教,于弘始三年(401)迎请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来长安,住逍遥园西明阁翻译经典,后在园内建草堂寺,供罗什居住。由于鸠摩罗什译经场以草苫盖顶,故得名为“草堂寺”。

鸠摩罗什既通梵语,又娴汉文,佛学造诣极深,翻译经律论传94部、425卷,被称为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师之一。

唐初高僧吉藏以鸠摩罗什译出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部论典为依据,创立三论宗,尊鸠摩罗什为始祖。草堂寺作为鸠摩罗什的译经道场,成为三论宗祖庭。三论宗在唐初盛极一时,并流传日本等国。

鸠摩罗什还在草堂寺译出《成实论》,此论在当时也普遍宏扬,以后逐渐形成为成实宗,故草堂寺同时又是成实宗祖庭。

唐贞元二十年(804),日本高僧最澄(767-822年)来大唐游学,在天台山从道遂、行满二法师习天台教观,归国后在比睿山创立日本天台宗。13世纪,日莲(1222-1282年)在比睿山学习天台宗,1253年专依鸠摩罗什译的《法华经》建立日莲宗。这样,日本日莲宗信徒就把草堂寺作为其在中国的祖庭,并尊鸠摩罗什为初祖。1982年日莲上人圆寂七百周年纪念,日本日莲宗信徒为了表达对鸠摩罗什的敬仰和对草堂寺的向往,捐资雕塑了鸠摩罗什三藏法师坐像和修建了纪念堂。 大慈恩寺是法相宗祖庭,位于唐代长安城内晋昌坊,在今西安城东南八里处。

大慈恩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二年(648),是唐高宗作太子时为追念其母文德皇后在原隋代无漏寺废址上所建,更名为“慈恩”。652年,玄奘为珍藏从印度带回的大量梵本佛典,仿西域建筑形式修建五层方塔安放梵本,此即大雁塔。因寺内中外驰名的大雁塔,故寺名于今隐而不彰。1983年大慈恩寺被定为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大慈恩寺为唐代玄奘法师主持的佛教经典译场所在地,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地位十分突出。大雁塔底层南门内的砖龛里,嵌有两通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分别由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撰文,由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褚遂良书写,字体清秀潇洒,是唐代的两通名碑。

玄奘宗奉印度大乘教中瑜伽一系之说创立了法相宗,慈思寺遂成此宗祖庭。玄奘在中国五大翻译家中,译作最为丰富,质量高,量也最大。

玄奘在译传瑜伽系学说同时,又重译了小乘教派一切有部的《俱舍论》。此论在陈朝曾由真谛译出,并为作疏,但到唐代已经佚失。玄奘重新译出后,其门徒如普光、法宝等专事讲求,相承不绝,自成一宗,因而俱舍宗也尊慈恩寺为祖庭。

大慈恩寺在唐代是著名的皇家寺院,也是唐代规模最大的寺院,占当时晋昌坊半坊之地,共有十余座院落,现存寺院面积仅为当时的一个西塔院。 国清寺,坐落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华顶山,与齐州灵岩寺(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润州栖霞寺(在今江苏南京市)、荆州玉泉寺(在今湖北当阳县),并称天下丛林“四绝”。

国清寺是天台宗的发源地,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初名天台寺,后改名国清寺。曾毁于武宗灭佛和北宋宣和二年。宋建炎二年修复,名列“五山十刹”之一。清雍正十一年下诏重建,至清末、民国时期又有增建。寺院占地2公顷余,按四条南北轴线布列六百多间古建筑,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

寺内外古树名木广布,现存主要建筑是南宋时重建的隋塔、雍正年间重修的山门、弥勒殿、雨华殿和大雄宝殿等,以及建于清代中后期的西路三圣殿、罗汉堂和东二路的禅堂。西路的妙法堂和东一路的住持楼、迎塔楼建于民国时期,均保存完好。建于清早期的建筑为官式建筑,弥勒殿和雨华殿为单檐歇山顶,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三圣殿、罗汉堂和禅堂是典型的南方厅堂建筑,妙法堂、住持楼和迎塔楼为中西合璧。

国清寺在佛教发展史和中外关系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寺周保存了大量的摩崖、碑刻、手书、佛像和法器等珍贵文物。国清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是依据天台宗创始人智顗亲手所画的样式所建的。智顗开创天台宗后,想建一寺庙,作为该宗的正式祖庭,但限于资金,迟迟不得动工。他在临终遗书晋王,说:“不见寺成,瞑目为恨”。晋王杨广(后为隋炀帝)见书后,极为感动,便派司马王弘监造国清寺。初建的国清寺寺址在大雄宝殿后面约100米处的八桂峰前山坡上。唐会昌中(约845年),原寺毁于火,旋即重建。唐大中五年(851年)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寺后石壁上题写的“大中国清之寺”六个大字摩崖石主刻,至今仍清晰可辨。从唐大中朝到清雍正朝的880多年间,国清寺几度或毁于兵火,或摧于风暴,但都是屡毁屡建。每次重修,寺宇规模都有所发展,位置也越来越往下移至山麓平旷地带。在大雄宝殿左侧有一座梅亭,亭前花坛植有老梅一株,苍老挺拔,传为天台宗五祖手栽,俗称“隋梅”。这大概是我国现存最老的一棵梅树了。解放前,因照料不周,隋梅曾数度枯萎;解放后,经过精心照料,隋梅转青,重新绽放。 华严寺位于今西安城东南二十五里的樊川少陵原,为华严宗祖庭,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寺建于唐贞观年间,此宗以宗奉《华严经》而得名。创宗祖师为“华严五祖”杜顺、智俨、法藏、澄观和宗密。原寺旧址有华严五位祖师塔(今仅存初祖杜顺和尚塔和四祖清凉国师塔),故华严宗即以华严寺为祖庭。

初祖杜顺和尚隋末住终南山,宣扬《华严》,教化道俗。贞观六年(632),唐太宗亲自把他迎入宫内,隆礼崇敬,赐号“帝心”。相传杜顺八十四岁时在太宗的床上坐化,随后恭送长安南郊,建塔于华严寺内。

三传至贤首法藏,吸收了玄奘新译中的一些理论完成判教,充实了观法,正式建成宗派,深得武周朝野赏识,被武则天尊为“贤首大师”,因而华严宗也被称为“贤首宗”。贤首的理论一度为弟子慧苑曲解,以致未能很好传播。其后四祖澄观驻锡华严寺凡十年,纠正了慧苑异说,恢复了华严正统。澄观生历九朝,为七帝师,示寂之日,文宗李昂为之辍朝三日,朝廷重臣缟素临葬。德宗、文宗都曾经封澄观以清凉国师之号,故也有称此宗为清凉宗。由于华严寺当时道场庄严、高僧云集、环境优美,曾经一度成为世界佛教中心。

唐代华严宗思想经由华严寺传播到世界各地,华严寺成为弘扬《华严经》经典教义的重地,成就了佛教界“不读《华严》,不知佛家富贵”的无量功德;华严寺同时也成为弘扬华严宗思想的摇篮,在这里将佛教最圆满的思想中揉和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正因为如此,华严寺成为华严宗发祥地和世界佛教界公认的华严宗祖庭道场。华严寺在完备佛教思想、促进佛教中国化进程、连接海内外佛教信徒、国际友好往来等方面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和历史贡献,为世界佛教徒朝圣礼拜的圣地。 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北魏孝文帝为印度僧人跋陀而建,因寺院建于少室山密林深处,遂命名为“少林寺”。跋陀是第一个来到少林寺的高僧,他在少林寺专心翻译佛经,收徒子数百人。后来达摩一苇渡江来到嵩山,在少林寺后山五乳峰山洞内面壁九年,创立了佛教禅宗,被后人尊为禅宗初祖,少林寺也被称为禅宗祖庭。

跋陀在少林寺传授小乘禅法,属于印度传统的止观禅法。得法者有僧稠、慧光、道房等。其中僧稠以禅法名世,被跋陀誉为“自葱岭以东,禅学之最”。由于嵩山为当时北方坐禅修道中心,加上跋陀与孝文帝的特殊关系,所以跋陀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们,皆成为当时禅学的重要精英群体,对后世佛教发展影响巨大。北魏正始五年(公元508年),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后来到少林寺,开辟译场,共同翻译印度世亲菩萨《十地经论》,历经三年,完成行世,有力地推动了北方禅学的发展,少林寺成为当时佛学重镇。其间,又有南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从水路航海至中国南境,然后北渡长江进入中原,在少林寺后山一带坐禅传法,首倡“以心印心”的禅宗教法。达摩所传禅法为“大乘壁观”,得法者有慧可、僧副、道育等,并由此确立了少林寺禅宗祖庭的地位。

隋文帝于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诏赐少林寺土地一百顷,少林寺从此成为拥有众多农田和庞大寺产的大寺院。隋朝末年,群雄蜂起,天下大乱,拥有庞大寺产的少林寺,成为山贼攻劫的目标,“僧徒拒之,塔院被焚”。为了保护寺产,少林寺僧人组织起武装力量与山贼及官兵作战,少林功夫作为少林寺的武装力量初步形成。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隋将王世充在洛阳称帝,号“郑国”。其侄王仁则占据少林寺属地柏谷坞,建辕州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少林寺昙宗等十三位僧人,擒拿王仁则,夺取辕州城,归顺了秦王李世民。三年后,李世民派特使臣来少林寺宣慰,参战僧人均受到封赏,昙宗还被封为大将军僧,并赐给少林寺柏谷坞田地四十顷。少林寺自此以武勇闻名于世。少林僧众习武蔚然成风,代代相传。在唐代,少林寺为当时禅学重镇。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达摩禅法系统的禅宗教派重要领袖法如禅师入少林寺传教,六年后圆寂于少林寺。当时著名禅师如慧安、灵运、同光等,皆驻锡少林寺。新罗国僧慧昭于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入少林寺习禅多年,公元八三零年回国建玉泉寺,圆寂后谥号“真鉴国师”。随着达摩开创的禅宗教派兴盛,特别进入宋朝以后,少林寺开始成为禅宗教派的朝圣地。为了纪念达摩,在少林寺后山达摩曾经坐禅传法的地方,修建初祖庵。

明朝近三百年间,是少林功夫武术水平大发展的时期。少林寺僧人至少有六次受朝廷征调,参与官方的作战活动,屡建功勋,多次受到朝廷的嘉奖,并在少林寺树碑立坊修殿。少林功夫对少林寺僧人参战地区(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云南等)和游方地区(河南伏牛山、四川峨眉山、云南鸡足山等)的武术发生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少林功夫的武术技艺,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得到了同行及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其中流传至今的有四部重要的武术著作:明释洪转《梦绿堂枪法》、明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清吴殳《手臂录》和清张孔昭《拳经拳法》。民国期间,少林寺遭受了一场人为的重大火灾。一九二八年,军阀混战,殃及少林寺,大雄宝殿、藏经楼等重要建筑及典藏,皆被烧毁,损失惨重。

1983年,少林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香积寺位于今西安城南三十五里的神禾原,是国务院确定的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是中国净土宗祖庭。

此寺建于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寺内有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舍利塔。净土宗在民间十分普及,此宗劝人念阿弥陀佛名,借弥陀愿力往生极乐国土。净土宗由东晋时慧远大师创于庐山,至善导才完备了一宗的宗义和行轨,使之蔚然成宗。

善导(613-681年)是唐朝弘扬净土宗祖师,号“莲花第二祖”。净土宗又称“莲宗”,以《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往生论》为主要经典,主要宣扬西方极乐世界。

善导对中国佛教的贡献则在于对佛法的普及。贞观十五年(641),善导来到长安,在光明、慈恩等寺先后宣扬净土思想三十余年。净土宗提倡专心念佛即可往生净土,无论贵贱贤愚皆可受其教化。善导在佛寺内,写《弥陀经》十万余卷,画《净土变相》三百余壁,用种种通俗易懂的办法激发四众。且能艰苦自励,以身作则,每日长跪念佛,非至力竭不止。于是满城并受其化,拥有徒众成千上万,虽屠沽之辈亦得到启发而归心。信徒中有人日称佛号十万声,一生诵《弥陀经》多至五十万卷。至今汉地佛教徒仍以《弥陀经》为日课,以念佛为普遍修持的法门。佛教徒相见每以“阿弥陀佛”为口头致意语,可见净土宗风影响的深远。在净土宗的历史上善导大师提倡持名念佛的功绩罕有其匹。

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善导圆寂,弟子怀惮为纪念善导功德,修建了香积寺和善导大师供养塔,使香积寺成为中国佛教净士宗正式创立後的第一个道场。高宗听说善导大师念佛时曾经“口出佛光”,故赐善导常住之寺为光明寺,门人在神禾原建塔安其遗骨,并于塔畔构筑伽兰。因此,香积寺被净土宗人视为祖庭。

公元8世纪中叶,善导阐述净土宗理论的著述《观无量寿经疏》传入日本。随後,善导及净土宗在日本影响遂步扩大。12世纪时,日本僧人法然上人依据善导的《观无量寿经疏》创立了日本净土宗。善导的《观无量寿经疏》遂成为日本净土宗的根本圣典,香积寺亦成为日本净土宗的祖庭。

民国四大高僧,净土宗十三祖印光法师,法名圣量,别号常惭愧僧。俗姓赵,陕西省合阳县人,遗著《印光法师文钞》近百万言,皈依弟子数十万人,世推净土宗十三祖。对于印光法师的操行,弘一法师(李叔同)极为倾倒。在1924年时,弘一法师在答复居士王心湛的信里,就曾刨白心迹说:“朽人于当代善知识中,最服膺者,唯印光法师。”弘一后拜印光为师。

1980年5月l4曰,是善导大师逝世一千三百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位中日佛教净土宗的祖师,日本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副总裁稻冈觉顺和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会长武田奝彦率139人的“日本净土宗祖迹参拜访华团“,与中国佛教协会长赵朴初居士、副会长正果法师,以及香积寺僧侣,隆重举行了纪念法会,并在善导供养塔前举行了上供仪式。稻冈觉顺在致词中说:“中国是日本净土宗的灵魂故乡是日本人的父母之国。愿日中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就象香积寺旁的滈河与潏河两条河流汇合一样源远流长。” 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位于唐长安城内靖善坊,在今西安城大南门外五里处。是中国佛教密宗祖庭,被国务院确立为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大兴善寺始建于晋武帝泰始二年(226),原名“遵善寺”。隋开皇二年(582),隋文帝杨坚在兴建京师大兴城时,同时敕令建造大兴善寺作为国寺。因隋文帝在北周时原为大兴郡公,故取“大兴”二字和“靖善坊”的“善”字命名。重建后的大兴善寺规模之大为当时长安佛寺之冠。

大兴善寺是隋朝第一所国立译经馆。著名的“开皇三大士”耶连提黎耶舍、闍那崛多、达摩笈多都相继为译主,开创了隋朝一代佛经翻译。这三位从古印度远道而来的高僧,对中国佛典翻译做出了很大贡献。

唐玄宗开元初期(716—720年),印度佛教密宗傅播者“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后来到长安。在大兴善寺译出密宗经典五百多部,大兴善寺成为当时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当时印度正在流行用咒语作佛教修习方便的瑜伽密教,善无畏、金刚智开始在中国传播密法。后玄宗李隆基在兴善寺重设国立译场,在不空的主持下,广译密宗要典和念诵仪轨,正式建立了中国密宗,不空从而成为中国密宗开山祖,大兴善寺也因此成为密宗祖庭。

大兴善寺是隋代国寺,也是唐代国立译场所在地。不空是中国五大翻译家之一,主持大兴善寺译馆,杖迹朝野,深受唐朝玄、肃、代几朝的倚重。密宗是中国汉传佛教最后一个形成的宗派。不空的弟子惠果主持青龙寺,日本僧空海入唐求法,随惠果学得密宗法要,回国后开创了日本真言宗。1985年10月,曰本空海大师同志会为纪念空海示寂一千一百五十周年,向真言宗的发祥地——大兴善寺敬献了青铜地藏菩萨立像,高约1.70米,底座用的汉白玉彻成。10月25日,大兴善寺隆重举行了地藏菩萨像奉安开光仪式,由167人组成的日本空海大师同志会友好访华团参加了法会。青铜地藏菩萨立像成为新时期中日佛教界友好交往的新见证。

青龙寺

青龙寺,又名石佛寺,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密宗祖庭,日本佛教真言宗祖庭。1996年,青龙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龙寺位于西安市城东南的乐游原上。唐时为长安延兴门内新昌坊。该寺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原名“灵感寺”。据史书记载,隋文帝是在佛寺里降生的,并且由尼姑抚到十三岁。由于隋文帝在尼寺里生活了十三年,受佛教的熏陶和影响很深。在修建大兴城时,将城中的陵园(土冢)墓迁葬到郊野,为超度这些亡灵,特意在乐游原上修了寺院,取名为灵感寺。

唐武德四年(621)寺废。龙朔二年(662)城阳公主患病,苏州和尚法朗诵《观音经》祈佛保佑得愈,公主奏请复立为观音寺,睿宗景云二年(711)改名青龙寺。

青龙寺是唐代密宗大师惠果长期驻锡之地。日本著名留学僧空海法师事惠果大师于此,后成为创立日本真言宗之初祖。著名的入唐八家,其中六家(空海、圆行、圆仁、惠运、圆珍、宗睿)皆先后在青龙寺受法。

惠果(743-805年)俗姓马,京兆万年县(今陕西长安)人。九岁时,随不空弟子昙贞受学,后于青龙寺大佛殿前剃染,慈恩寺受戒。唐大历元年(766年)从不空受两部大法及传法阿阇梨位。又从善无畏弟子玄超受胎藏法及诸尊瑜伽。故惠果之学,实兼善无畏、不空所传之长。惠果在青龙寺东塔院设灌顶道场,时称密宗大师。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惠果在青龙寺圆寂,门下弟子道俗千余人送葬。

日本真言宗僧众,饮水思源,缅怀先贤,为增进中日友谊,与西安市有关方面商谈,于1982年建成“空海纪念碑”,又于1984年建“惠果空海纪念堂”。 净业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终南山北麓凤凰山,距西安约35公里,是国务院确定的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净业寺始建于隋末。唐初,道宣律师由丰德寺来此潜心著述。道宣从隋末高僧智首受具足戒,钻研律部。后来又襄助玄奘翻译佛典,得以吸收玄奘译传的新义,用大乘教义解释《四分律》,创立了中国佛教中以研习与传持戒律为主的一个宗派——律宗,因而净业寺成为佛教律宗祖庭。因为道宣长住终南山,所以尊称他所弘的《四分律》为“南山宗”,尊称道宣为“南山律祖”。在中国古代的高僧中,道宣的个人著作最多,且大部分流传后世。

在中国汉传佛教的各个宗派中,一般在传承关系上门派都比较多,但律宗却一直以南山道宣为正宗,法系比较单一。所以直到今天,海内外汉传系统佛教的戒律制度和行事仪规,都以南山净业寺所传为圭臬。

唐太宗时代,道宣曾经被推选参加玄奘译场,荣膺第一缀文大德。即在玄奘将梵文经典口译出来后,首先由道宣等连缀整理成汉文文稿,并负主要的责任。唐高宗时,曾诏令道宣集合京城僧众在净业寺筑坛传戒。

武德七年(624),道宣结庐终南,始居白泉寺、丰德寺,后得护法菩萨“彼清官村,故净业寺,地当宝势,道可习成”之示,遂移居净业寺。此后四十余年,道宣律师除两次出山,被礼请参加玄奘法师在长安弘福寺、西明寺组织的译场外,其余时间均在净业寺潜心禅定,研究律学。他曾因严持戒律、精修般舟三昧而感人天送供,天神护法。道宣律师以大乘教释《四分律》,广弘律学一脉,他的著述中有关《四分律》疏、钞极多,其中《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四分律删繁随机羯磨疏》、《四分律含注式戒本疏》被称为“南山三大部”,再加上《四分律拾毗尼义钞》、《四分比丘尼钞》等著作,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乾封二年(667)十月三日,道宣圆寂,葬于坛谷石室。唐高宗诏令天下寺院奉供道宣律师画像,以为典范。并令名匠韩伯通为其塑像,在净业寺外北峰顶上建立道宣律师舍利塔。唐穆宗曾下赞曰:“代有完人,为如来使。龙鬼归降,天神奉侍。声飞五天,辞惊万里。金乌西沉,佛日东举。稽首皈依,肇律宗主。”

律宗在唐代传入日本,道宣弟子弘景门下有鉴真律师,于玄宗开元年间在扬州大明寺传戒说法。天宝元年(742),日本遣唐僧荣睿、普照来求法,请鉴真东渡入日本传戒。鉴真六次东渡,于天宝十二年(753)终于抵达奈良。鉴真在日本筑坛传戒,从而开创了日本律宗一脉,由此道宣也成为日本律宗祖师。 三阶教又称三阶宗、第三阶宗、三阶佛法等,隋代僧人信行创立。因受佛教其他各宗的攻讦和朝廷禁止,在隋唐数度盛行传播300余年后,日趋衰微,终于湮灭不传。

虽然法脉没有持续流传下来,但三阶教当时的影响非常大。今西安市长安区百塔寺就是该派的祖庭,寺内还有棵隋代的银杏树,弥足珍贵。

除了以上首传祖庭之外,陕西现存的还有一些与宗派相关的重要寺院。华严宗的至相寺,法相宗的兴教寺、玉华寺,律宗的丰德寺等,都与创宗祖师和该宗派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祖师或长期在该寺讲经授徒,著述立说;或圆寂后葬于该寺,这些寺院也都属于该派的祖庭。

在佛法东渐的过程中,关中长期为佛教学术的一大重镇。天台和禅宗两宗在关中虽然没有明确的祖庭,但亦有不解之缘。比如天台宗形成的中心虽在浙江天台山,但其教理仍与关中甚有干系。天台宗尊龙树为始祖,而龙树之学,初由鸠摩罗什弘传于关中。此宗一个重要理论是“一心三观”,它主要来源于由罗什翻译的《大智度论》和《中论》;北齐慧文将其传与南岳慧思,慧思结合《法华经》义旨,提出“十如是相”之说。而《法华经》“十如是”说,仅为罗什译本所独有;至天台宗实际创立者智靑大师,在承继“一心三观”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罗什、僧肇的关河旧说,提出了“圆融三谛”的重要理论。准此,天台宗的重要学说,实肇源于关中旧义。

博罗礼佛古寺

礼佛禅寺坐落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城北门外,座落在梅花荔枝园村的观音山。始建于盛唐时期,尤其在明代颇具盛名。据有关史料记载,古寺曾几遭兴衰。 1995 年,地方为了进一步落实宗教政策,满足广大信教群众的需要,作出了重建礼佛禅寺的决定!,并根据有关人士和信教群从的极力推荐,委任印化(日照)法师担起了重建的重建古寺的重任2001年领导偕同海内外四众弟子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各级领导和各级佛教协会的大力支持下 ,得到了海内外十方善信的共同襄 助,礼佛禅寺已初具规。第一期工程也告阶段性的圆满,并于 2004 年 8 月 1 日 举行观音殿的落成和观音佛像的开光,同时还举行了上源下慧大和尚升座院内海众安和,定期讲经弘法,信众云集,为了加强佛教自身建设,提高信教群众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文明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对外,则本着佛陀济世利人的慈悲精神,成立了博罗善会礼佛寺分会,为社会需要关怀的弱势群体尽一份佛弟子应有的布施和奉献!

礼佛禅寺虽然初见成效,但距离原本的计划方案,还相差甚远。近几年来,在对初期工程建设的同时,得

到了地方的认可和支持,计划将礼佛禅寺恢复原貌,又征的山地 400 亩,这样一来,本寺占地面积就

达到了 480 亩, 319968 平方米 。于是,第二、第三期工程计划,也就势在必行。

第二期工程计划是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和藏经阁。期中建设面积:山门 192 平方

米,天王殿 1680 平方米 (另加广场 3850 平方米 ),大雄宝殿 3614 平方米 ,钟鼓楼 360 平方米 ,

法堂和藏经阁合 1600 平方米 。全寺殿堂仿唐建筑,石、木、混凝土结构,殿内佛像为汉白玉石雕,二期

程总告价 3338 万元。

一所道场的兴建成,所需资金很大,单靠地方的力量和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祈愿十方大德长老、

护法檀越、有缘善信,鼎力支持,在礼佛禅寺的建设中,让我们共结佛缘,同修福慧,具增菩提!

心照法师的荣膺弘福寺方丈

昨夜,老夫夜观天象,发现天象异动。新帝王星已出现,隋朝将有一场浩劫,望好自为之。

去寺庙开关的物品可以是金饰或者手表么?

都算

例如:属火性质业

电器业、照明设备业、

业、锅炉设备业、马达动力业、加工制品合成业、高温处理业、雷射反应处理、x光处理部门、照相业、冲洗相片业、工业产品再制业、化学反应易燃品、

制售业、理电发院、化妆品制造业、热饮食业、油汤食品业、厨师、照相师、工商管理顾问、

事、

师、警察、女管家、公务领导人、军人、

、治安警备、参与者、人事培育训练员、训导人员、长官、或总经理有实权领导者、执行政业者、铸造业、

、钟表业、焚化燃烧员、机车汽车火车引擎业、

反应处理业、电力电信业及塑胶成品业,以上均列属火

业。

都算直接为人服务的生产啊,娱乐啊之类的

去寺院烧香时,都有哪些禁忌需要掌握?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烦恼,有些人会选择到寺院烧香拜佛,祈求解脱烦恼。可是,如何烧香拜佛,烧香时的忌讳有哪些你都知道吗?接下来我们就来谈一谈烧香拜佛要注意的事项。

一、进门注意事项

寺院建筑中有许多道门,从哪一道门进寺都有讲究。而正中间有三道门,才是供人们进用的。一般旅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的那道门叫做空门,只有出家门才能进去。

进门的时候,先迈哪只脚呢?男左女右,即男客先迈左脚女客先迈右脚,要注意千万不要踩在门槛上,而这一步,需要迈得大一些,越大越好。

二、烧香注意事项

三支香火代表对佛、法、僧三宝的恭敬,也是对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恭敬。普通游客进寺要依寺规上三炷香,拜完要将三炷香依次插入香炉,且不得擅自烧大香,以免伤人和污染环境。

民间烧香,三炷香为自己祈福,六炷香为两辈人祈福,九炷香则是为三代祈福。十三炷香是功德圆满的高香,也是一个极致。

烧香应该左手拿香,右手拿烛,因为一般人都用右手杀鸡剖鱼,如果平时惯用左手的人,则采用相反的拿法。首先点香,要越旺越好,然后双手拿香,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方,把香举过头顶作揖行礼。烧香之后再叩头。

三、顶礼(俗称“叩头”)注意事项

恭恭敬敬地顶礼十方诸佛菩萨,即两膝、两肘及头着地。“顶礼”是向佛、菩萨或上座行此。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舒掌双手过额头,以示头触佛脚,恭敬至诚。一般作揖行礼之后,把香插入香灰插里,便可进门叩头。跪拜时,要认准佛祖菩萨,不能乱叩头。

下跪的姿势是双膝跪在蒲团上,两手合十。两掌合十要注意手心呈空心状,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停住,可许愿望,又可向下至心口,默念,再展开两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四、开光注意事项

祈祷中还有一个开光的仪式,当然是由得道高僧来主持是最好。家里如果有已经开光的物品,要初一、十五净手焚香,否则为不敬。但是如果是非常特别的开普光的物品,是可以随身携带的。

可以将需要开光物品用红纸或红色锦囊包裹,写着被祈福者的名字和生辰八字的纸和随喜一份(最好和三六九数字相关),请大师帮助开光。

需要开光物件会放在一个托盘里,放在佛前,大师念数篇经文,即是佛光普照。您的物品就会富有灵气和法力,并可以带在身边保佑你。

烧香拜佛时,还应该注重仪表整洁,衣着朴素,不要过于艳丽,同时也不要在佛堂内嬉戏打闹。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